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悄悄打了個翻身仗
低調之后的劉強東,身價在迅速膨脹。
2020年9月27日,港交所披露了京東健康的招股書。這是京東集團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之后孵化出的第三只獨角獸。如果再算上達達、京東工業品,京東集團旗下已經至少有五只獨角獸了。
而這些獨角獸在2020年正扎堆上市,它們很可能會推動劉強東的身價直接翻倍。
此次上市的京東健康,如無意外將至少是一家2000億市值的公司,它也是港股首家首家年收入突破百億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力壓已經在港股上市了六年的阿里健康。一直被阿里死死壓制的京東,有望憑借京東健康打個翻身仗,第一次當一回“老大”。
劉強東沖擊下一任中國首富
從組建京東健康到送上市,劉強東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2019年5月,京東健康正式分拆。
2019年11月,京東健康完成A輪融資。
2020年8月,京東健康完成B輪融資。
2020年9月,京東健康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京東健康融資概況,數據來源:CVSource投中數據
一年之內,京東健康估值漲了四倍,并成為一家市值有望超2000億元的上市公司。分享這場財富盛宴的除了上表中提到的機構之外,還有其他一些VC/PE。
招股書顯示,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大健康基金持有京東健康2.26%的股份;拾玉資本旗下基金蘇州丹青二期創新醫藥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京東健康0.3%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由章澤天和劉強東共同擁有的天強投資,恰是拾玉資本該只基金的LP。也就是說章澤天也將直接從京東健康的IPO中獲益。(按京東健康2000億市值計算,章澤天間接持股市值約1000萬元)
當然,最大的贏家還是劉強東。從達達集團、京東數科再到京東健康,2020年已經有三家“京東系”公司申報上市,過去兩年保持低調的劉強東,一直在忙著讓京東旗下子公司分拆融資、上市。
2020年5月,京東集團在一季報中宣布,子公司京東工業品已獲2.3億美元A輪融資,投后估值超20億美元,投資方有紀源資本、紅杉資本、CPE等。
2020年6月,達達集團上市,目前市值約60億美元。
2020年9月12日,京東數科申報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2020年9月27日,京東健康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
分析普遍認為,京東數科市值將超過2000億元;京東健康比照阿里健康,市值應該也在2000億以上;另外還有一直在傳上市的京東物流,估值在300億美元以上。目前京東集團的市值約為1100億美元。
也就是說,“京東系”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有望在一年內翻倍。考慮到持股比例,劉強東的個人身價漲幅會更大。劉強東在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以129億美元的財富排名第125名。而待到“京東系”獨角獸都完成上市,劉強東完全有機會沖擊新一任中國首富。
力壓阿里健康 京東終于不再做“老二”
當然,與“首富”的虛名相比,劉強東更開心可能是,當京東數科在科創板被螞蟻集團全方位碾壓的時候,京東健康有望成為首個趕超“阿里系”的“京東系”上市公司。
阿里健康2014年在香港借殼上市,目前市值約2500億港元。而京東健康在2020年8月的B輪融資中的估值已經高達300億美元,上市后市值超越阿里健康非常有戲。財務數據上京東健康也明顯壓過阿里健康一頭。京東健康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稱,按收入計京東健康是2019年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
京東健康不僅營收規模超過阿里健康,盈利能力更是把阿里健康壓在地上摩擦——阿里健康上市以來連年虧損,而京東健康則是持續、高額盈利。
京東健康財務數據(已剔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影響)
阿里健康財務數據(財年截止于3月31日)
從醫藥電商到在線問診、AI醫療,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兩家公司的產品線基本雷同,商業模式也大同小異。雖然兩家公司都描繪了一幅野心勃勃的醫療生態,但現階段兩家公司絕大部分收入均來自醫藥電商,都屬于打著“互聯網醫療”旗號的電商公司。并且,京東“自營”VS阿里“平臺”的分野,在醫藥電商業務上也不再存在,兩家都不約而同地以自營為絕對主導。
2020財年,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貢獻了總營收的97%,其中自營業務(阿里健康大藥房和阿里健康海外旗艦店)占總收入的比例達85%。京東健康也類似,2019年87%的收入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即京東大藥房)。
在兩家都比拼自營的情況下,以自營起家的京東在運營效率上要明顯更甚一籌,毛利率更高,履約費用(主要是物流)、三費都更低,從而能夠在盈利上拉開差距。
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盈利能力比較
與普通零售電商相比,醫藥電商對時效、安全性、可追溯性的要求更高。京東花大力氣建立的自營物流體系,為京東健康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甩開其他競爭對手。
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我國醫藥流通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而同期醫藥電商銷售規模僅978億元,滲透率僅4.5%。另一方面,醫藥電商規模增速則遠超醫藥流通市場規模的整體增速。在2018年,醫藥流通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7%,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同比增長達32.7%。數據清晰的表明,才剛剛起步的醫藥電商,可以保持相當長時間的高速增長。
可資對比的是,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萬億元,其中20.7%為電商銷售。這一市場同時造就了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平臺。
劉強東曾在京東健康分拆時說,若做好了將“再造一個京東”。如果京東健康能保持領先,逆轉京東在消費品電商領域面對阿里的劣勢,再造一個京東并非妄語。
超越“賣藥” 互聯網醫療鹿死誰手?
醫藥電商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將是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角力的主戰場。但投資者愿意給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2000億的估值,顯然是看上了更大的前景。無論是京東健康還是阿里健康,都在力圖超越“賣藥”。正如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所說:“和整個大健康10萬多億的體量相比,整個藥品零售領域非常小。如果我們僅僅聚焦于醫藥領域的話,格局就小了。”
對京東健康來說,醫藥電商只是基本盤,在線醫療服務才是真正的目標。2019年京東健康推出了“京東醫生”,2020年8月,京東健康又上線了全新服務產品“京東家醫”,逐步打造獨立于京東電商的生態。
京東健康的前身是京東集團京東零售生活服務業務板塊。在京東健康獨立融資時,辛利軍曾表示:“京東健康沒有獨立(的時候),整個思考邏輯還是零售邏輯,現在是服務邏輯,就是要提供醫療服務和問診服務。”
與單純的醫藥電商相比,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大得多的“坑”,目前仍沒有一家公司能夠跑通。
被稱作“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雖然股價過去一年翻了一倍,市值超過1100億港元,但至今仍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始終在燒錢,財報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醫生分別虧損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7.47億元,合計虧損了37.44億元。
京東健康在港股上市之后,,港股將成為中國互聯網醫療公司的大本營,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中國最大的幾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將同臺競技。
這三家公司各有千秋:京東健康自營店優勢很大,阿里健康用戶數規模最大,平安好醫生在問診領域優勢非常明顯。平安好醫生和阿里健康充滿著“賣藥”的電商基因,平安好醫生的母公司是中國平安,比較注重金融和服務。
港股三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對比
除了這三家公司之外,互聯網醫療賽道還有丁香園、春雨醫生、微醫等眾多創業公司,騰訊、美團、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在不同程度地布局醫療。淘汰賽才剛剛開始,誰能走的更遠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