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二次上市,美的集團的分拆“棋局”剛剛開始
近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基于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公司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另外根據彭博社報道,美的集團選擇美國銀行和中金公司負責香港上市事宜,最早將于2024年赴港上市。
雖然美的集團在公告中明確提及,“是否實施前述發行事項,以及具體實施方案、實施方式和完成時間仍有重大不確定性”,但其布局港股市場的決心猶如司馬昭之心,資本動作頻頻。早在2004年,美的集團曾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威靈控股(原華凌集團)股權順勢成為其控股股東,2007年美的機電產業借殼威靈控股赴港上市,2018年又將威靈控股私有化而退出港股市場。
赴港上市,美的集團意欲何為?
01
股價經歷“過山車”,但業績韌性顯著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的集團股價的長期低迷,此次赴港上市,難道是為了提振股價?
2018年,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曾在50周年慶典上高喊,“美的集團未來的目標是產值和市值均將達到5000億元”,此后一年美的集團股價一路騰飛,由當時不到40元倍增至近100元,但好景不長,2021年以來迎來大幅回調,此后更是波動下滑,截至發稿日股價報54.82元,市值3800多億。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無法否認的是,這也與全球經濟大環境相關。
就拿2022年來看,國內經濟在多重壓力下坎坷前行,國內GDP增速放緩至3%,受居民收入及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影響,家電消費遭到較大沖擊。根據《2022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家電行業出口和內銷規模均出現下滑,其中家電行業出口規模為5681.6億元,同比下降10.9%,家電行業國內銷售規模為7307.2億元,同比下降9.5%。
家電消費整體增長失速根本原因在于,市場本就處于剛需縮減,市場接近飽和的背景下,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以及消費者預期的變化,多種因素共同構成了家電市場的短暫萎縮。
但即使在大環境不友好的情況下,美的集團依舊交上了不錯的答卷,營收、利潤雙漲。
據2022年財報顯示,全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457.09億元,同比微增0.68%;實現歸母凈利潤295.54億元,同比增長3.43%。2023年延續增長態勢,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7%至966.3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04%至80.42億元。
資料來源:美的集團2022年財報。
遺憾的是,美的集團赴港上市似乎對于提升股價而言沒有多大用處,此前已有海爾智家、海信家電等家電企業登陸港股,也成為研究國內白電公司在不同市場估值表現的最佳樣本,但港股市場對家電行業關注度并不高,以海爾智家、海信家電為例,港股股價均低于A股股價,更有甚者,TCL電子、創維集團、JS環球生活等股價都是個位數,市值比較低迷。
言外之意,對于成熟期白電巨頭而言,在港股的估值不如A股,所以美的集團赴港沒有多少估值提升的空間,對于股價提振同樣沒有多大意義。
02
全球化戰略已初見成效,赴港上市的“真實”目的有二
先來看看官方對赴港的解讀,美的集團在公告中明確提及,“公司是一家覆蓋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其他創新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公司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
資料來源:美的集團官網。
的確,美的集團的全球化戰略已初見成效。
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公司庫卡,進入機器人與自動化行業;同年先后將日本東芝家電業務以及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納入麾下,進一步提升了在歐洲及全球大型中央空調市場占有率以及相關技術;2017年,還完成以色列高創公司的收購,完善機器人產業平臺布局。
據2022年年報顯示,美的集團建立以美國、巴西、德國、日本、東盟為突破口的全球戰略,新增合作客戶超過3000家,海外銷售占總銷售40%以上,產品已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8個海外生產基地及24個銷售運營機構。另外,美的集團持續保持核心品類的市場優勢地位和渠道活力,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的電商平臺擁有超過60個Best Seller產品并進入各品類的銷售前十名,在美國線上市場,微波爐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空調窗式機市場份額達到25%以上,煙機、冰箱、洗衣機等品類銷售也實現大幅增長。
正是考慮到目前美的集團的全球化布局相對完善,因此市場上不少聲音對美的集團官宣的赴港上市原因表示質疑,認為“通過出口貿易和Kuka等境外公司并購早已實現國際化經營,不需要通過發行H股國際化”。換言之,赴港上市對于美的集團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意義不大。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融資,但美的集團不同的是,根本不缺錢。截至2023年3月末,美的集團手握589.8億元貨幣資金,79.4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毫不夸張的說,家底殷實。
照目前情況來看,美的集團赴港上市的好處,或源于優化投資者結構以及完善海外員工激勵體系。
根據中泰證券研報分析,“對于美的此次籌劃H股上市,從投資人角度來看,H股上市有望更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資者。據規定,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不得超過30%,2020年年初,美的一度因外資持股超“限購線”被暫停買入,H股上市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前述桎梏。”
另外國泰君安認為,“美的集團當前進入海外發展的重要階段,無論是下一步對于海外品牌并購,還是海外員工激勵,H股平臺將起到更便利的作用。”
03
分拆上市動作頻頻,但只是起點
對于美的集團而言,本就無須通過登陸港股來融資,畢竟方式太多,但更青睞于分拆子公司上市。
今年7月底,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結合安得智聯業務發展需要,依據A股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上市的相關規定,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安得智聯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資料來源:美的集團官網。
對此,美的集團表示,“分拆安得智聯有利于公司進一步理順業務管理架構,釋放創新業務板塊估值潛力;有利于安得智聯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據悉,安得智聯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物流企業,在全國擁有29家分公司,136個配送中心,3000個送裝網點。
無獨有偶,當月美的集團子公司美智光電也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沖刺深交所創業板。據悉,美智光電主要負責照明及智能前裝產品,主營產品是家居用燈和商業用燈、浴霸、智能門鎖、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面板。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美智光電首次沖刺創業板IPO,此前2021年6月遞交申請,在歷經三輪證監會問詢后,因“前次報告期內其獨立運行時間較短,且申報基準日后仍存在尚未解決的同業競爭情形,以及彼時的美智光電還存在與美的集團共用IT系統的問題”等事項,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今年4月又重新遞交IPO申請。
美的集團給出的原因是,“分拆美智光電有利于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美智光電的工藝技術與產品定位與其他業務差異較大,適合獨立發展”。
當然,美的集團分拆上市的步伐不會停止,下一家要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很可能是美云智數,畢竟這些業務都在四小業務范圍。而所謂四小業務,是指萬東醫療(醫學影像)、安得智聯(物流)、美智光電(照明)和美云智數(工業互聯網)。
白電巨頭美的集團大動作頻頻之下,能否提振股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