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銀行A股IPO十年追夢,戰略布局與轉型舉措能否助力?
自2022年1月蘭州銀行上市后,2023年至2025年8月,A股尚未出現新的銀行IPO案例。期間,多個項目因自身原因而中止審核,行業整體暫時進入較長時間的“空窗”狀態。
就在2025年6月30日,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顯示,東莞銀行與南海農商行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受理”,重新進入審核流程。這一動向被市場解讀為城商行與農商行沖擊A股的窗口或將有望重新開啟。

圖片來源: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截圖
在這一背景下,天津銀行的A股IPO之路亦引發市場關注。其于2015年8月啟動A股上市輔導,截至2025年8月,輔導機構披露已經進展至第二十八期。
01
天津銀行增長的另一面:
增長質量與資產結構之間仍有提升空間
近年來,天津銀行在業務規模層面保持穩步擴張,資產、貸款和存款等核心指標不斷增長。然而,從財務數據與運營質量的層面來看,單純的規模擴張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閉環,內部發展結構中的多個問題正逐步顯現,反映出其內在經營模式仍面臨一定的挑戰。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津銀行資產總額達9457.80億元;客戶貸款余額為4592.29億元;負債總額為8761.95億元。其中,客戶存款余額為5173.27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核心負債來源保持相對穩定。
整體來看,該行在資金體量和業務支撐方面具備一定基礎,但進一步分析其經營績效指標,或不難發現其增長質量與資產結構之間仍有提升空間。
從盈利能力看,天津銀行2025年前三個月實現營業收入42.17億元,同比增長2.43%;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增長3.77%。雖然整體呈現正向增長趨勢,但增幅相對溫和。
然而,若回顧2024年全年,天津銀行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公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業收入167.1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凈利潤38.3億元,同比增長1.6%。而從2020年至2024年間來看,天津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已呈下降趨勢,核心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面臨挑戰,在息差壓力下,天津銀行或面臨盈利模式升級的現實需求。

圖片來源:天津銀行2024年度業績公告
非息收入結構的表現亦有待優化。盡管2024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實現同比增長6.9%,但相比2020年的表現仍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說明其中間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尚未具備持續穩定性。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5年3月末,天津銀行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70%,與年初持平;撥備覆蓋率則小幅提升至169.97%,較年初增長0.76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天津銀行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
表面上看,風險控制能力維持穩定,但若縱觀近年趨勢,該行不良貸款余額仍處于上升通道,2024年末為76.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7.9億元。盡管撥備水平尚屬充足,但未來若經濟環境繼續承壓,其風險抵御能力仍需持續夯實。

圖片來源:天津銀行2024年度業績公告
此外,盡管天津銀行已完成多項IPO輔導相關準備工作,但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其盈利表現與成長預期尚需進一步建立強有力的持續市場說服力的機制。特別是在估值體系收緊、投資者偏好趨向高質量成長資產的背景下,其如何持續以高質量發展回應市場關切,或值得后續觀察。
02
耗資5億元入股捷信消金,行業激烈競爭,
資本市場接受度如何尚需時間驗證
在傳統銀行盈利承壓、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消費金融一度被視為突破零售業務增長天花板的重要抓手。
天津銀行于2024年12月20日宣布,其以5億元入股捷信消金,持股比例達10%,這也意味著其正式進軍持牌消費金融領域。從戰術層面看,此舉意圖明顯,既補足了長期缺失的消費金融布局,也為其轉型多元化業務結構提供了契機。

圖片來源:天津銀行相關公告截圖
然而,這一動作發生的時間節點卻并非消金黃金期。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整體增長動能減弱,過去那種依靠大規模渠道投放和高利差驅動擴張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從監管層面來看,利率上限、客戶準入、催收合規等因素持續增加運營成本。同時,頭部機構已形成較強的品牌、技術和渠道壁壘,后來者的突圍窗口相對收窄。
盡管捷信金融重組后以京東為主,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對消費金融的整體態度也出現冷卻。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一級市場,消費金融概念的估值中樞下移成為共識,相關企業上市進度趨緩,市場對高增長、高風險業務的接受度顯著下降。
天津銀行在這個階段投資該賽道,或許體現出其推動消費金融布局的迫切性,但也客觀存在行業估值熱度已退的背景限制。在此背景下,天津銀行與京東系合作切入電商分期與小微信貸場景,能否形成差異化優勢尚未可知;而后發入局的牌照價值、數據能力、客戶沉淀等關鍵能力,也需在今后的時間中不斷檢驗。
風險因素亦不容忽視。根據行業普遍趨勢,消費金融業務的逾期率、核銷成本和合規支出呈現上升態勢,加之平臺風控技術要求高、客群信用基礎弱,如果業務增長未能有效控制風險敞口,可能反而對天津銀行整體資產質量帶來新的挑戰。
天津銀行投資捷信消費金融的戰略方向具有一定前瞻性,補齊了其長期未涉足的消費金融領域,并為非息收入提供潛在增長空間。但從資本市場、行業發展階段、項目運營挑戰等多維度評估,這一決策亦存在估值回報周期長、競爭壓力大、邊際貢獻尚不明確等不確定因素。
未來,天津銀行如何平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提升資產質量與客戶價值之間的聯動性,或將成為其消費金融布局成敗的關鍵所在。
03
IPO輔導十年未果,28期報告已出,
天津銀行何時才能真正進入資本市場的考驗期
天津銀行A股上市的路徑雖已推進多年,但整體進程未能獲得實質性突破。其當前面臨的難點,不僅在于審批時間未定,更在于資本補充戰略、治理結構完善等,亟須建立起一致、連貫的閉環。
譬如,資本補充機制與A股市場對銀行類主體的預期是否未充分匹配。從資本基礎來看,天津銀行近年來持續采取主動措施強化資本補充安排,以增強其業務承載能力和提升抗風險水平。
2025年6月,其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總額為70億元的“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金融債券(第一期)”,用于優化整體負債結構并補充營運流動資金。這一動作體現出該行在拓寬資本來源和保障流動性方面的主動性與操作能力。
更具中長期視角的資本戰略也在逐步展開。經2024年12月11日舉行的天津銀行202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及批準的《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資本補充規劃(2024年-2026年)》,為優化資本結構,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提升資本對業務經營發展的支持力度,天津銀行擬發行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含200億元)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和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含2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合稱“資本補充工具”)。發行上述資本補充工具需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派出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核準后方可實施。

圖片來源:天津銀行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二十八期)
再如,在治理結構方面,天津銀行近年來確有進展。2025年3月,天津銀行完成了新一屆董事會換屆。從新一屆董事會完成換屆來看,管理團隊平均年齡約為52歲,既具備相當的專業積累,也相對貼近當前銀行業治理轉型和數字化變革的需求。
若能以此次換屆為契機,或有望進一步推動天津銀行市場化改革、提升治理效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其A股上市及整體戰略轉型帶來更強的組織支撐。相對年輕的領導班子上任,或也意味著天津銀行正在組織架構、管理理念與戰略布局上注入新的活力。
整體來看,天津銀行在A股IPO戰略的持續推進過程中,已進入一個關鍵階段。歷經十年輔導與二十八期報告,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不過,當前,東莞銀行與南海農商行更新資料后恢復“已受理”狀態,引發了市場對銀行IPO通道是否逐步打開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天津銀行能否邁出實質性一步,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成都金融巨頭“換帥”:萬億銀行掌門人對調,規模敘事成隱憂
這場涉及兩家總資產合計超兩萬億元銀行的管理層震蕩,既是地方國資系統深化金融改革的標志性動作,更折射出成都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進程中對資源整合與風險防控的深層考量。業績承壓,中信百信銀行陷轉型困局,謝志斌臨危接棒挑戰重重
當數字化旗幟遭遇傳統金融的轉型危機,即便是背靠實力資本的中信百信銀行也逐漸顯現出應對乏力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