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長沙VC剛剛募了10個億,已投項目被高瓴幾十倍估值接盤
從2008年到2022年,來自湖南長沙的三澤創投,已經專注做了十四年股權投資。
2021年12月下旬,三澤創投宣布湖南湘江三澤創業投資基金完成首關,注冊規模5億元,基金主要圍繞醫療健康產業進行股權投資,重點支持湖南省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三澤創投創始合伙人周文告訴投中網,目前基金還在擴募期,預計最終的總規模會達到10億元。
中國創投市場的聚光燈聚焦在北上廣深等少數幾個城市,來自長沙的三澤創投一直低調。眼下創投市場面臨嚴重的募資難,三澤創投卻能夠逆勢完成10億元的募資,實力可見一斑。作為一只以專業化為特色的基金,10億元的規模足夠躋身全國專項基金前列。
湘江三澤基金已經是三澤創投管理的第五只基金。過去十四年來,三澤創投穩扎穩打,保持著每兩三年左右一次募資的穩定節奏。周文表示,三澤創投不追求募資規模,“只要手中一直有足夠的子彈可打就行”。
三澤創投的投資風格類似狙擊手,每年出手次數不多,而以命中率取勝。目前,三澤創投已經投出了寒武紀、力合科技、山東朗進、長沙銀行、科恒股份、萬孚生物、開元儀器、振東制藥、新國都等眾多上市公司,是一家極具影響力的中國本土創投機構。
一家創業者基因的VC
今天的三澤創投是一家專業VC,但它的底層基因其實是產業。
周文曾是一位創業者。早在1998年,周文與幾位合伙人聯合創立了聯創集團,這家公司后來成長為一家非常成功的大型鋼貿企業。資料顯示,在2020年聯創集團位列湖南百強民企第11位。
2008年,聯創集團業務步上軌道,周文不再承擔公司的管理工作,開始想著尋找別的挑戰。“我們經歷了完整的創業過程,對公司的治理、決策有一些經驗,我覺得這對做投資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周文向投中網表示。
于是,三澤創投在2008年正式開張了,當時的公司名字還是瑞馳豐和,也沒有對外募資,投資的資金全部來自聯創集團注入的資本金。很快,三澤創投就迎來了開門紅。2010年,“POS機第一股”新國都在創業板上市,這是三澤創投的第一個IPO項目,從投資到上市只有一年的時間。
但周文向投中網坦言,成立之初的三澤創投還談不上有什么投資理念,只是知道要做投資,至于說要投什么方向、什么領域,基本上還來不及去思考。
實際上,這也并非三澤創投一家獨有的狀態。2009年創業板正式推出,驟然催生了一波創投熱,那時候整個一級市場幾乎只有一種投資理念,那就是Pre-IPO。三澤創投也是這樣,周文表示:“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投完之后五年內要上市,五年還上不了市的項目就不用看了。”
另一方面,當時的一級市場還遠沒有今天這么內卷。那時資本仍然相對稀缺,面對創業者能把估值壓得很低,一二級市場差價帶來的回報空間已經足夠巨大。
三澤創投最開始意識到這一套Pre-IPO模式的問題,是在2012年。周文的思考出發點是企業思維。他向投中網表示,投資人看企業的時候會問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那么一家投資機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呢?
經過一番分析,三澤創投的結論是要做聚焦,專業化才是適合三澤創投的定位。周文表示,頭部機構都在走規模化的道路,但這不是三澤創投的基因,而要對抗規模,最好的利器就是專業化,“在某一個領域或兩個領域里邊做得比較專、比較深,我們認為是可行的”。
于是,三澤創投從2012年開始走上了延續至今的專業化之路,步步為營的做到了行業前列。
扎根專業化敢于早布局
三澤創投聚焦的賽道有兩個,一是醫療健康,二是硬科技。尤其是醫療健康,單單是IVD領域,三澤創投就已經投下去十多個項目,布局非常之深。
2016年,三澤創投獨家投資了一家做質譜儀的公司,名字叫英盛生物。三澤創投投資的那一輪是種子輪,而現在英盛生物已經融到了C輪,高瓴等大PE紛紛入局,估值漲了幾十倍。英盛生物目前是中國質譜龍頭,有望成為該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周文向投中網回憶,三澤創投投資之時,英盛生物的質譜儀業務其實還在醞釀中,并沒有產品落地。三澤創投看好的,是它的團隊和技術,有機會成為細分賽道里的領軍企業。
投資階段前移,是三澤創投決定走專業化之路以來一個很大的變化。有意思的是,投的更早之后,三澤創投反而沒有退出焦慮了,幾年上市反而成了不太重要的事情。
另一個例子是瀚海新酶,三澤創投2018年投資它的時候,公司才剛成立不久,還只有幾個人,辦公場所看起來甚至有點“簡陋”,當然也沒什么收入。談到投資它的邏輯,周文很簡單的表示:“我們認為它的產品方向很好,可以等它成長,慢一點無所謂。”
2020年疫情爆發后,瀚海新酶大放異彩。過去中國IVD酶原料依賴進口,但疫情之后海外供應鏈突然被阻斷了。這時瀚海新酶的產品及時頂上,包括疫苗研發企業都在采購它的產品。
這種情況下,瀚海新酶的業績爆發自然非常驚人,收入利潤都指數級增長。2021年11月,瀚海新酶完成了8億元的C輪融資,估值與三澤創投投資時相比已經增長了幾十倍。
周文表示,三澤創投在投資這類企業時沒有想過幾年上市之類的問題。他的想法是,既然要投醫療,就不能再想著Pre-IPO那一套了,“最好要把基金的期限給它用足了”。一級市場有一個很流行的概念叫“以退定投”,意思是投資時就想好了退出。但周文認為退出是一個偽命題,只要項目質地過關,退出根本無需擔憂,“就算基金到期了,老股也不愁賣”。
湖南人素有敢闖敢拼、敢為天下先的豪氣。來自長沙的三澤創投,也頗有幾分湖湘基因,不保守、敢下注。
2018年三澤創投還投資了另一個大名鼎鼎的項目,就是現在已經上市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在一級市場上,寒武紀曾是一家光環與爭議并存的公司,每年的巨額虧損以及高企的估值,讓很多投資人望而卻步。周文也坦言,寒武紀提供給他們的財務數據,其實很難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最終讓三澤創投做出投資決定的,是寒武紀在AI芯片領域的技術領先性。
“寒武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夠在芯片設計上做到全球領先水平的公司,這樣的項目出來一個是不容易的。至于商業化的進展,更多是著眼于未來。”周文表示。
厚積薄發做一家賺慢錢的VC
三澤創投總部在長沙,在廣州、北京均設有分支機構。周文告訴投中網,三澤創投的長沙投資團隊,一周大概只有兩三天待在長沙,大部分時間都在全國各地跑。前面提到的英盛生物是一家山東企業,瀚海新酶是武漢企業,寒武紀則是北京企業,三澤創投的項目遍及全國。
開頭提到,三澤創投每年的出手次數只是個位數。但周文表示,開火要謹慎,瞄準動作不能沒有。所以三澤創投每年大概要看500多個項目,保持對產業最緊密的跟蹤。
三澤創投有一個理念,投資最重要其實不是投資這個動作本身,而是投前的研究和投后的服務,這兩個環節也是三澤創投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
2019年三澤創投升級了行研體系,成立了三澤研究院。這又是一種企業思維,周文認為,三澤創投投資的企業都有研發部門,研究院也相當于三澤創投的研發部門。
在周文看來,把研究的重任完全交給投資團隊是有問題的,因為投資經理們往往更偏向進攻性,他會不自覺的為看好的項目找佐證,而行研不能這么做,在三澤創投,研究院是獨立運作的。未來,三澤研究院的目標是做到前瞻性的引領投資,通過前期的“預研”,有意識的發現有投資價值的細分賽道。
在投后端,周文有一句話:“最好的投后服務其實是陪伴。”
三澤創投的出手次數少,投資的企業數量也少,三澤創投與被投企業的聯系往往會非常緊密。很多項目后期完成了很大規模的融資,其它機構占股比例比三澤創投高得多。但當企業家遇到了一些企業管理、戰略上的困惑,還是更愿意找三澤團隊交流。三澤創投內部有一句話:貼著草皮跟企業家打交道,意思是要盡可能地貼近企業、貼近企業家。
周文自己做過企業,他對企業家的孤單非常能感同身受:“企業家要自己承擔很多事情,很多難處不能跟員工說,不能跟客戶說,有時候跟股東交流是最合適的。如果投資人把姿態擺得很高,或者跟企業家很疏遠,讓他覺得你遙不可及,可能他們就不會來找你了。”
十年磨一劍,三澤創投用自己的堅持,穿越了十四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大大小小的周期,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創投市場站穩了腳跟。
當下,隨著注冊制改革的落地,中國創投又迎來一輪洗牌。周文預言道,未來的一級市場,不可能大部分機構都賺錢,剩下了的玩家一定是少數。而三澤創投一定要繼續保持自己定力,做專做深。“這個行業有人賺快錢,有人賺慢錢。三澤創投要做的是修煉內功、不斷積累。長期來看,不僅物質回報一定會到來,精神上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周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