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二季度業績:拼多多用戶沖7億、虧損收窄,為何盤前跌超10%?
8月21日晚,繼京東、阿里后,拼多多二季度業績終于亮相。
202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本季度營收121.93億元,同比增長67%,高于市場預期121.6億元,同時虧損大幅收窄,年活躍用戶接近7億,與阿里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而為了獲取高速增長,百億補貼也將持續并加大力度。然而,GMV和下單額增速不佳等因素,也讓拼多多盤前跌超10%。
截至8月21日,拼多多每股97.13美元,總市值1163億美元,超越京東,成為繼騰訊、阿里、美團后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為何盤前跌超10%?
值得關注的是,財報公布后,拼多多盤前跌超10%,要知道今年以來,拼多多股價已增長150%以上,尤其是一季度財報后漲幅近50%。美東時間8月21日開盤40分鐘后,其股價跌超12%。
綜合看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拼多多二季度的GMV超3459億元,同比增長48%,遠低于市場下調后的預期范圍70%-85%之間。第二,該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的平均年下單額為1857元,同比增速雖為27%,但與上個季度1842元變化不大,環比增速較低。
這兩個指標都指向用戶的實際購買能力。投資人或許憂心的是,如果平臺用戶傾向品類集中在低價商品,那么拼多多日后品牌號召力及日后的變現能力該如何提升?
不過在另一關鍵指標用戶增速上,拼多多的表現可以用迅猛來總結。截至2020年6月30日,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6.832億,比2019年同期凈增2億,同比增長70.7%,比上一季度凈增5510萬,超過一季度的新增量4300萬,也是上市以來的最大單季增長。
相似之下,京東和阿里的用戶增速顯得遜色,前者年度活躍購買用戶首次突破4億,單季新增3000萬,同比增速29.9%,后者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年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速10.1%,達7.42億,拼多多把與阿里的差距已經縮小到5800萬。
虧損大幅收窄
不過用戶增長遙遙領先的拼多多,在收入和盈利指標上不敵阿里與京東。
在2020年第二季度,阿里營收1537億元,同比增長34%;京東單季收入破2000億元,同比增速達33.8%。二者也實現盈利,阿里凈利潤為464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為394億元,而京東經營利潤為50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為56億元。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營收增速為阿里、京東的兩倍,但營收僅為121億元,為京東的6%、阿里的7.8%。當然京東本質上還是零售平臺,在這一維度上,拼多多與阿里的屬性更為接近。
資本市場顯然更看重拼多多的成長速度,從三家公司的美股市值看,截至美東時間8月20日收盤,拼多多市值1163億美元,高于1093億美元的京東,相當于1/6個阿里。
拼多多也在想辦法提高盈利水平,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相比2019年同期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虧損4.11億元,二季度拼多多虧損大幅收窄到7724萬元。
百億補貼還能延續多久?
補貼是拼多多繞不開的話題,也是用戶持續增長的催化劑。
從二季度看,拼多多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高達91.14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49%,較上一季度環比增長24.9%,占營收的75%,而阿里該項指標占營收比為9%。
今年以來,拼多多加大對蘋果、戴森、索尼、蘭蔻、五糧液等品牌商品的百億補貼力度。拼多多稱,百億補貼仍會持續,并覆蓋更多家庭必需品和農產品,同時加大補貼力度。
補貼主要為挖掘更有消費能力的一二線城市用戶,從618期間的農產品訂單看,3.8億單中有75%來自一二線城市用戶。但補貼結束后的用戶留存度,依然有待時間驗證,尤其拼多多與品牌方還需要磨合。
近期特斯拉拒絕給拼多多團購車主交車事件發酵,背后博弈之處在于特斯拉擔心補貼擾亂自身價格體系,而拼多多在萬人團中選五位幸運兒,也有碰瓷特斯拉刻意營銷的嫌疑。
此前,一家服裝品牌告訴AI財經社,他們參與拼多多的購物節促銷活動,但效果不明顯,也因此一直未入駐拼多多。接近國美的人士曾透露,國美入駐拼多多后,很多家電品牌能在拼多多上銷售,而之前受制于平臺間的競爭,部分品牌面臨二選一的難題。
這些說明,要想向上走、爭取品牌方的信任和支持,拼多多未來仍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