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肉類品質這么差,為什么還能獲得4.95億美元融資

文|老吳
來源|博望財經
虞然是每日優鮮的老用戶,90后,生活在廣州,由于家附近沒有菜市場,只有一家錢大媽,再加上這家錢大媽每天晚上8點基本就會關門。所以虞然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在網上買菜,方便、省時。
在虞然看來,相比于美團外賣或者其它線上生鮮平臺,每日優鮮品類更全,價格更低,并且配送及時。尤其是蔬菜和飲品,性價比非常高。但讓虞然不滿意的是其肉類產品的品質。
虞然曾在每日優鮮上買過多次肉類產品,不僅做出的菜不香,還買到過有一股怪味的冷凍肉。
“那塊兒黑豬肉的味道,就像是放了很久有些壞了,然后再冷凍上的肉。有些惡心”
經過多次嘗試,虞然已經不在每日優鮮上買肉類產品了。
與虞然有相似體驗的人有很多,在知乎、黑貓投訴、豆瓣、貼吧,都能看到類似的帖子。
有用戶在每日優鮮上購買的熟食雞翅,是被別人啃過的。
還有用戶買到的鮮雞塊是臭的。
有用戶收到的海鮮熟食,已經變質。大家可以看圖片感受一下。
如果有用戶買到變質產品后,并沒有發現,而是食用了,后果將不堪設想。在黑貓投訴上,也確實有用戶因食用了變質食物中毒。2020年1月底,有上海用戶,因食用了變質雞翅上吐下瀉,確診為急性腸胃炎,耽誤了回家過年。
《博望財經》記者翻閱黑貓投訴上的案例,發現因肉類品質問題的投訴,每日優鮮基本上都做了退款處理。但肉類品質不過關,是否給每日優鮮的長遠發展埋下了隱患呢?
在每日優鮮之前的宣傳文章中曾介紹,為了保證肉類新鮮,每日優鮮肉類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流程是:前一天宰殺、排酸——當天凌晨加工/包裝——當天傍晚送到大倉——次日送到微倉,并配送到用戶手中。只需要三天,冷凍肉類產品即可到達用戶手中。比同行快至少2天以上。
為了保證在肉類品質,每日優鮮還專門配備了鮮肉柜,保證肉類產品儲存溫度恒定。并且利用虛擬算法精準預測第二天的需求量,讓鮮肉不在微倉滯留太久。
如果一切真如每日優鮮官方介紹的這樣,為什么現在仍然有用戶收到變質肉品,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錯誤?
我們不得而知。
01
獲生鮮到家賽道最大融資
在肉類品控上的致命弱點,并沒有影響資本對每日優鮮的青睞。
今年7月23日,每日優鮮對外公布了新一輪融資—— 4.95 億美元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扎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等跟投。
每日優鮮獲得巨額融資,與其所獲得的成績密不可分。
通過“全品類精選商品+前置倉冷鏈物流+社交化會員運營”模式,運營五年,每日優鮮完成了華東、華北、華南、華中4個大區,近20個城市的布局,建倉1500余個。
其中,每日優鮮極速達商品品類達3000余款,每日 5 點前售罄率 5%,損耗率在 1%左右,疫情后用戶復購率達到了80%。成熟區域坪效可達每年15萬元以上。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 CFO 王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在坪效方面,每日優鮮對自身的要求是在一二線城市做到一平米一天300塊,飽和店模型一平米一天可以做到500塊,也就是一年可以有15萬以上的坪效。一個一年銷售3000萬的倉,倉內有10-13個人左右,一年可以對應250萬左右的銷售額。”
目前,每日優鮮已經實現盈利性增長。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曾對外透露,如果每日優鮮的用戶規模和倉儲規模持續變大,毛利率還將有3%的上升空間。
在眾多生鮮品牌無法解決盈利難題的局面下,每日優鮮如此好的運營數據,自然會獲得資本青睞。每日優鮮團隊多次對外強調,與其它生鮮品牌不同,其良好的運營數據并不是靠燒錢獲得的,憑借的是模式和技術。
02
前置倉模式和智慧連鎖技術
每日優鮮團隊所說的模式其實就是前置倉模式,技術則指的是智慧連鎖技術。
簡單來講,前置倉模式是一種倉儲模式,前置倉是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可能是在某棟辦公樓、某個社區里設置一個小型的倉庫(也可作為門店),用戶下單,30分鐘-2個小時就能配送上門。前置倉模式能夠更好地解決生鮮產品流通的效率問題,在配送時間上提高用戶體驗。
聽起來簡單,但要做好前置倉模式卻并不簡單。首先是選址,要選擇能夠在2個小時配送時間內觸達用戶群體最多的 地方,不然坪效肯定提不上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保證從總倉配送到前置倉的貨品,能夠在有效期內銷售完畢,生鮮市食品非常難以保鮮。這里考驗的就是一個生鮮品牌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每日優鮮研發了一套智慧連鎖體系,即分布式冷鏈即時交付體系。
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曾描述過他們的智慧連鎖體系——“用組織驅動連住人、用技術驅動鎖住事,將整個業務價值鏈條分解成一個一個最小顆粒度的運營動作,再將業務最佳實踐、專家型組織和IT&DT技術三者封裝成為一個一個輸出穩定、成本領先、效率最優的核心能力組件,打造數字化時代的智慧連鎖零售體系。相對于工業化時代的傳統連鎖零售體系,實現更大規模、更長鏈條、更多區域下的運營效率優勢。”
每日優鮮將所有能用數據模型的東西算法化。每日優鮮每一個倉里、每一個單品、每天的補貨計劃全是由智能系統完成,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干預。
為了打造智慧連鎖體系,每日優鮮每年在技術上的投資,達到了數億人民幣。智慧連鎖體系目前已經成為了每日優鮮的核心競爭力。
接下來,每日優鮮打算加大對供應鏈方面的投入。
每日優鮮創始人在今年4月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提到,未來生鮮到家行業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用戶需求痛點也從便捷性轉變為全品類一站購齊、優質優價、甚至是獨有性商品,行業發展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會從最后一公里物流轉變為第一公里的供應鏈。
“每日優鮮將像當年建設前置倉一樣,比任何人都更快、更準、更狠地重倉供應鏈,從水果蔬菜、肉蛋水產、預制熟食、包裝食品一直到日用百貨,全品類加速推進“百億俱樂部計劃”,用3-5年的時間,挖掘、孵化、聚合一批優質供應鏈資源,建立80%源頭直采、50%聯合品牌、20%戰略投資的供應鏈生態。”
03
短板與長版
前置倉模式和智慧連鎖體系是每日優鮮的長板,這我們并不否認。正是因為有了長達五年時間對前置倉模式和智慧連鎖體系的打磨,每日優鮮才能夠在疫情期間擁有非常快的反應速度。
迅速從云南、內蒙、山東等產地調貨,協調資源、高效運轉,將各式各樣的生鮮產品在2個小時內,送達到因疫情無法出門的市民手中。這是其它大多數生鮮品牌沒有做到的。
現在每日優鮮又打算把供應鏈這條短板快速補齊,讓用戶能夠在平臺上買到更多品類的生鮮產品。
但我翻閱了許多關于每日優鮮的采訪報道,沒有一篇提到他們打算提升肉類品質,做好肉類產品品控。
不知道是因為每日優鮮管理層沒有人知道肉類產品品質做的不好?還是因為他們認為少部分肉類產品出現變質、被使用過這些問題不算是問題?
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是一個天才。5歲上小學,10歲小學畢業時參加數學競賽,獲得了一等獎,15歲進中科大學數學。大學時期就開始創業,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8歲擔任聯想事業部總經理。家境優渥,一路順風順水。
但如果真有消費者因為吃了每日優鮮變質肉類產品而患病,甚至是出現不可逆的結果。那徐正順風順水的人生怕是要遭遇重大挫折了。
每日優鮮肉類產品的品質問題,就像是藏在其鞋里的一粒沙子。徐正在帶著每日優鮮奮力奔跑,不過誰能保證,某一天這粒沙子,不會進到肉里呢?
猜你喜歡
融資超13億僅賣3000萬,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被收購!
據關鍵人士透露,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最終作價3000萬被收購。目前,每日優鮮便利購還有1.4萬臺設備,在運營的有8000臺左右,相當于每臺設備價值2142元。每日優鮮92萬財產被凍結!申請方為其供應商
8月19日消息,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披露,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每日優鮮”)名下價值92.6萬余元的財產被法院裁定查封、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