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三平臺被立案偵查,待償220億元,紅嶺系將行至何方?
燦爛的煙花喧囂過后,剩下滿地塵屑與狼藉。
2021年的夏日,昔日“網貸教父”周世平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轉眼入秋,旗下三大網貸及理財平臺也迎來結局。
周世平曾經“三年清盤”的豪言壯語已然破滅,“紅嶺系”逾220億爛攤子將如何收尾?
1
被立案偵查
9月25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發布通報稱,“紅嶺創投”網貸平臺、“投資寶”網貸平臺、“紅嶺資本”線下理財項目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福田分局已于近日依法對相關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福田警方還表示,警方已掌握“紅嶺創投”、“投資寶”、“紅嶺資本”投資人數據和相關財務數據,同時為投資人提供了線上、郵寄、短信、電話等報案方式。
回顧紅嶺創投的高光時刻,截至2019年2月28日的數據,紅嶺創投累計成交金額4496億4255萬元,累計注冊人數272萬人。
2
網貸大佬落幕
曾幾何時,上市公司成為追逐“互金夢”的主力,然而,逐“金”路一波三折,更有人終釀苦果,行至盡頭。
7月22日晚間,深南股份(002417.SZ)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周世平已被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深南股份同時聲明,上述事項為個人案件,對其日常生產經營不構成重大影響。
2010年6月,深南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原名為福建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正如其名,深南股份最初只是一家通訊網絡平臺。
相比深南股份實控人的身份,周世平的另一個身份在金融圈無人不曉——他是P2P網貸平臺紅嶺創投的創始人,旗下還有投資寶、億錢貸等P2P平臺。從股民出身,到成為網貸行業的帶頭大哥,周世平是“草根創業時代”的風云人物。
這家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創始人周世平掌控的公司,近年來面臨著業績低迷、股東減持、實控人股權被凍結等諸多不利。
如今,深南股份已經陸續剝離金融業務,但周世平和深南股份之間的“糾纏”從未停歇。
回顧周世平入主深南股份始末,跨界路上荊棘不少,這個轉型的結局最終不太理想。
紅嶺創投成立于2009年3月,曾是國內領先的P2P網貸平臺;投資寶成立于2013年4月,主體公司為深圳前海新派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周世平旗下紅嶺控股旗下首家全資子公司。
2015年深南股份(當時簡稱:*ST元達)“披星戴帽”之時,周世平成功入主。原股東減持股份轉讓給這位P2P大佬,轉讓股份占總股本的13.33%,轉讓價款約3.96億元。經過幾度增資,周世平坐穩了實控人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深南股份董事長周海燕為周世平之女,目前周海燕并未持有深南股份,而周世平個人持有深南股份16.99%的股權,還通過其控股的紅嶺控股持有該公司6.51%的股權。
此后,周世平帶領深南股份進軍金融領域。深南股份的主營業務逐漸從通訊業務轉為“計算機技術服務+類金融”雙業務,公司的金融屬性逐漸加強。
2017年,其主營業務已經務由通訊業務變更為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業務。2018年2月,三元達更名為深南股份。一個月后,深南股份收購了億錢貸51%的股份試水布局網貸行業,同時,關聯方紅嶺創投收購了其余49%的股份,周世平成為億錢貸的實控人。
2018年5月,深南股份與紅嶺創投共同成立了深圳市紅嶺電商有限公司,深南股份占股51%,紅嶺創投占股49%。
此外,深南股份還與深圳市康成亨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發起成立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基金投資方向為金融科技和軍民融合領域。
其實,業界一直猜測“周世平入主深南股份實為借殼上市”。誰料互金熱來得快,退得也快,重組事宜屢次被推遲,最終,紅嶺創投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落敗。
雖然,深南股份進軍金融領域的動作頻頻,但自2015年周世平入主以來,最近幾年的業績卻差強人意。
梳理歷史財務數據發現,除通過轉讓原三元達通訊業務相關公司等收益使得深南股份2015年扭虧外,自2016年至2018年,凈利陷入盈虧交替的循環中,而扣非凈利則連虧4年。
2015年至2018年的四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937.67萬元、-1.05億元、767.18萬元、-4906.78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13億元、-1.11億元、-5614.81萬元、-3484.16萬元,連續四年虧損。
另外,自周世平入主深南股份后,深南股份股價已經從2015年的最高點25.85元/股跌至如今不到5元/股,跌幅超8成。
雖然周世平被刑事強制的事由目前暫不明確,但業內普遍猜測,大概率與其實控的紅嶺系P2P平臺逾期兌付有關。
9月2日,深南股份公告顯示,其前兩大股東,包括實控人周世平和紅嶺控股持有的公司股份中,已經全部在凍結狀態。
來源:巨潮資訊
3
曾經輝煌一時的網貸行業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兌付余音始終未了。
2014年3月,紅嶺創投發布了第一個億元融資“大標”,隨后超億元“大標”相繼出現,同時所暴露的資金風險也使其承受了巨大壓力。
2015年2月,森海園林項目導致紅嶺創投虧損7000萬;2016年紅嶺創投又因“安徽九號”地產項目借款人跑路陷入壞賬危機;2017年8月,大連機床一筆4億元的債券未能足額支付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紅嶺創投不幸踩雷,1.5億資金難以收回;2017年,紅嶺創投踩雷億陽集團,6000萬待歸還......
2017年7月,周世平曾在紅嶺創投官網的“紅嶺社區”發帖稱,“清盤”過渡期大概要三年,到2020年年底,會將“現有產品全部清理完成”。
2019年3月,周世平突然在“紅嶺社區”宣布良性退出,同時公布3年清退計劃:即2019年兌付20%;2020年兌付35%;2021年兌付45%,逐步有序完成兌付。
同年3月21日,紅嶺創投官宣,自2019年4月1日起全面停發凈值標,這也被視為曾經是深圳地區最大規模的P2P網貸平臺宣布清盤的開始。
然而,“三年清盤”承諾看似美好,兌付之路卻不容樂觀。
紅嶺創投官網每個月都會發布兌付通知,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9月18日,紅嶺創投在官網披露的最新一期兌付通知顯示,9月22日,預計兌付金額為3000萬元,平臺待兌付金額超過156億元。
來源:紅嶺創投官網
9月22日,紅嶺創投進行了第58次兌付,金額為5.09億元。自2020年4月以來,紅嶺創投所有的相關兌付均為每次3000萬元。而且此前紅嶺官網的通知中,本次預計兌付金額為3000萬元。幾位紅嶺創投的投資者均表示,對于此次突擊兌付金額,感到意外。
來源:紅嶺創投官網
經過前期58次兌付,紅嶺創投平臺累計兌付金額約32億元。
截至目前,紅嶺創投的兌付比例僅為17.3%,尚未完成計劃2019年兌付20%的目標,此前“在2021年達到45%的兌付比例”的承諾恐怕成空。
同時,9月16日,投資寶發布了第32次兌付通知,本次兌付1000萬,投資寶至今已兌付4.1億元,兌付進度約為6.2%,待兌付金額超過60億元。
而另一出借平臺紅嶺資本的兌付比例更低。截至目前,僅僅兌付5400萬元,待兌付金額超過10億元,兌付比例僅5%。如此,紅嶺系共計近220億元的資金窟窿尚待填補。
然而,兌付難題屬實嗎?
據“藍鯨財經”此前報道,紅嶺系疑通過“投資寶”資金,拿下了深南股份和南通總部大樓,而作為“投資寶”的底層資產并未轉移,實際的兌付進展不及紅嶺創投。“界面”也曾報道,包括實控人周世平在內,有多位紅嶺創投股東在投資寶借款(主要為資產標),或涉自融行為,且相關借款尚未還清。
值得注意的是,周世平曾多次違規減持深南股份股票,并被深交所“點名批評”。2019年11月,周世平未按照相關規定,在首次賣出前15個交易日前披露減持預披露公告,且在連續90個自然日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股份數量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已經違規。
時隔4個月,周世平違規減持再次受到深交所的公開譴責處分。2020年3月底,周世平在首次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時,未按規定提前十五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違反相關規定。深交所再次對周世平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副秘書長、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陳文在分析紅嶺創投清盤艱難的原因時,曾表示:“紅嶺創投發的主要是大標,大標很考驗該公司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力。另外,催收、接征信在小額標的面前是有效的,但在像紅嶺創投發的這種大標面前沒有什么作用,主要還得靠它自身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力,包括問題企業重組等。”
曾經的實控人落幕,紅嶺系仍有220億資金窟窿,投資者何時能夠“上岸”?
猜你喜歡
4500億P2P創始人被送審起訴,非法集資1400億元,近12萬名參與人被騙!
4月14日消息,據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消息,紅嶺創投周世平等十八人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被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該院移送審查起訴。深南股份實控人被抓,今仍有超158億待兌付,曾創辦P2P平臺紅嶺創投
7月22日晚間,深南股份公告稱,公司于今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世平家屬的通知,周世平已被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