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圈層到大眾化,醫美消費如何“破圈”?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的大背景下,醫美產業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如今的醫美行業,正在成為資本市場的財富密碼。
千億醫美賽道,以近30%的年復合增長率迅速崛起。其中,肉毒素注射、玻尿酸、熱瑪吉等輕醫美項目,以其風險低、恢復快等特點,在市場上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愛美人士”。
近年以來,非手術類醫美市場近年增長勢頭不減,數據顯示2019-2021年,非手術用戶占比持續提升,從72.6%提升至83.1%。
前幾日,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中,提到了醫美“四大發明”的概念:肉毒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這被認為是推動醫美市場快速發展的四大關鍵因素。
醫美行業的深度變革正在上演,從“小圈層”走向“大眾化”。當下,肉毒素、光電設備、玻尿酸等輕醫美代表了實體產業的技術進步,而互聯網醫美平臺這代表了持續完善的數字化產業生態。數字化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會進一步構建醫美行業未來的新生態。
由重向輕,醫美界的“四大發明”火了
今年以來,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不斷刮起“醫美風”,作為資本市場里的新風口,醫美行業的熱度居高不下。上半年,A股醫美概念在資本助推下持續上漲,華熙生物、朗姿股份、愛美客等企業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中提到的肉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等“四大發明”,從技術、運營、生態等各個維度重新定義了醫美行業。
數據顯示,以肉毒素注射為主的除皺美容消費,成為2021年下單人數最多的醫美項目;以光電類消費為主的緊致抗衰類消費,成為2021年消費規模最大的項目,占比達14.55%。
隨著互聯網醫美平臺崛起,尤其是醫美電商模式的創立,為醫美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行業信息,降低了醫美機構的營銷門檻。此外,競爭激烈的玻尿酸市場,也正成為醫美企業備戰的“黃金賽道”。
由此可見,非手術類醫美消費興起后,醫美行業開始不斷破圈,并走向大眾化,為產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整個醫美行業的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由“重”向“輕”轉變。
艾媒咨詢相關調研顯示,2020年中國輕醫美市場規模為545億元人民幣,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增至798億元人民幣。距離第一次輕醫美體驗,29.9%的用戶在2至3個月會產生再次消費的想法。
經過過去一年時間的經濟復蘇,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開始重新步入良性增長軌道。而自去年以來,在“雙循環”的指引以及我國國民消費日趨品質化的背景下,醫美行業逐漸重回高增長軌道,遠超經濟平均增速。
醫美界“四大發明”的火熱也意味著新的醫美行業生態正在誕生:醫療美容產業從形態改變(整形、修復),向狀態提升(維護、提升)轉變。這種新的業態成為了連接專業醫療和一般生活美容的橋梁,推動者醫美突破“小圈層”走向“大眾化”。
野蠻生長之后,精細化運營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醫美行業受到了資本青睞迅速發展,一度被貼上“暴利”的標簽,但在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令人擔憂的另一面。
目前,醫美產業鏈上下游的利潤率還比較懸殊。上游醫美器械及藥劑品牌集中化程度高而利潤豐厚;中游的醫美機構市場分散,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率較低;下游消費者則普遍缺乏足夠的甄別能力。
不少人為“好看”買單的同時,醫美領域的違法違規現象也愈演愈烈,衍生出了虛假宣傳、非法行醫,甚至醫美貸等行業亂象。
今年以來,醫美行業在政策層面迎來了強監管,6月,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8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行業正式進入“嚴格監管”時期。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依法整治制造“容貌焦慮”等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
監管力度的加強將會規范行業的發展,短期會波及整個行業,但長期會讓優質的公司更快地脫穎而出。
經歷了早期野蠻生長之后,醫美產業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已成趨勢,合規化運營已經成了基本要求。這需要依托互聯網醫美平臺、醫美機構的共同努力,破除醫美行業的信息壁壘,提升醫美行業專業化程度。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體驗的追求,醫美市場必然要進入一個品質化角逐的新階段,賽道上的所有玩家都需要思考未來的出路。“四大發明”的發布,也揭示出醫美行業的未來成長路徑:精細化運營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搶占醫美市場的關鍵,技術革新、品牌建設、信息透明化、服務革新、供應鏈重構等手段,都在推動著整個醫美產業向新的征程進發。
產業互融,數字化與實體經濟構筑醫美新生態
疫情之后,中國的數字化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各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我國開啟“新基建”、推進數字化經濟發展的戰略下,數字化平臺與實體企業互生互融,實現共同成長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對于醫美行業而言也是如此,依托于大數據和強大技術支持,醫美“新基建”的進程同樣刻不容緩。醫美產業一方面代表了我國國民消費品質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直接關系到國民健康,其數字化發展將對國民經濟的復蘇成長帶來重要價值。
在醫美行業中,實體產業與數字化經濟的相輔相成。《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四大發明”里,肉毒素、光電設備、玻尿酸代表了實體產業的技術進步,而互聯網醫美平臺這代表了持續完善的數字化產業生態,二者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數字化經濟發展的樣本。
過去幾年,互聯網醫美平臺崛起,其高效獲客模式受到商家青睞,在營銷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張,逐漸超越搜索引擎在營銷中的比重,成為醫美機構最大的營銷渠道。
其中,尤其是醫美電商模式的創立,為醫美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行業信息,也降低了醫美機構的營銷門檻,醫美電商成為產業高效數字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解決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效率不高、資源錯配的痛點。
2014年,新氧在社區模式的基礎上,首創醫美電商模式。近年來,諸如美團點評、阿里巴巴、京東健康、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在醫美電商領域加碼,市場呈現出垂類電商與綜合電商兩大派系多個平臺并起的態勢。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醫美分會候任主委楊蓉婭認為,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促進。互聯網醫美平臺,關注行業發展動向,了解消費者所思所想,傳遞行業前沿動態、學術互動、上游企業等信息,積極開展醫美科普,對行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消費主義浪潮下,更需要理性看待醫美行業的本質規律。隨著醫美行業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融合,互聯網醫美平臺成為新生態的推動者,促進了信息透明化、品質化、規劃化,有效鏈接了各方參與者,整個醫美產業最終將會朝著“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的大方向繼續前進。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