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輕松上市后營收大跌半年虧三千萬,市值蒸發掉89億
8月21日晚,網紅按摩儀品牌倍輕松遞交了2022年上半年成績單。財報顯示,倍輕松2022年上半年營收4.59億元,同比下降15.65%。這是倍輕松自去年7月登陸資本市場以來,交出的最差業績。
在此之前,倍輕松的營收增速一直保持著高雙位數增長,其中2021年上半年,營收同比甚至暴增64.94%至5.44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繼今年一季度虧損995.55萬元后,二季度倍輕松虧損幅度環比擴大了,上半年共虧損3551.5萬元,同比暴跌185.66%,去年同期為盈利狀態,2021年上半年凈賺4146.16萬元。
針對業績變臉,倍輕松表示,公司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對于線下渠道的沖擊。倍輕松表示,在二季度,線下交通樞紐的門店人口流動減少了60%-70%,導致其線下門店的營業收入大打折扣,與此同時,線下門店的剛性開銷無法回避,因此造成了虧損。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表示,相比于另一家網紅按摩儀SKG來說,倍輕松主要依賴于線下渠道,他表示,倍輕松是一個純粹C端的產品,特別是大部分的實體店都在高鐵站、飛機場等交通運輸樞紐,所以,當疫情出現的時候,這些交通運輸樞紐的客流量會銳減,直接導致倍輕松銷量的下降。
外部因素或許占了一部分,但是倍輕松自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今年上半年,倍輕松公司三位核心高管紛紛選擇了離開,其中兩位離任前任職副總,一位是董事。此外,公告還顯示,身兼公司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企劃部總監三個職位的陳晴,近日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相關職務。
半年之內數位高管離開,很難說不是倍輕松的管理出現了問題。
在此背景下,頂著“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上市的倍輕松,過去一年在資本市場上猶如坐了過山車。上市當日,倍輕松每股發行價從27.4元飆漲至185.58元,市值高達114億元。沒想到此后進入了下行通道,股價跌多漲少,上市次月,倍輕松股東人數就減少了1.4萬,暴跌80%,截至今年上半年依然不到四千人。
8月22日,倍輕松開盤就大跌,截至發稿每股跌6.52%,報41.28元,市值少了1.78億元,總市值只剩25億元,與最高峰相比蒸發89億元。
不久前,倍輕松還曾因“成本300元售價高達1000多元”的話題登上過熱搜。財報顯示,倍輕松的綜合毛利率常年穩定在60%左右,在A股上市企業中屬于佼佼者。
從產品單價來看,倍輕松頭部智能便攜器產品,2020年的成本價是306元,銷售單價為892元,毛利率高達65.63%,但這還是其降本增效的結果。在兩年前,該產品的成本價為343元,銷售單價高達1295元,毛利率高達73.48%。
不過,倍輕松引以為豪的高毛利局面可能被打破,半年報中提到,受多種因素影響,公司高毛利產品銷售受限,公司將面臨毛利率下滑的風險。
此外,倍輕松銷售費用的水漲船高在半年報中仍然沒有得到緩解。一季度,倍輕松的銷售費用達到了1.13億元,占總營收的45%,到了二季度,這種增勢仍然在擴大,上半年倍輕松的銷售費用為2.27億元,約占總營收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困于智商稅爭議的倍輕松,研發投入開始增加。2021年,倍輕松研發費用只有4700萬元,不及銷售費用的十分之一,占比也不到總營收的4%。但在今年上半年,倍輕松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3031萬,同比增長38.77%,研發投入占比上升了2.59%。
“說到底,只有真正有效的產品才能促使用戶更多的復購,反復購買的用戶才能形成長期的粘性,在這方面倍輕松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江瀚表示。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