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被迫當“紅娘”,大片再撤暑期檔
經歷2020冰凍時刻的各大影院,本指望在今年打一個翻身仗,但這一愿望恐怕又落空了。
進入8月以來,隨著全國多地疫情反彈、防控措施加強,中高風險地區影院又一次集體暫停營業,眾所期待的暑期檔還沒來得及“爆發”,就已經提前結束了。
原本由于戰線足夠長,暑期檔往往被認為是收割票房的絕佳時期,以2019年為例,在642.66億元的總票房中,暑期檔票房達177.74億元,占比近三成。
然而,這個暑期檔似乎稍顯平淡。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2021年暑期檔票房達62.06億元,其中,《中國醫生》以12.9億元領跑,這也是目前暑期檔唯一一部票房突破10億元的影片;另外,上映近兩周的《怒火·重案》收獲6.1億元票房,主旋律影片《1921》拿下5億元票房,此外,再無影片票房突破5億元。
加上備受期待的《長津湖》宣布撤檔,不少尚未受疫情影響關門、勉強維持經營的影院也不得不選擇謀求新的出路。近日,不少影院推出了“七夕大屏付費表白套餐”,還有影院嘗試引入更多元化的業務。用一位電影行業從業者的話說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一位電影行業從業者看來,目前尚未出現所謂的爆款影片。“疫情影響下,內容供給不足,各種原因導致上映影片的題材相對單一,市場亟需頭部大片帶動觀影熱情,想提振士氣可能還要再等一等。”
電影銀幕,兼職表白
以往,無論是情人節還是七夕,影院的通常操作是推出“情侶套票”、“情侶小食套餐”等基礎服務,價格不貴,主要圍繞觀影需求展開。不過,這種情況在疫情出現后發生了變化,以今年七夕為例,不少影院先后上線了“七夕私人訂制專屬冠名廳”、“七夕大屏表白”等服務,并在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上進行宣傳。
圖/AI財經社截圖自影院微信公眾號
一位院線工作人員告訴AI財經社,這些服務與影院的場地租賃業務并無區別,此前也存在包場觀影、求婚告白等行為。不同的是,由于今年影院的上座率不高,加上各地疫情反復,影院為了保證房租、工資的正常交付,不得不想辦法創收。故而在七夕這個節點,對此“換一個說法加大推廣”。
AI財經社發現,山西一家影院推出了價值1160元的大屏表白禮包,其中包括大屏表白、情侶自選觀影場次、唱歌機歡唱、影城體驗卡等多個項目,售價520元。與之類似的是,江蘇一家影院將告白套餐分為多個檔位,覆蓋LED屏、電子屏幕、銀幕定幀、場地布置等多個方面。浙江溫州一家影院則上線了價格為520元的七夕影廳冠名服務,可在電影票面定制文字或告白文案,票務平臺上顯示的影廳名稱也將與之保持一致。
看起來,影院的銀幕多了一項“兼職表白”的工作,不過,現實并不如預期理想。
日前,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要求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暫不開放,低風險地區電影院上座率不高于75%。一位影院工作人員告訴AI財經社,表白套餐“無人問津”,而影院內常規的抓娃娃機、迷你KTV、桌游機等設備也面臨“失靈”,難以聚集客流。他不得不開始思考還有哪些可以嘗試的手段,盡管可能依然收效甚微。
暑期檔,沒能熱起來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發稿前,橫跨6月至8月的暑期檔,共有143部定檔影片,主旋律影片堪稱當之無愧的主角——前有《1921》《革命者》,后有《中國醫生》。不過,盡管陣容強大,其票房與預期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國醫生》憑借口碑后來居上,但在上映首日票房并未過億。有用戶坦言,對于非劇情類影片鮮少二刷,是否觀看也要根據內容和題材綜合考量。
圖/視覺中國
市場一直等待著頭部大片的到來。然而,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節奏—— 8月5日,原定于8月12日上映的《長津湖》宣布暫時撤檔,上映時間待定。前述影院工作人員感慨:“8月就等于沒了,也不知道接下來要怎么辦。”
他提到,某種程度上來看,今年的電影市場行情并不理想。雖然報復性觀影催生了最強春節檔,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隨后兩個月的票房收益。但接下來上映的進口商業大片《速度與激情9》未能達到預估觀影效果;520檔期情感影片扎堆,也未出現表現突出的影片。
“沒有任何頭部影片領跑。”該工作人員介紹,由于用戶觀影熱情始終平平,多數影院在6月已開始尋求多元化排片,希望借機賭一把客流,但當疫情多點發生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對比2019年暑期檔,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12日,當年暑期檔票房為142.83億元,是目前暑期檔票房的二倍還多。不僅如此,《哪吒之魔童降世》《蜘蛛俠:英雄遠征》《掃毒2》《烈火英雄》等影院也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頭部影片效應顯著。
觀影熱情都跑光了
事實上,回顧前幾年的暑期檔,票房和頭部影片表現均較為突出,在更早的2017年,《戰狼2》以54.9億元的票房占據了暑期檔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帶動大盤整體上漲;2018年,《我不是藥神》與《西虹市首富》票房均突破25億元,前者票房、口碑雙豐收。不過,今年并非如此。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影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的影片供給不足,這不僅與疫情期間開機影片數量較少有關,也和預期中的大片遲遲難以落地相關。更為重要的是,與前述影院工作人員觀點相似,他認為,今年的用戶觀影熱情自五一檔期后始終在走下坡路,爆款缺乏造成了觀影情緒不高的結果。
對電影和影院而言,它們正在從其他線下娛樂活動乃至線上的長、短視頻手中搶奪用戶的娛樂時長。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正在轉向劇本殺、密室逃脫等休閑方式,而他們原本應該是電影消費群體中的新生力量。此外,視頻平臺對窗口期的縮短,以及短視頻平臺日益豐富的娛樂化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影產業造成沖擊。“雖然很難量化,但短視頻的優勢就是碎片化時間,這肯定會影響到一些用戶的觀影選擇。”前述影院工作人員說道。
而現在,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們都在等待,等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等待頭部大片的上映。“一般的影片是很難把這個局面熱起來的,需要一些大片,《長津湖》如果不上的話,這個市場可能會一直比較沉悶。”前述電影行業分析人士補充。
猜你喜歡
"提前三天才得到消息":《阿凡達》重映背后的故事
“空降救市”背后,影院在春節檔后立即遭遇“片荒”,有票房號召力的作品持續缺位。而這種情況,可能還將持續到下一個黃金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