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小米性價比,后有深圳山寨機,蘋果削減無線耳機30%的產量
隨著蘋果第一季度財報的披露,明星產品AirPods無線耳機在新一年規劃也傳來變動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稱,由于新品還未發布,以及其他品牌的競爭加劇,AirPods 的需求正在下滑,蘋果計劃將 AirPods 的產能削減 25% 到 30%。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原計劃在 2021 年生產 1.1 億對 AirPods,現在,蘋果將其生產計劃下調到了 7500 萬至 8500 萬對。
調整產量目標的背后是,蘋果已經清楚地認識到AirPods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曾讓蘋果賺得盆滿缽滿
自2016年推出后,AirPods是除了Apple Watch 3以外,蘋果庫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雖然過去幾年蘋果沒有公布過AirPods的銷售數據,但有調查機構做了估算。2017年蘋果賣出1500萬個AirPods,按照每臺售價150美元計算,給蘋果帶來了22.5億美元的收入。2018年,隨著銷量達到3500萬對,AirPods帶來的收入也隨之達到了52.5億美元。2019年,6000萬對的銷量下,伴隨著售價的提升,第二代AirPods定價在200美元,而AirPods Pro則售價250美元,如果以平均售價計算,AirPods給蘋果創造了120億美元的收入。
盡管這三年的收入都不占到蘋果整體收入的10%,但百億美元的收入卻不比那些初創的明星互聯網公司要差。據了解,AirPods賺的錢相當于美國互聯網企業Spotify、Twitter、Snap和Shopify的總和。
可以說,在iPhone需求放緩的情況下,AirPods對蘋果來說意義重大。最新的情況是,根據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蘋果去年的AirPods發貨量約為7280萬部,在整個藍牙無線耳機市場占據了31%的份額。
盡管仍然是市場上份額最大的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AirPods的優勢正在一點點消失。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AirPods的市場份額在2018、2019年分別為60%和47%。結合2020年31%的市場份額,顯然蘋果正在逐漸丟失真無線耳機領域的江山。
媒體報道稱,多位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去年曾要求供應商生產約8000萬至9000萬對AirPods。受疫情影響,AirPods訂單減少是在第二季度接近第三季度開始的,而未售出的AirPods成了庫存。一邊是很高的庫存水平,另一邊是不太強勁的市場需求。
將AirPods擠進頹勢境遇的,是中國市場上另幾股正在崛起的力量。
兩面夾擊:前有小米補貼,后有深圳山寨
在蘋果市場份額節節下跌的同時,小米在無線耳機領域則爬到了第二的位置。數據顯示,2019年小米在全球無線耳機市場的份額僅為6%,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真無線耳機制造商。
除了小米,華為、OPPO等手機廠商,百度、網易云音樂等互聯網公司都紛紛推出自己品牌的無線耳機。而他們的價格區間從一百多元、兩百多元到五六百元、八九百元。相比AirPods動輒一千多元的定價,后者顯然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補貼”是國內大廠們最擅長打的營銷牌。百度去年發布了首款無線耳機,售價為399元,百度自掏腰包補貼200元,耳機最終售價僅為199元。
更現實的是,無線耳機的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深圳華強北的山寨廠。在淘寶上,銷量最高的無線耳機售價為24.9元,月銷量超過20萬。而前十銷量最高的耳機中,除了一款耳機為108元,其余耳機都在百元以下,最低的僅售價9.9元、月銷量超過10萬。
國內爭奪智能硬件的市場時,價格是永遠的風向標。此前,一位智能硬件公司的創業者向AI財經社表示,自己公司也出過無線耳機產品。他介紹,這款產品推出時較為“超前”,比如有點頭搖頭控制耳機的功能。但這款定價近千元的產品很快就被放棄了,因為價格太貴。
“我們現在面臨三座大山:下游深圳山寨,中游小米性價比,上游互聯網補貼。三個層面都從價格上來打擊你,消費者永遠都追求價格便宜的,我們很容易就掛掉。”該創業者感嘆到。
如今這也是蘋果所面臨的局面,前有手機廠商小米、華為堵截,后有深圳山寨超低價普及市場,降低產量是無奈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