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兩手抓,有了新成果
螞蟻身上的科技屬性,愈發強大。
在WAIC 2024,你可以讓AI生活管家“支付寶智能助理”幫你點一杯星巴克咖啡,也可以來一杯霸王茶姬,你可以讓AI金融管家“支小寶”做一份制定一份中產家庭資產配置方案,你甚至還能讓AI就醫助理“安診兒”陪伴家里老人去求醫問診。
在支付寶上,一切皆成現實。
而在這些AI智能體應用在支付寶智能助理、搜索推薦、互動娛樂等場景背后,是螞蟻百靈大模型多模態能力的全面提升,能“看”會“聽”、能“說”會“畫”,不僅更像人,也更理解人。
這邊人工智能2C服務的產品率先亮相,支付寶被AI“重構”,而另一邊,螞蟻集團的2B服務能力也同步掀起新篇章。
在螞蟻密算CEO王磊“密算是大模型深入應用的必經之路”的話語中,新近提高到10年期戰略高度的“數據要素技術”也以“隱語cloud”大模型密算平臺的出現,以大模型密態托管、大模型密態推理能力行至對外商業化的起點。
不難看出,螞蟻正在兩手抓,一方面必須在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科技趨勢中占得一席之地。同時,又積極布局深度智能時代的核心資源和關鍵力量——數據要素技術。
于內于外,在4年前把“金融”改為“科技”后,螞蟻都在尋求新時代下的再進化。
三大AI助理,“再造”支付寶
在今年WAIC上,最貼近用戶生活的支付寶智能助理的服務能力得到具象化展現。
螞蟻支付寶AI生活管家,在首頁下拉就能喚起,問一問就能獲得出行、健康、政務、金融等領域的超8000項數字生活服務,圍繞用戶的吃、喝、行、游、辦事、買票、娛樂等數十種生活場景,不僅“有腦有嘴能對話”,更是“有手有腳能辦事”。
展會現場,當你想喝星巴克冰美式時,只要通過支付寶智能助理下達指令,AI便會進入小程序自動下單,確認并付款后,就能到附近的線下門店取到咖啡。
而除了星巴克外,你想喝的網紅茶飲都能在支付寶實現。瑞幸、喜茶、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11個茶飲品牌的支付寶小程序在支付寶App都已首批支持。
再到AI金融管家“支小寶”,通過降低金融專業服務的獲得門檻,在支付寶上進行行情解讀、持倉分析、投教陪伴等個性化的服務,目前已經讓4300萬用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私人理財專家”。
而在醫療健康領域,AI就醫助理為患者提供的“AI陪伴就診”服務更是貫穿診前、診中、診后,覆蓋掛號、咨詢、用藥、健康科普等26個環節。
此前,螞蟻的技術支持浙江衛健委推出了全國首個AI就醫助理“安診兒”, 運用了亞運同款數字人技術,讓每個患者在就診全程都有貼心的數字陪診員。
這個連接著多家醫院、多個醫療機構的智能體生態,目前,其服務已經覆蓋了浙江省近百家醫院,服務了超過百萬人次,部分醫院在接入“安診兒”后,導診臺的問詢工作量下降了50%。
不難發現,螞蟻在AI領域的戰略選擇,是回到用戶的實際需求,把技術放到真實的應用場景,進一步用場景來淬煉技術,把發力AI的技術戰略和拓展支付寶應用場景的業務戰略相結合。
支付寶沉淀的豐富業務場景與數據,恰好為AI大模型提供了實際應用的場景。
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支付工具定位,有6億用戶用支付寶看病就醫,有5億用戶用支付寶日常出行,每2人中就有1人用支付寶辦事,正好對應了支付寶有生態積累、用戶有需求的金融、醫療、生活三大場景。
螞蟻通過專業智能體的深度連接,也讓Al像互聯網一樣,帶來服務的代際升級。
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 井賢棟
螞蟻百靈更“像人”,密算讓數據更安全
那么螞蟻是如何實現智能體在支付寶上的批量生產呢?
答案在于:更像人、更專業、更安全。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AI大模型的廠商,螞蟻自研的百靈大模型2023年已通過備案,而這次能“看”會“聽”、能“說”會“畫”的再進化還得歸因于原生多模態能力的打通。
眾所周知,從單一的文本語義理解到多模態能力,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關鍵迭代,原生多模態更是被認為是通往AGI的必經之路。
多模態技術可以讓大模型像人一樣感知和互動,是AI智能體的“感官”,支撐智能體體驗升級,使AI更好地理解人類世界的復雜信息。
但多模態能力雖好,國內能破局的廠商卻屈指可數,支付寶上智能體的出現也意味著螞蟻再一次跑到了前面。
百靈大模型多模態能力,在中文圖文理解MMBench-CN評測集上達到GPT-4o水平,在信通院多模態安全能力評測達到優秀級(最高),具備支持規模化應用的能力,能支持AIGC、圖文對話、視頻理解、數字人等一系列下游任務。
故而也催生“看聽說寫畫”的應用場景,讓支付寶上AI的表現更真實,更接近人類,從而也能更好地服務人類。
據悉,在生活服務,螞蟻集團利用多模態能力實現了ACT技術,并應用在支付寶智能助理上,可輕松調起各類服務。在醫療領域為用戶實現復雜任務的操作,可以對超過100多種復雜的醫學檢驗檢測報告進行識別和解讀,還可以檢測毛發健康和脫發情況,對治療提供輔助。
在螞蟻集團副總裁徐鵬對螞蟻“會持續投入原生多模態技術研發”的表態下,或進一步預示AI智能體在支付寶上智能跟領域將迎來更大的涌現。
但光是更像人還不夠,大模型要落到醫療、金融等嚴謹行業,專業、安全必不可少。
當然,要專業,就得有高質量的數據供給。
所以,可以看到在醫療領域研發階段,支付寶就與數百個專業醫學團隊、專家進行合作標注數據,保障信息權威可信,聯合上海仁濟醫院推出首個中文醫療專科問答推理數據集RJUA-QA。
同時,螞蟻與大量行業技術專家共創,讓智能體借鑒人類專家的思考方式,構建專業的推理和決策能力,這就是FoE專家級決策框架(Framework of Experts)。
不過,讓大模型具備專家知識水平的垂直領域的高質量數據往往以多種模態存在,體系龐雜,比較分散,故而對隱私保護和資產價值保護的要求高,很難直接“喂給”通用大模型。
對此,螞蟻做足數據安全性的解法落在密態計算上,核心提供機密性和完整性。
王磊表示,機密性是講在數據使用過程中模型、訪問信息是加密的,在這過程中人是看不見也使用不了這個數據。完整性講的是數據和系統是不能夠被篡改的,有了這個特性以后,就能夠防止別人濫用你的數據,因為所有的數據在授權的時候,對行為進行了約束。
也由此,螞蟻依托知識圖譜、密態計算等技術,構建了大規模專業知識引擎,可以將垂直領域不同類型的數據,抽象成不涉及隱私信息的領域知識,“合成”為大模型的“專業教材”,供大模型訓練學習,也能讓大模型在推理中隨時“翻閱”。
打破數據安全流動困境,螞蟻還要對外商業化
而密態計算,恰好引出了下一個十年,螞蟻在未來展望中,與人工智能平起平坐的“數據要素”。
在一線大廠中,螞蟻是格外重視數據要素的一員,自2016年起,就重點布局隱私計算技術及規模化應用實踐。
2024年,這一動作顯然提速。
先是5月23日,螞蟻公布了“密態計算”技術體系,5月24日,螞蟻集團就對外公布了以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技術為核心的科技戰略,再到5月31日,由螞蟻集團全資控股的螞蟻密算科技有限公司便注冊設立,提供密算相關的產品和服務。
當時,專門成立一家公司,參與到數據要素市場之中,這一動作被視為螞蟻在科技商業化上的最新落子。
而事實上,據螞蟻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安全官、螞蟻密算董事長韋韜透露,早在兩年前,螞蟻就堅定認為整個行業將走向數據密態時代,只不過今天AI加速了這一趨勢。
基于對未來的判斷,這些年螞蟻早有籌備,螞蟻計算申請了1000多件隱私計算相關的專利,專利數量全球第一。此外,螞蟻還和各個CPU廠商合作,提出了統一的開源開放的一致化的強安全通用的星綻機密計算接口。
他表示,螞蟻認為,未來大規模高價值的數據要素流轉,一定是以密態的形式進行的,而密態計算是數據要素可信流通的重要支撐技術。
之所以要可信流通,是因為當前的大模型缺乏數據,尤其在專業領域,不是因為數據短缺,而是因為數據難以流動。流不動,主要歸因于數據存在大量的泄露風險和濫用風險。
“數據非常容易被拷貝、分割、加工、變形。流通時它容易泄露,泄露后又很難追蹤是誰泄露的,這件事情導致連帶巨大的風險,所以大家不敢流通。”
數據價值越大,風險越高。也由此,螞蟻認為,整個數據以密算形式流通,保障它在存儲計算、運維研發全鏈路是安全可控的,才能既發揮正向價值、又控制負向風險。
同時,為了避免單純使用密碼學技術,成本太高導致難以大規模應用的難點,螞蟻密算用可信芯片和機密計算技術來協同保障,從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實現低成本密態計算,形成行業里規模化應用方案。
在此次WAIC,“隱語Cloud”大模型密算平臺發布,正是螞蟻密算成立僅1個多月的首款產品,并首推兩個能力:大模型密態托管、大模型密態推理。
王磊表示,隨著AI應用的深入,當它跟個人信息綁定得越來越緊密時,隱私保護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強,而當數據安全、數據價值保護不能夠解決時,就無法從數據提供方處獲得核心的行業數據,行業大模型就難以構建。
為此,密態托管主要是解決大模型本身IP保護的問題,當一鍵完成云上密態部署時,大模型會被加工成密態,確保模型資產不被泄露和盜用;而密態推理是指數據以密態形式完成推理,主要保護訪問信息。
他透露,平臺支持兩種產品形態,公有云上是開箱即用的形態,在上面模型可以在本地一鍵加密、一鍵上傳,在云上一鍵部署,用戶直接通過網頁端可以去加密訪問,非常輕量;而專有云的密算科技服務,則是把密算能力給到大模型廠商,做專有云的部署,助力廠商從智算升級成密算。
正如王磊表示,密算技術從技術探索走向市場,希望通過商業化的方式放大科技的力量。以密算為代表的數據要素技術,正在對外加速落地農村金融、公共服務、新能源產業等領域。
在農村普惠金融上,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與網商銀行、螞蟻集團聯合發起的“農戶秒貸”服務,基于隱語與星綻可信隱私計算技術棧,聯合搭建的金融風控模型,結合網商銀行大山雀風控系統,為農戶提供信貸服務,截至今年5月,累計授信 964 億元,其中約8成農戶種植面積不到 10 畝,是以往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人群。
再到新能源車險定價難題上,多家保險公司與“螞蟻保”合作,以可信隱私計算技術框架“隱語”為基礎共同研發上線了車險“聯合定價”技術。去年已率先應用于新能源車型,“聯合定價”后的車險報價,平均可為車主節省數百元。
接下來,螞蟻密算的大模型密算平臺還將在兩個維度實現提升,一是從數據標注到在線推理全鏈路的密算能力增強,二是采用多重密算技術防御,適應不同場景,來平衡安全性和成本。
回溯螞蟻的發展歷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商業創新和前沿技術密切結合,為技術找場景,在場景中煉技術,形成商業和技術的雙輪驅動。
這一次也不例外。
到下個10年,手持AI和數據要素兩大戰略主線,懷揣著“讓AI像掃碼支付一樣便利每個人的生活”、“讓數據價值的流動像自來水一樣即開即用”的兩大愿景,螞蟻也將迎來AI時代更大的生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