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集團掌門人顧江生遇到了一點小麻煩
國內大型軟體家具巨頭顧家集團掌門人顧江生最近遇到了一點小麻煩。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顧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顧家集團”)實控人顧江生于8月10日被下發了限制消費令。
至于被實施限制消費令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臨邑縣人民法院在8月4日,立案執行了申請人山東德興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顧江生旗下全資子公司顧家實業投資(杭州)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一案,而顧家實業并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消息爆出后,顧家集團有關人士隨后在8月13日回應稱,顧家實業不存在有能力履行判決但拒不履行的情形,但因其中存在信息溝通不充分、不及時的問題,雙方均有過失,產生了誤解,目前,該限制消費令已經解除。
但當日晚間,顧江生實控的顧家家居發布一份減持公告顯示,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TB Home Limited(下稱“TB Home”)為控制股權質押風險、緩解資金壓力,于7月23日至7月24日通過大宗交易以54.33元/股主動減持了公司股份1208.28萬股,套現6.56億元。
同時,因顧家集團可交換債券進入換股期被動減持了1984.75萬股,截至8月13日,顧江生通過61.6%持股的顧家集團及其下屬全資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顧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顧家家居44.79%股權,其父母顧玉華、王火仙通過100%持股的TB Home持有顧家家居19.87%股權,由此,顧江生家族合計持有顧家家居約47.46%股權。
盡管被限制高消費,顧江生本人的身家卻依舊不菲。據2020年5月12日發布的《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顯示,顧江生家族以208.1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133位,超過了新東方俞敏洪和福耀玻璃曹德旺家族。
而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收盤,顧家家居股價報收64.49元/股,漲幅為5.53%,總市值389.6億元。據此估算,顧江生家族的持股市值約為184.9億元。
體育老師逆襲成百億富豪
顧江生算得上是一個子承父業的“商二代”,但他職業生涯的開始卻與家具無關,而是一名體育老師。
公開資料顯示,顧江生出生于1973年,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人,爺爺顧池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工匠,做的家具既結實又好用。父親顧玉華也曾做過家具,但他顯然更看重沙發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便在1996年創辦了杭州海龍家私(即顧家家居前身),以沙發制造為主,前店后廠、自產自銷。
而就在父親辦廠的前一年,顧江生正式從杭州大學體育系畢業,并被分配到浙江樹人大學前身浙江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校,當了一名體育教師。
如果不是任教期間的一次不經意的觀察和發現,顧江生的人生或許會走向另一個不同的方向。
據悉,顧江生任教的學校當時地處偏僻,周邊缺少成熟的商業環境,日常生活非常不便。一次偶然的觀察下,顧江生發現,如果將學校靠舟山東路一側的建筑,如自行車棚等改建成商鋪,進行招商,不僅能緩解學校師生生活不便難題,還能給自己帶來租金收入。
想明白這一點的顧江生決定試上一試,鼓起勇氣向學校領導提出了這個在當時看來不可能實現的想法,并將合同一次性簽了十二年,約定每年都會返回給學校一定的年租金。
靠著這波操作,顧江生不僅成功為自己帶來了每年超過20萬元的經濟收入,也發現了自己在經商方面的才能。
于是,2000年,時年27歲的顧江生毅然辭去了教師的公職,接手了父親創辦的海龍家私。彼時,這家沙發廠已經初具規模,100多名員工,年產值在3500萬元左右。
憑借著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和公司運營大膽創新,這家家族式沙發廠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迅猛發展。有數據顯示,顧江生接手第二年,公司年產值就翻倍至了7000萬元,并在第三年順利突破1億元大關。同年,“海龍家私”正式更名為“顧家工藝沙發”,開始以“顧家”這個品牌名在家具圈闖蕩。
2010年,“顧家”產品出口超100個國家和地區,“顧家工藝”也再次升級為“顧家家居”。2016年10月14日,顧家家居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市值一度暴漲超百億。同年,顧家家居實現營收47.9億元,歸母凈利潤5.75億元。
顧江生家族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2012年,顧江生家族首次登上胡潤百富榜時,財富值僅為27億元,2016年其身家已經漲至40億元,等到2017年,這一數字就已經變成了165億元,一年漲了超百億。
而據最新數據顯示,在2020年2月26日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和5月12日發布的《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中,顧江生家族分別以190億元、208.1億元財富排在榜單第1054名、133名。
營銷好手的花式營銷法則
能在競爭激烈的家居市場,在十幾年時間內將顧家家居打造成家居行業龍頭企業,離不開顧江生的“吆喝”本領。
“顧家工藝真正為業界所知并贏得國外市場,是從參加展會開始的。”顧江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早在2000年,顧江生繼承父業的第一年,他就在當年的上海國際家具博覽會上拿下了一個180平方米的展區,并重金聘請專業設計公司設計展位。經過精心包裝的展位使顧家一下子成為整個展覽會的焦點,直接摘取了這屆展覽會的金獎,此后更是連續四年衛冕成功。
而在2000年的廣東東莞展會上,吃到展會甜頭的顧江生又如法炮制,精心打造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展位。與此同時,為了宣傳造勢,顧家還開來數輛加長“悍馬”轎車,一時轟動全場。
2005年和2006年,顧江生又將“顧家品牌推廣秀”演到了國外,先后兩次在德國科隆世界家具博覽會上拿下430平方米、1200平方米的展廳精心布置,最終大獲成功。
通過參加展覽會,顧家很快打響了自己的名聲,業績也隨之上漲。2005年,顧家銷售額突破10億元,凈利潤突破1億元;2011年,顧家銷售額再破20億元大關,凈利潤突破2億元。到2019年,顧家銷售額已經突破百億大關,達110.94億元,凈利潤達12.2億元。
而隨著“618”、“雙11”、“雙12”等各種全民狂歡節的出現,顧家也打造了不少專屬節日,聯手顧家代言人鄧超、顧家布藝時尚官何穗等明星進行宣傳的同時,通過各種出人意料的營銷手段全方位吸引流量,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816全民顧家日”。
據悉,這一活動自2014年至今已經連續舉辦6屆,其中,2016年的“顧太太尋夫事件”更是一度火遍網絡。
2016年8月2日,“顧太太”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環球時報》等7家報紙刊登整版“尋夫啟事”,隔空喊話忙到不回家的“顧先生”,稱“8月16日,老地方,如若不見,好聚好散”。第二天,“顧先生”同樣以整版廣告回應,“816不加班”,“老地方,不見不散”。
靠著這波營銷,“顧先生”和“顧太太”成功火遍網絡,“尋夫啟事”的話題更是登上了微博熱搜,閱讀次數達8881.2萬次,討論量19.7萬次,為“8.16全民顧家日”促銷活動帶來了可觀的流量。
2019年“8.16全民顧家日”前夕,顧家又再次推出“顧先生”與“顧太太”的連續劇,“顧太太”再次包下整版報紙喊話“顧先生”,隨后,更是頂著三十多度的酷暑,在寫字樓、酒樓、停車場等各種場所尋找“失蹤”的丈夫的蹤跡……
而據數據顯示,通過這些層出不窮的“花式營銷”手段,顧家在2014年的“8.16全民顧家日”上實現了1.67億元的銷售額,而到2016年,已經增長到了6.35億元,2017年10.63億元……
大肆并購要挑戰巨頭宜家
“世界有宜家,中國有顧家”,在2018年11月27日的顧家經銷商大會上,顧江生曾喊出這樣的口號,并表示,顧家的目標是“2018年做到百億,2028年做到千億”。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顧家在上市后即頻頻出手,先后進行了幾十起商業并購。其中,又以2018年最多,約有近10起,耗資逾30億元。
僅2018年2月至3月,顧家就發起了3起海外品牌并購,購入了德國頂級沙發品牌RolfBenz 99.92%股權、澳大利亞出口和零售家具的領先品NickScali 13.63%股權,并從意大利高端沙發Natuzzi手中購得該公司中國全資子公司納圖茲貿易(上海)有限公司51%股權,三筆投資合計花費約12億元。
而在國內品牌上,2018年2月至4月,顧家兩度出資,以5.98億元拿下了居然之家1.65%股權;6月,顧家再以2.1億元全資收購優先家居,9月以2.5億元收購杭州顧家寢具25%股權,11月出資4.24億元獲得泉州璽堡家居51%的股權以補齊床墊業務短板。
此外,顧家還在2018年內先后兩次以3600萬元、2000萬元拿下班爾奇家居60%股權和剩余40%股權,以5100萬元收購卡爾文家居51%股權,并曾于2018年10月宣布,擬以總價不低于13.8億元的代價收購喜臨門23%股份,但該筆交易最終并未完成,僅以在二級市場購入喜臨門4.84%股份收場。
不過,大規模并購給顧家帶來業績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隱憂。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顧家家居分別實現營收66.65億元、91.72億元、110.94億元,同比增長39.02%、37.61%、20.9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22億元、9.89億元、11.61億元,同比增長43.02%、20.29%、17.37%,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呈逐年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顧家家居的負債卻在不斷增加,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25.35億元、54.89億元、59.59億元。其中,2018年的資產負債率甚至達到了52.2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限于家居行業的消費習慣,顧家家居花費大價錢并購的品牌并沒能為其貢獻一個可觀的利潤。
數據顯示,自購買日至2018年末,顧家家居當年購入的6家并表企業僅貢獻了1998.3萬元的利潤,且其中,RolfBenz、班爾奇、卡文家居分別虧損了12198.1萬元、1933.2萬元、17.22萬元,而這6家企業的收購成本卻達到了15.34億元。
隨后,2019年,顧家暫停了此前高速擴張的并購步伐。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顧家家居當期發生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凈利潤為和上期凈利潤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