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螞蟻狂奔背后風險:主營業務增速放緩、新業務盈利能力尚未展現
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擬在A股和H股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發行后總股本不低于300.3897億股,意味著將發行不低于30億股新股。本次A股發行引入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
螞蟻集團尚未公布其每股發行價格和目標估值,資料顯示此前螞蟻集團曾完成多輪融資:2015年7月,超過120億元人民幣A輪增資,估值超過450億美元;2015年9月5日,獲中郵資本(中國郵政)戰略投資;2016年4月,總額超過45億美元B輪融資;2018年6月8日,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總金額達140億美元。
保守按螞蟻集團最后一輪融資估值1556億美元計算,這將創下科創板開板以來市值最高記錄。目前外界普遍認為螞蟻集團估值至少在2000億美元以上,將成為近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2011年支付寶開始獨立運營,3年后更名為螞蟻集團。螞蟻集團如此解讀命名原因:小,即是美好;小,蘊含力量(small is beautiful, small is powerful)。
時至上市前夜,脫胎于阿里巴巴體系的小小螞蟻早已長成一頭超級巨獸,支付寶的月度活躍用戶和年度活躍用戶早已遠超淘寶與天貓。根據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全年營收1206億元,凈利潤為180.7億元;今年1-6月份,營收725億元。招股文件還披露,支付寶App服務超過10億用戶和超過8000萬商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務/商業類APP。
在招股文件中螞蟻集團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個方向:支持創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數字經濟升級、加強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但這只正在狂奔的巨型螞蟻也面臨挑戰,其風險提示足有54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疫情影響、國際關系為代表的宏觀形勢,貸款業務的政策風險,本地生活服務的行業前景,股權關系帶來的潛在關聯公司關系。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用戶紅利逐漸消失,螞蟻集團多個業務增速已明顯放緩,曾經高額投資的硬技術卻還未產生利潤回報。
微貸業務增長驚人,法律層面存潛在風險
以此計算,數字金融科技收入占比超過60%,微貸成為螞蟻營收貢獻最大業務。
近年來支付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微貸收入增速明顯并在今年上半年反超支付收入:支付近三年收入分別為358.9億元、443.61億元與519.05億元,微貸近三年收入分別為104.90億元、224.21億元、418.85億元。
但微貸業務或將在未來受到相關法律法規挑戰,銀保監會2020年7月12日發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最高人民法院8月20日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均是外界關注重點。螞蟻集團在招股書關于法律法規的“風險因素”也值得注意:“我們和合作伙伴受到廣泛的法律法規約束,未來的法律法規可能施加額外要求及其他義務,可能對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招股書中螞蟻提示,微貸科技今年上半年開始增速下降,且無法保證能夠繼續高速增長。
用戶增速放緩,本地生活轉型無法保證
今年3月,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宣布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生活服務版塊、外賣、美食/玩樂、酒店住宿、電影演出和市民中心五大模塊被置頂。
從B端找增量是支付寶轉型的核心邏輯,如果回到阿里巴巴整體層面,支付寶的轉型也契合集團需求。阿里巴巴本季度財報披露,截至6月30日,餓了么餐飲外賣的新增消費者中有45%來自支付寶,相比上一季度的40%繼續增加。
支撐轉型的是支付寶平臺上大量的用戶和商家沉淀下來的支付能力:招股書顯示,支付寶App目前有超過10億用戶和8000多萬商家;2019年全年,螞蟻集團在數字支付上的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11萬億元,超過中國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99萬億元),接近當年社會消費品總額的三倍;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螞蟻集團的國際支付交易規模達到6219億元。
但螞蟻集團的用戶增勢在近兩年已經逐漸放緩。招股書顯示,月活用戶2017年為4.99億人,2018年為6.18億人,2019年為6.59億人,增速明顯放緩。
意識到危機的螞蟻集團正在通過多種手段提升用戶活躍度,但其也在招股書中表示,“無法保證面向商家的服務內容未來會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出現根本無法增加,或者即使增加也無法提升平臺上用戶參與度和商家活躍度的情況,導致用戶被競爭對手吸引。”
在招股書中,螞蟻對支付寶拓展商家服務和數字生活服務給出了這樣的預測——“我們無法保證能夠成功變現我們的商家服務和數字生活服務,并實現預期業績表現,或根本無法變現。”其中蘊藏的風險不言而喻。
硬技術變現能力待考
上市前幾個月,螞蟻集團將公司名稱由“螞蟻金服”更改為“螞蟻科技集團”。這被外界解讀為,螞蟻欲洗去身上的金融標簽,打上更多的技術標簽。但根據招股書透露,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主要螞蟻集團對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小微貸款、理財產品以及保險產品所收取的技術服務費。而技術服務費,主要是指支付寶通過其巨大的流量入口,為金融機構促成消費貸或小微經營貸、分銷理財產品以及銷售保險產品所獲取的傭金收入。
近年來,螞蟻集團在科技方面投入不低。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四成募集資金用于創新科技,2019年科研投入超過100億,相當于科創板130家公司一年科研投入總和的一半。招股書同樣顯示,2017年、2018年,螞蟻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7.89億、69.03億。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螞蟻集團的硬核技術能力覆蓋了人工智能、風控、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等硬核科技領域,招股文件中螞蟻集團顯示其技術家底包括26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產品,18項世界級和國家級核心技術獎項,以及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26279項專利或專利申請。
未來數字人民幣也將成為螞蟻集團關注的重點。在招股說明書中,螞蟻集團方面提到,兩年多來,公司積極參與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驗,并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安排,準備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的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工作。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定位于流通中貨幣(M0),不同于一般的電子支付工具。
招股說明書顯示,募集資金投資方向中,進一步支持創新、科技的投入占比最高,達40%,此外,助力數字經濟升級、加強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占比則分別為30%及10%。
值得關注的是,在傭金收入之外,螞蟻集團真正的硬技術仍缺乏變現能力。從收入貢獻上來看,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主要是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的收入貢獻比連續三年不足1%,與重點業務相差甚遠。
馬云投票權超一半,9億股作員工激勵
按照《香港上市規則》,馬云、井賢棟、胡曉明、蔣芳、杭州云鉑、杭州君瀚、杭州君澳以及阿里巴巴是螞蟻的控股股東。根據國內的相關規則來看,螞蟻僅有股東為杭州君瀚、杭州君澳。
資料顯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持有螞蟻已發行股份總數分別約29.86%及20.66%。君瀚、君澳作為螞蟻的員工持股平臺,此次上市后合計持股將不低于40%。據招股書,螞蟻集團擬在上市后通過增發或回購等形式,以不超過9.14億股股份用于未來約4年的員工激勵。
上述二者的控股公司杭州云鉑,馬云占股34%,為實際控制人。此外,螞蟻董事長井賢棟、螞蟻集團CEO胡曉明、阿里集團CPO蔣芳各持有杭州云鉑22%的股份。
除了這些核心高管,阿里巴巴通過其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及Taobao Holding Limited持有螞蟻33%的股權。占股2.9%的全國社保基金是螞蟻最大的外部股東。
螞蟻集團遞交招股說明書當天,馬云宣布捐出其持有的6.1億股螞蟻股份,委托杭州云鉑未來捐贈給他指定的公益組織。
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員工數量為16660人。報告顯示,螞蟻任職的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今年上半年的薪酬合計為1.02億元,平均每人的半年薪酬達到340萬元;截至今年上半年,螞蟻集團全體員工的平均半年薪資達到38.5萬元,平均月薪超過6.4萬元。
螞蟻集團上市消息公布前,支付寶大樓里傳來一片歡呼。消息公布后,有人對此評論,“那是慶祝財富自由的聲音。”
猜你喜歡
螞蟻集團:捐贈500萬元,馳援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
1月8日12時,愛德基金會使用備災資金采購的第一批救災物資已運抵日喀則市定日縣受災較重的曲洛鄉、措果鄉和尼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