業績短期承壓,股東高管紛紛出逃 宇信科技想借百度破局有點難
10月27日,宇信科技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單季的營業收入為5.45億元,同比增長14.40%;歸母凈利潤708萬元,同比下降17.25%,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98.7%。根據財報,由于股權激勵費用的影響,公司業績短期承壓,宇信科技三季度業績下滑幅度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三季度報公布之前,這家A股上市的銀行IT業老大熱點不斷。一方面,公司股東減持不斷,機構大舉出逃,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宇信科技共發布近30次減持類公告;另一方面,宇信科技宣布與百度達成合作,或試圖通過百度這一巨頭來切入助貸業務,發力零售信貸。然而,連度小滿金融都難以扶起來的百度,宇信科技與之聯姻又能帶給市場多少想象空間也備受業內質疑。
01
整體業績向好,但應收賬款周期拉長
作為現代銀行賴以生存的土壤,數據IT業前景一片大好。《2019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顯示,2019 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總規模約為 425.8 億元,同比增長 23.9%。IDC 預測,到 2024 年,中國銀行業 IT 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 1,273.5 億元。
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的未來增量可期,宇信科技也曾在大好的行業形勢里風光無限。創立20年,宇信科技在多項業務占有率名列前茅,業務合作覆蓋13類執牌金融機構,目前,公司已經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兩大政策性銀行、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十二家股份制銀行、二十余家外資銀行、九家民營銀行以及一百多家區域性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提供了相關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為兩百余家包含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金控公司、信托、租賃、汽車金融等非銀機構提供了產品和解決方案。
此前,宇信科技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23.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億元,同比增長40.16%,創歷史最高。此外,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6.22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實現歸母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2.42%。
銀行IT業的領頭羊,擁有20年深厚的客戶積累,加上整體向好的業績表現,宇信科技成為大牛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故事只講到這里,一切都似乎完美無缺。
但仔細分析宇信科技的財報,可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歷年財報顯示,宇信科技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14年的75天,逐漸增長至2018年的140天。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宇信科技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82,268.20?萬元,壞賬準備為?5,285.54?萬元,賬面價值為76,982.66?萬元,占期末資產總額的?19.37%。管理層曾有描述:銀行給宇信科技的結算周期會產生跨期,如約定12月結算,而實際跨過第二年結算。
業內人士透露,應收賬款周期拉長,若無法按期回收而產生壞賬,終將導致宇信科技自由現金流惡化,不斷消耗資本。
02
有關減持信息近30條,股東和高管們紛紛出逃
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和品牌宣傳,并未阻擋住宇信科技大股東紛紛減持的步伐。
第三季度財報披露當日晚間,宇信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股東愛康佳華出具的《關于特定股東股份減持計劃期限屆滿的告知函》。愛康佳華于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10月12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約859萬股,減持價格33.16元/股至44.43元/股,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份為2.09%。本次減持后,愛康佳華持有約765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1.86%。
近一年,宇信科技發布有關減持信息近30條,所有已解禁的股東,基本上都有清倉式減持的跡象。其中,前十大股東(不含大股東)已累計減持5744.2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36%),套現金額18.7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市值較大的企業來講,如果一旦出現了超過總股本1%的減持,那就是十分危險的信號,這樣大量的股票減持,不僅沖擊股價走勢,往往還蘊含著利空風險。一般情況下,如果出現多個股東紛紛減持現象,不排除股東對公司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公司經營狀況出現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留不住股東的宇信科技同樣也留不住公司高管。不到一年時間,公司已經有4位高管先后離職。其中,2020年3月,副總經理王建強辭職后在公司擔任顧問。董事王燕梅、宋開宇遞交辭職報告,王燕梅辭職后在公司擔任顧問。之前的2019年5月,公司副總經理張達辭職,辭職后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03
聯姻百度 能止住頹勢嗎?
國內銀行業IT市場中,既有具備豐富經驗的傳統優勢廠商,也有積極拓展業務范圍、跨界進入的新玩家。
一邊是銀行類金融科技公司如建信金科、興業數金、招銀云創、平安壹賬通,一邊是螞蟻集團、京東數科、360數科等金融科技巨頭,相比之下,業務單調的銀行業IT方案解決商地位正在邊緣化。
或許看到了這種危機,宇信科技選擇擠進金融科技公司行列。2020年初,宇信科技和百度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金融云、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展開合作,深耕金融產業,推動金融智能化升級。尤其是在創新業務方面,宇信科技希望借助百度在金融云方面的資源和優勢,在目前幫助金融機構開發網貸平臺基礎上,賦能銀行的零售業務。
比起雙方將展開的創新合作,市場更關注的是,BATJ中的另外三巨頭,螞蟻的信貸業務規模已達到2.1萬億,即將在滬港兩地上市;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放款規模已達到4萬億。而京東數科2019年底促成的貸款金額高達4,589.15 億元,公司估值已接近2000億元,且有可能成為A股“超級獨角獸”。這三家公司均有強大的商業場景、在提供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上主動性和話語權更強,對金融業務的滲透也更深入。
對比來看,金融業務逐漸掉隊的百度,近年來前進的步伐卻略顯吃力。公開資料顯示,通過近年的布局,度小滿(原百度金融)產品主要有度小滿理財、有錢花以及百度錢包等,但到目前為止,度小滿成績和其他3家巨頭相比,沒什么存在感。
拋開金融業務表現,宇信科技或許看重百度的是其技術實力。而這一百度在行業立足的“強項”,隨著廣告業務的萎縮,及新投入的AI、無人駕駛等業務商業化的表現疲軟,導致其技術實力與阿里巴巴、京東的差距也在日益增大。業內戲稱,百度的金融業務是“玩不起也扶不起”。
當然,除了宇信科技, 百度這些年也投資了一些其他公司,但多以省錢、參股為主。在創業公司面前,百度始終保持著霸道總裁般的高姿態,盡管它已被拼多多、京東、網易、小米超越,威望也不如阿里、騰訊。
如今2020年已進入倒計時,雙方合作似乎沒有什么切實的動作,只能說,宇信科技聯姻百度,雙方的戰略合作前景莫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和百度謀求合作,宇信科技也曾布局消費金融業務,先后入股湖北消費金融和晉商消費金融,目前持有湖北消費金融12.77%的股份,持有晉商消費金融20%的股份。
而晉商消費金融和湖北消費金融的業績也十分吃力,尤其是晉商消費金融,據披露,2020年上半年,晉商消費金融實現營收69.793億元,同比減少11.78%;湖北消費金融實現營收85.907億元,同比減少1.59%。其中,湖北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潤下降最大,上半年實現凈利0.037億元,同比下降93.48%。
猜你喜歡
天津與百度深化合作背后:人工智能,給城市帶來了什么?
復盤過往全球各座城市的興衰規律,其背后最關鍵的一個要素便是“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如果哪座城市率先在“新技術”領域占據先發優勢,誰就會贏來一次巨大的城市躍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