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機交易平臺愛回收也要上市了,毛利率超過小米,但還是錢不夠花
“不予置評”好多年,愛回收還是用一紙招股書坐實了上市傳言。招股書顯示,愛回收2020年的毛利率為25.7%,比小米要高出不少。“回收”原本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但受限于靠線下門店導流的重資產模式,愛回收一直處于“錢不夠花”的狀態。
好時候
5月29日,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新集團品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書,擬于紐交所上市,如果后續進展順利,或將成為“中概股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第一股”。
愛回收背后是方興未艾的二手電商賽道。由龐大的消費品存量市場作為土壤,以及政策對綠色循環經濟的推動,閑置經濟越來越火,二手電商則是其互聯網化的集中體現。

尤其是去年以來,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二手電商迎來了爆發,各大平臺成交額連連提升,更是獲得了資本的不斷加碼。與此同時,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巨頭也紛紛入局掘金,眾多分析均指出,未來的二手電商將會成長為萬億級規模的市場。
MobData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二手閑置年交易額已達到12540億,二手電商用戶突破了1.8億人,在閑置市場中的滲透率也提高到了36%。另據《2020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2020年國內二手電商市場規模3754.5億元,同比上升了44.22%。
具體到愛回收所在的二手電子產品交易賽道,據CIC報告顯示,中國二手3C電子產品預計到2025年交易量有望達到5.46億臺次。分析指出,這將也是一個千億級規模的細分市場。
盡管愛回收選擇此時沖擊資本市場可謂占盡天時,此前美國Poshmark和ThredUP 等電商平臺上市時均收獲了不少青睞,但在美股市場,愛回收存在諸多“競品”,且國內市場更有閑魚和轉轉等強敵環伺,再加上消費習慣還未完全培育且投訴量居高不下,資本市場會為愛回收的“重資產模式”買單嗎?
屢傳上市
愛回收是國內二手電商賽道上的元老級存在,10年前便通過“愛回收網”打造了3C產品回收的C2B模式,而當前最大的二手電商平臺閑魚和轉轉則分別落后了3年和4年。
2013年,愛回收從線上走到線下,開始在各大城市商超購物中心中布局門店。愛回收創始人陳雪峰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線下門店是愛回收獲取流量的重要入口,轉型門店模式也是影響愛回收命運的重大決策之一。
通過陳雪峰和愛回收方面的公開表態來看,愛回收大力布局線下門店的原因無非有二,除了搭建線上和線下聯通的控貨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手機回收這樣一個低頻且非剛需的場景,只有將門店開設在商超和購物中心,才能提高自身的流量轉化率。
而為了在商業模式上形成業務閉環和平臺效應,愛回收于2018年成立了B2B交易平臺拍機堂,并于2019年合并了京東旗下的二手B2C零售平臺拍拍。2020年9月,愛回收品牌升級為“萬物新生”。此次謀求上市的主體,也正是將愛回收、拍機堂、拍拍及AHS Device(海外業務)等囊括在內的萬物新生。
一路上,愛回收也被資本不斷追逐。據公開資料統計,從2011年至今,愛回收共獲得了來自五源資本、IFC、京東集團和老虎環球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的8輪融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無論是從次數還是從金額上都領先于其他二手電商平臺。
事實上,在此次遞交招股書之前,愛回收曾多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早在2016年,愛回收就曾表示已將在A股上市納入規劃和日程。2018年,又有消息稱愛回收將把上市地點改為中國香港或美國納斯達克,不過上述計劃無一成真,而2020年的品牌升級和今年初邀請原云集CFO加盟也被解讀為正在加速推進IPO進程。
不同于一般的互聯網獨角獸估值突破10億美元后便謀求上市,陳雪峰曾放出豪言稱,只有估值到40億到50億美元時才會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絕不會流血上市”。而此前有消息稱愛回收當下的估值已經達到了這一水平,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也表示認可,他告訴AI財經社,“從銷售額、利潤率和股權結構等方面來看,愛回收的這個估值(40億至50億美元)并不算高。”
光鮮下的焦慮
當然,支撐愛回收一路走來的,除了資本的不斷輸血,更重要的是其經營的是一門極為賺錢的生意。
據萬物新生招股書信息,截至今年3月31日過去的12個月中,全平臺成交的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的二手商品超過2610萬臺(不含京東備件庫業務),同比增長46.6%,GMV總量為228億元(不含京東備件庫業務),同比增長66.1%。2021年第一季度GMV為62億元,同比增長106.7%。
財務層面,萬物新生過去12個月總營收為56.8億元,同比增長49.4%。2020年總營收為48.58億元,其中核心業務帶來的營收為47.09億元,同比增長38.2%。2021年Q1營收15.14億元,同比增長118.8%。從2020年Q2到2021年Q1四個季度中,公司核心業務營收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45.6%、47.5%、50.9%、135.8%。
此外,萬物重生2020年非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后經營虧損1.04億元(剔除4000萬元一次性費用后),2021年第一季度非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后經營虧損335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1.19億元的虧損有所好轉。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萬物重生招股書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的整體毛利率為25.7%。相比之下,小米2021年第一季度的整體毛利率為18.4%,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則僅為12.9%,若不是因為缺芯導致的營銷活動的減少,這個數字會更低。這也就是說,二手生意顯然要比新品生意更加賺錢,也有二手手機行業從業者對AI財經社表示,“無論高端還是低端,二手手機回收的毛利平均都在25%以上”。
鑒于當前行業對其的估值,或許愛回收此時上市并不會“流血”,但不能否認的是,受限于線下門店的重資產模式,愛回收的錢一直處于“不夠花”的狀態。
愛回收的線下模式有多費錢?陳雪峰曾簡單算過一筆賬:一家簡易門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為7萬元,一個門店每月的運營成本約3萬元。而據萬物新生招股書,截至2021年3月31日,該公司共擁有755家門店和超過1500個自助服務站。即便只算門店的運營成本,一年也需要超過2.7億元人民幣。
盡管融資不斷,但在去年疫情期間,愛回收還是被爆出了資金問題。根據媒體報道,彼時愛回收在內部強推“讓薪”制度,即全員“讓薪”10%-30%,同時取消員工的五險一金等一系列福利和補貼,且要求員工平均每天必須在公司工作12個小時。一些員工甚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公司的一系列做法“是倒閉前的節奏”。
資本雖然無情,但愛回收還是順利度過了危機。不過在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梁振鵬看來,資本不會一直陪跑,“也有退出的需求”。他告訴AI財經社,愛回收選擇此時上市,“最首要的目的還是融資,以獲得繼續開展業務的資金。”
萬物重生的焦慮遠遠不止對資金的需求,盡管其一直宣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二手3C電子產品交易平臺,但回首望去,一個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也正在拔地而起。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萬物重生,這條垂直賽道上的活躍玩家還有回收寶、閃回收、愛換機、樂回收和易機網等。其中,閃回收剛剛于4月份完成了C輪融資。轉轉則在去年通過合并找靚機,重點發力3C電子領域。巨頭的入場,令愛回收壓力不小,2020年9月,轉轉手機C2B業務日回收量突破11000單,后續更是超過了15000單。此外,轉轉還成立了主營二手手機B2B交易平臺“采貨俠”,對愛回收構成全面打擊之勢。
此外,在黑貓平臺上,關于愛回收的投訴量已超過800多條,多圍繞售賣假貨、惡意壓價、私自拆機和霸王條款等問題。盡管這是二手交易行業的通病,但上述分析人士告訴AI財經社,在行業規范還沒有完善和消費者習慣還未成熟的當下,勢必會影響愛回收的上市進程以及今后的股價表現。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