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年報后股價跌8%,六成營收來自一筆采購,昔日客戶變對手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市場。
4月26日晚,AI芯片企業(yè)寒武紀發(fā)布了2020年財報。財報顯示:寒武紀全年實現營收4.59億元,同比增加3.38%;凈利潤為-4.35億元,同比收窄63.15%;但扣非凈利潤為-6.59億元,較去年虧損擴大75%。
財報發(fā)出后,寒武紀股價暴跌8.08%,收盤價為119.4元,是寒武紀上市以來最低點。考慮到在未來的7月20日,寒武紀上市滿一年,將有大約3.7億股解禁,可能引發(fā)股價繼續(xù)下跌,寒武紀投資者哀嚎不斷。
昔日與華為分手后,寒武紀希望憑云端和邊緣側AI芯片打開市場。但按照2020年財報看,這一目標仍十分遙遠。這家AI芯片第一股,市值距離上市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一半有余。
一個訂單占到總收入65%
寒武紀今年營收小幅上漲3.38%。據公司透露,主要來自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收入實現增長,同時新產品(邊緣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基礎系統軟件)投入市場,也取得了較好的營收。
此前2019年,華為選擇自研AI芯片設計,來取代此前采購的寒武紀芯片設計,用于華為手機。寒武紀的智能終端處理器設計從占營收97%以上跌到了如今不到3%。此后寒武紀一直尋求轉型云端AI芯片,以及邊緣端AI芯片,來填補收入。從財務數據看,云端AI芯片收入如今占到18.8%,同比增長9.34%。邊緣端AI芯片貢獻的營收仍微乎其微。
但寒武紀去年貢獻最大收入的其實是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占到營收的71%。據公司透露,這塊業(yè)務指的是為企業(yè)提供寒武紀的云端智能芯片和基礎軟件平臺,并定制、集成和交付為智能計算集群軟硬件系統。換而言之,寒武紀從芯片做到了系統。
而這部分業(yè)務主要來自一個項目:寒武紀在2020年12月18日與南京市科技創(chuàng)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關于南京項目的合同,合同金額為3億元,占到寒武紀總營收的65%。據公開報道,南京市科技創(chuàng)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具有南京國資背景的企業(yè)。
此外,這筆合同的交付期為簽訂起20日內,按照日期,營收可能落在2020年或2021年,但寒武紀趕在2020年完成了合同交付。如果沒有這筆收入,寒武紀的2020年營收將迎來暴跌。因此可以說,距離寒武紀想憑云端AI芯片打進巨頭云企業(yè)的目標相去甚遠。
盡管芯片收入占比尚小,寒武紀仍不吝惜研發(fā)投入,為7.68億元,占到營收的167.8%。這邊研發(fā)投入全部費用化。本期投入最大的依次是基礎系統軟件(推理)、邊緣智能芯片和中檔云端智能芯片。
與巨頭競爭不容易
寒武紀最初提出轉型云端AI芯片時,就備受爭議。究其原因,云巨頭都在研發(fā)自己的AI芯片,不會長期依賴一家外部公司。如今,百度有昆侖AI芯片,阿里有玄鐵CPU和含光AI芯片,華為有昇騰AI芯片,字節(jié)跳動在組建芯片團隊,留給寒武紀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一家與寒武紀同期創(chuàng)立的AI芯片獨角獸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告訴AI財經社:創(chuàng)立之初考慮過云端和終端AI芯片,但他判斷,云巨頭都會自己開發(fā)芯片,因此繞開了這個坑,選擇了終端AI芯片。
在2020年,寒武紀的頭等大事可能是推出了思元290 AI芯片。這是寒武紀的首顆云端訓練芯片,采用臺積電7nm工藝。2021年1月,寒武紀曾經表示,其競爭同類產品是英偉達的A100和V100 GPU,以及華為海思的昇騰910。
多家研報都指出,與巨頭同臺競技會是寒武紀的主要挑戰(zhàn)。寒武紀在財報中也披露:英偉達和華為海思擁有較為成熟的銷售網絡,而寒武紀的銷售網絡還未鋪開,據財報銷售人員僅有65人,公司絕大對數仍是研發(fā)人員。此外,英偉達已經形成完善的軟件生態(tài),寒武紀的基礎軟件平臺仍有一定差距。
對于寒武紀的未來,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公司持續(xù)加大云邊端產品線和軟件開發(fā)平臺的研發(fā)投入,并且在擴充銷售服務團隊,短期扭虧為盈并不容易。
盡管盈利無望,寒武紀短期內仍無性命之虞,原因是公司賬上趴著高達48.7億元現金,主要來自IPO募集的資金,都存入銀行。而寒武紀目前的流通市值僅為39.4億元。而寒武紀的營業(yè)成本與費用總和為10億元級別。這筆錢足夠寒武紀在不融資的情況下支撐4年。
猜你喜歡
利潤大增,單季營收破百億,藥明康德已經成為全球創(chuàng)新藥鏈條上的關鍵企業(yè)
從在手訂單來看,藥明康德業(yè)績增長的勢頭有望進一步持續(xù)。海信家電的“中年危機”:傳統業(yè)務失速,新賽道能否扛起大旗?
“80后”高玉玲自2024年11月擔任海信家電董事長以來,交出第一份半年業(yè)績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