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薦機構被處罰,多家IPO受波及
不知賈躍亭能否預料到,自己雖遠在美國,竟也能影響數家IPO企業的上市進程。
6月24日,科創板多家IPO企業的上市審核進程顯示為中止,原因系保薦人被證監會暫停保薦機構資格。值得注意的是,當天被中止的IPO企業的保薦機構均是平安證券。
平安證券被采取監管措施,正是由于平安證券是12年前樂視網創業板IPO項目的保薦人。
雖然,樂視網IPO已經12年,也已在2020年退市,但樂視網十年財務造假案如今仍未終結,曾高達1700億的市值灰飛煙滅。
在樂視網退市、賈躍亭不回國的處境下,平安證券作為樂視網的上市“看門人”又該如何面對投資人呢?
樂視網造假案未了,平安證券保薦資格被二次暫停
平安證券不是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因樂視網財務造假案被處罰的保薦機構。
根據2021年4月北京證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發現樂視網于2007年至2016年進行長達10年的財務造假,其報送、披露的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相關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報均存在虛假記載。
在對樂視網的處罰決定書中,證監會表示,中德證券、中泰證券、平安證券、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6家中介機構及會計師事務所因未勤勉盡責、未能發現樂視網財務造假,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2022年1月份,保薦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的的山西證券子公司中德證券,被立案調查。3月份,證監會稱中德證券涉嫌未勤勉盡責,擬對中德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566.04萬元,并處以1132.08萬元罰款,對時任簽字保代楊麗君、王鑫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而作為12年前樂視網創業板上市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也難逃責任。
6月24日,深圳證監局連開5條罰單,對涉及樂視網IPO保薦的平安證券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行政監管措施。
深圳證監局發文表示,平安證券在保薦樂視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執業過程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出具的發行保薦書中發行人財務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采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的監管措施,暫停期間自2022年6月23日至9月22日。
此外,對當時負責樂視網IPO保薦項目內核、保代等流程的龔寒汀、薛榮年、汪家勝、欒培強4人采取監管談話和5-10年內不得參與上市公司保薦業務相關職務等措施,中證協已在6月22日將欒培強和汪家勝劃歸保薦代表人C類。
早在3個月前,深圳證監局就已經出具相關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擬對平安證券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如今,證監會對樂視網IPO階段保薦機構的監管措施落地,平安證券被暫停保薦機構資格。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平安證券第一次被暫停保薦機構資格。
早在2012年11月29日,證監會就向平安證券采取過出具警示函的措施。據相關信息,平安證券原定在深交所上市的保薦項目勝景山河,因涉嫌財務造假,在上市前一天被證監會要求暫緩上市。
2013年10月,因服務的又一家企業萬福生科為了達到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條件,對2008年至2010年財務進行造假,平安證券再次接到證監會通知,平安證券在保薦項目萬福生科的上市保薦工作中未能勤勉盡責,被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平安證券也開了被暫停保薦資格的先例。
后因時任總經理薛榮年不服上訴,拖延了平安證券執行處罰的時間。期間又因保薦項目海聯訊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平安證券的保薦資格原定于2013年12月底恢復,又不得不向后推遲。
直至2015年1月,平安證券才有新的保健項目新上市,受到影響的時間長達一年多。而被暫停保薦資格,平安證券的投行保薦業務的業績和口碑均受到嚴重影響。
保薦機構遭監管,IPO服務項目被迫中斷
根據規定,在保薦機構資格暫停期間,平安證券的保薦項目均不會被處理,所以平安證券服務的IPO項目也不得不中止上市進程。
只是平安證券已今非昔比。2011年平安證券保薦了34家公司的IPO,16.7億元的承銷與保薦費在國內投行排名第一。在經歷投行業務戰略調整后,平安證券投行保薦業務放棄之前那種粗放式的打法,如今主攻精品路線。十年后的2021年,平安證券服務的股權融資項目(包含IPO、增發、配股和可轉債,含保薦和聯主項目)共18個,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9.56億元,排名第18位。
截至暫停保薦資格前,平安證券A股在審IPO保薦項目還有7家,保薦項目數量排在券商20名之外。
6月23日,正在創業板排隊的華慧新能率先被中止上市進程。華慧新能在2021年底IPO申請獲受理,2022年5月補充材料后更新招股書。據招股書,華慧新能是首家將電容式鋰離子電池生產工藝路線推向商業化并大規模量產發展的電容式鋰離子電池企業,但近年來由于收入來源單一,營收增長呈下滑態勢。此次上市擬募資用于研發和擴產,來緩解業務狀況。
6月24日,平安證券3家科創板保薦項目被中止審核。其中,半導體測試廠商偉測科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廠商甬矽電子都已經提交注冊申請,距離登陸科創板僅差一步。
沖刺科創板的新通藥物,在排隊半年后剛于5月份進行過第一輪問詢。新通藥物此次擬募資近13億元來解決新藥研發、生產和補充流動資金。
在上證主板沖擊上市的新華水電,已多次闖關IPO均未果,按照規劃,新華水電2020年底混改完成后,堅定推進IPO工作,力爭在2022年登陸A股市場。
擬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彈簧制造商華緯科技,正在面對汽車產業低迷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壓縮利潤的情況。
如今,除北交所輔導備案的北京維冠機電外,其余6家排隊待審企業的上市進程不得不暫時推遲3個月。這也意味著,平安證券當前保薦的所有IPO在審項目都已經暫停。
樂視網IPO已是12年前的項目,平安證券在那幾年連續曝出保薦項目造假案件,昔日的行業頭部也已沒落。IPO企業選擇保薦機構更多的看重水平和口碑,被暫停勢必再次影響平安證券的聲譽。但因保薦機構而暫停的IPO企業除了更換保薦機構重新提交上市申請,就只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