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螞蟻集團這條鯰魚?銀行像個“大姑娘”
大學的男生宿舍談論的話題很多是女生,女生宿舍在談論什么?很多人說:她們其實也在談論男生,看的小電影有些比男生宿舍里的還重口味。
想想也可以理解,荷爾蒙這東西不是只存在于男性身體里的,不過大姑娘家家的除了宿舍肯定要比男性更加矜持一些,這無可厚非。
對于螞蟻集團,銀行一方面以助貸、聯合貸款的模式依賴其獲利,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太主動、讓利太多有些掉價,這不免有點大姑娘般放不開的感覺。
1、
螞蟻集團在官宣IPO之后,就進入了多事之秋。
《螞蟻金服卡住銀行咽喉?有銀行被要求清理與螞蟻的合作》一文中提及了螞蟻集團的新變故,總結來說就是:螞蟻集團越來越強勢,銀行越來越沒有議價權;監管授意“不準增量,緩慢降低,直至清退”。
有形之手調節市場,這本是理所應當,監管的態度沒什么可說的,但銀行的心理就有意思了:一方面眼饞螞蟻集團的客戶,一方面覺得分出去的錢多,問題是:誰逼你合作了?
市場上的助貸機構不在少數,助貸市場本身就高度市場化,選擇螞蟻集團還是騰訊金科又或是其他中小助貸機構合作都是銀行自身的選擇,選擇背后的驅動力無外乎就是賺錢嘛。
利潤揣進兜里了然后嫌少,你究竟是要怪對方太強大,還是怪自己太弱小?存貸匯可是刻在銀行骨子里面的業務啊,被人喧賓奪主難道還是一件值得炫耀彩的事情?與其成天嚷嚷著別人太強大,不如讓自己先變得強大。
不可否認的,以螞蟻集團、騰訊金科為首的巨頭系在數據上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銀行想要破局絕非易事,不過央媽為這群不爭氣的兒子(或者說女兒)把競爭門檻拉低了很多。
2、
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統收錄10.2億自然人、2834.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二代征信系統正式上線,堪稱"史上最嚴征信系統"。
此前,巨頭系產品以及各消金、小貸公司、P2P、助貸機構經營的互聯網貸款產品基本都接入了百行征信、央行征信,同時百行征信和央行征信與2020年7月17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最重要的是,以花唄、白條為代表的信用付產品,也逐步接入央行征信。7月23日,讀懂新金融在《重磅!花唄數據正逐步接入央行征信,未來將覆蓋全部用戶》一文中提到:大批花唄用戶的數據正以"服務升級"的形式,接入央行征信;同時,京東數科也于2019年開始將數據分批接入征信。
這意味著,央行征信正變得空前強大,大中小金融機構、線上線下的信貸數據“百川歸海”,與數據配套的還有政策,銀保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為商業銀行開疆拓土打好了政策基礎,雖然能夠彎道超車的銀行并不多。
3、
監管授意“不準增量,緩慢降低,直至清退”,那未來螞蟻集團該如何自處?
螞蟻集團的信貸生意能做得多大?十萬億元,百萬億元?那是不可能的,消費金融沒有這么大的市場去支撐,況且要是真到了那個規模,無論螞蟻集團如何自證都懷璧其罪,“把支付寶送給國家”的那天也就來了。
中小銀行會不會停止和螞蟻集團們的合作?
首先我們要明白,與螞蟻集團為首的巨頭系形成競爭的,只有大銀行,說的更具體一些就是六大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少數幾家區域性銀行,而其余為數眾多的中小銀行完全沒有和巨頭系掰手腕的能力。
螞蟻集團為首的巨頭系即使有一天失去了大銀行,但不會失去中小銀行,中小銀行也離不開巨頭系。即使未來大銀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足夠強大了,中小銀行也不過就是在乙方名單里加幾個同行而已,將合作分流出去一些,影響不到螞蟻集團的基本盤。
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領先世界,但是帶動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卻不是以銀行為首持牌金融機構,難道銀行們不該反思嗎?螞蟻集團們,在金融體系中的角色不過是一條鯰魚,它們不過就是讓銀行的錢賺的少了一點、難了一點,銀行有什么可矯情的?
小明考300分,看到隔壁家的省狀元小王考上清華就覺得難受,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猜你喜歡
螞蟻集團:捐贈500萬元,馳援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
1月8日12時,愛德基金會使用備災資金采購的第一批救災物資已運抵日喀則市定日縣受災較重的曲洛鄉、措果鄉和尼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