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律師”賣收納袋年入6億,專利數據卻“打架”?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少人的衣柜里堆積著厚重的衣物,洗漱臺上擺放著雜亂無章的日用品,甚至在地上的角落里都可以找到失蹤多年的“寶藏”。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整理收納的新生意正悄然出現。
該生意帶火的還有真空收納袋,只需一裝一壓,并抽空袋子里的空氣,冬天穿的厚羽絨服秒變“紙片”薄。只能放兩三件羽絨服的衣柜,變得至少能放十幾件。賣真空收納袋的廣東太力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力科技”)也吃到了這波紅利,業績高速增長,并走向了沖刺深交所創業板IPO的道路。
高速增長背后,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太力科技,研發人員占比不到10%,關于專利數量信息的披露在多處出現數據“打架”。此次沖刺科創板,會有哪些人愿意為其“埋單”?
一年賣4000萬個真空收納袋
每到冬季,人們都會存儲些過冬食材、備些厚棉衣,這些東西帶來保障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厚重感,讓空間顯得擁擠、凌亂,一眼看去,總能勾起人的整理欲。但是想要打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空間并不容易,想要收納變得高效,一款實用的收納袋必不可少。
國內“真空收納袋龍頭企業”太力科技成立于2003年,主要從事家居收納用品及相關功能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真空收納袋、垂直墻壁置物產品、真空食品及檔案袋、其他家居用品等大類以及TPE彈性體材料。
來源:愛企查
太力科技的產品定位于中高端家居收納用品,旗下擁有“太力”“LEVERLOC”和“宜尚”等多個自有品牌,此外,太力科技還同時為宜家、沃爾瑪等知名零售巨頭企業提供ODM/OEM代工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太力科技品牌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約占15%-30%。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太力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5.46億元、6.23億元及6.3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38.37萬元、4284.85萬元及5890.55萬元。
對于2021年營收增長但凈利潤下滑這一情況,太力科技解釋稱,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升、股份支付、公司人員擴張和產品結構戰略調整影響所致。
此外,2020年-2022年,太力科技主要收入來源真空收納袋的年銷售量也從5959.12萬件降至4046.34萬件。同期,各平臺市占率下滑態勢明顯,公司真空收納袋在天貓平臺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9.48%、27.98%、22.24%,在京東平臺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1.31%、33.21%、27.95%。
與之相伴的是,真空收納袋的銷售收入從3.57億元降到2.77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從66%下滑到43.93%。
來源:《招股書》
太力科技宣稱,公司真空收納袋運用航天技術及工藝已20次進入太空,形成了壓縮袋免抽排氣的的核心技術。
不過,在購物平臺的收納袋產品中,得力、收納博士等品牌也有免抽氣壓縮袋產品。而太力科技主要核心技術“微重力下的收納技術”也并非完全屬于自身,而是與航天員中心共有,但太力科技并未披露該項核心技術共享的方式、條件、期限、費用等情況。
來源:淘寶截圖
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專利數據卻“打架”?
截至2023年3月31日,太力科技在第二次申報稿中表示,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申請并獲授權專利為536項。而在12天后,公司公布首輪問詢的回復函中,第11頁顯示,截至4月12日,該專利數為523項,其中發明專利20 項。
來源:太力科技《回復函》
哪怕在同一文件中,也存在數據“打架”的情況。在《回復函》第38頁中,另一處“發行人專利數量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處顯示公司境內外專利數量為511項,不同于前文提到的523項。
來源:《招股書》
不過,在太力科技8月4日發布的《招股書》中,最新專利數量顯示為579項,授權境內專利557項,境外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境內、境外分別為11項、10 項,合計發明專利21項。
來源:《招股書》
此外,太力科技官網宣傳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申請了1000多項專利技術,與企業披露數據差距較大。
來源:太力科技官網截圖
不僅專利數量變幻莫測,《回復函》中關于產品的各項檢查指標上也出現了前后不一致的情況。
首輪問詢函要求太力科技說明家居收納產品是否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替代,是否存在技術壁壘,發行人是否存在技術創新或突破等問題。
太力科技用了長達522頁的《回復函》來解釋產品與同行相比的優越性,在《回復函》第36頁,太力科技以“真空收納產品”的物理機械性能為例,比較與競品——收納博士的差別。收納博士在拉斷力、斷裂拉長率等指標數據為“≥30”、“≥30”,但在后文第47頁,這幾個指標數據均變為“≥15”。
來源:《招股書》
此外,公司所引用的競品數據,還存在大量“未列明”或差別不大的情況。但太力科技認為,公司對應產品技術指標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具有一定領先性,具有技術先進性。
需要說明的是,《招股書》顯示,太力科技首次獲評“高新技術企業”為2017年,第二次為2020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2021年1月15日發布《關于廣東省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備案的復函》顯示,太力科技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編號為GR202044004780。(公司曾用名:中山市太力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來源:《招股書》
但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需要滿足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而2020年至2022年,太力科技研發人員占比分別為6.41%、7.65%、9.92%。對此,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韓若君律師認為,鑒于太力科技已經經過申報審批,獲評“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已符合認定標準,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矛盾,可能是統計口徑的不同所表現出的。
8天內3次登上李佳琦直播間
誰曾想,這樣一家賣收納袋的公司,其創始人卻是律師出身。1993年,年僅23歲的石正兵與好友一同來到廣東中山“淘金”,當初在一家公司做法律方面的工作。
這樣一份體面的工作沒有留住石正兵,他認為自己有做銷售的天賦,并在2000年創立太力包裝材料制品廠,開始在塑料制品制造業深耕。隨后,又在2003年創建了中山市太力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也就是太力科技的前身。
事實證明,石正兵對自己的預見是正確的。
太力科技成立之初,石正兵采取以經銷為主的銷售手段。2007年,大型連鎖超市崛起,石正兵將銷售重心轉為商超銷售模式,并入駐主流連鎖零售體系,成為家樂福、沃爾瑪等零售巨頭的供應商。
2014年前后,石正兵又瞄準了電商平臺,主要通過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抖音、亞馬遜等電商平臺賣貨,線上第三方電商平臺逐漸成為大力科技最主要銷售渠道。
來源:《招股書》
石正兵在2021年表示:“公司與網紅頂流主播薇婭、李佳琦、羅永浩、劉濤等大咖合作,品牌曝光超5億人次。”
2021年8月26號、8月29號、9月2號,太力科技的收納產品曾8天3次登上李佳琦直播間。當時,李佳琦團隊還曾與太力科技共同推出太力百納箱、免抽氣真空收納袋、免打孔吸盤掛鉤等產品。
一系列的造勢也為太力科技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上述三場直播為太力科技帶來的GMV總額超700萬。拉長時間線看,報告期內,太力科技線上銷售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26億元、4.77億元、4.9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67%、77.37%、78.23%,占比較高。其中線上直銷模式貢獻的業績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分別為39.48%、66.70%、66.96%、67.49%。
但隨著線上銷售收入的增長,太力科技需要支付給電商平臺的服務費用也隨之增加。2020年至2022年,太力科技電商平臺費用分別為1.21億元、 1.39億元及1.39億元,分別占當年線上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8.38%、29.11%及28.24%。
太力科技在《招股書》中提示到,若未來電商平臺所收取的費用標準發生大幅上漲,或公司在上述電商平臺的經營情況不及預期,促銷推廣成本進一步提高,且未能及時拓展其他新興銷售渠道,將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線上電商平臺的成本變高了,復購率卻下滑了,太力科技花錢買流量的生意性價比越來越低,報告期內,公司天貓店復購率分別為16.88%、21.83%和19.7%。
來源:《招股書》
產品大賣的同時,太力科技也遭遇了一些關于產品質量的質疑。在黑貓投訴平臺,太力科技被投訴的問題包括“虛假宣傳,吸盤掛鉤掛不住,膠體脫落”“真空壓縮袋漏氣”、“牙刷置物架產品設計不合理”等。小紅書也存在對太力科技真空壓縮袋漏氣和掛鉤粘性差、吸盤脫落的差評。
來源:黑貓投訴
太力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盡管已經成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但公司并沒有停下前進腳步,未來將繼續推出智能安全扶手、防穿刺手套等新品,將步伐走向國外。
只是,一邊是自身專利數據前后不一致,另一邊是線上流量成本日益升高,在行業人士看來,在沖關資本市場、布局全球經營步伐的過程中,太力科技還需加把勁。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