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販賣受關注,智聯招聘等企業被曝光
誰在偷我的“臉”?
據315曝光,多地商家裝有具有人臉識別的攝像頭,在客戶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偷偷收集海量顧客人臉信息。
備受關注的的人臉識別安全問題拉開今年315晚會的帷幕。此外,智聯招聘求職者簡歷被售賣、老人手機里的安全陷阱、搜索之“病”、又見瘦肉精、追蹤“瘦身”鋼筋、名表維修貓膩多、銹跡斑斑的變速箱、保密協議豈能成為遮羞布等均是此次315晚會曝光的重點。
涉及公司包括萬店掌、智聯招聘等知名互聯網企業;涉及軟件包括內存優化大師、手機管家pro等手機優化軟件。
自1991年舉辦以來,今年已經是第38屆315晚會。本次315晚會以“提振消費,從心開始”為主題。數據顯示,在去年新冠疫情影響之下,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占到經濟總量的38.6%。此外,互聯網公司和產品相比傳統行業算是新興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也占據著愈加重要的地位。
相比去年315所曝光的漢堡王過期面包、趣頭條違規廣告、嗨學網退費難、可諾丹婷美容院推銷、手機里的竊賊插件等,今年315涉及到更多的知名科技公司,備受行業關注。
隨著315晚會的曝光,多家互聯網企業已紛紛回應,涉事企業前程無憂盤前跌2%。以下為獵云網重點梳理的與互聯網領域關系密切的四起被曝光事件。
1、誰在盜我的“臉”?
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4家公司被曝光
科勒衛浴成為第一家被曝光的企業。據央視315報道,科勒衛浴門店安裝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且科勒全國所有門店均已安裝。此種攝像頭,不帶口罩識別率95%戴口罩的情況下識別率能達到80-85%,能識別顧客的性別、年齡、甚至心情。
在315晚會中,央視記者報道,一旦顧客進入科勒衛浴就會被捕捉記錄,并形成ID編號,以后再去哪家店、去了幾次,科勒衛浴都知道。同時,科勒衛浴會通過對消費者以往信息的記錄來實現商品售賣、報價等。
據晚會報道,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線下門店,使用蘇州萬店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悠絡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雅量智能技術(廣州)有限公司、瑞為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這四家公司提供的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在消費者完全不知情、未經過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即時抓拍消費者人臉信息,獲取是否為新顧客、性別(男/女)、戴不戴眼鏡、顧客心情等信息。
據報道,“現在不戴口罩,人臉識別率肯定有95%,但是戴口罩就不好說了,85%-80%吧?!?
那么,上述四家企業服務了多少企業呢?
據萬店掌公司薛經理介紹:“總計數量很大,還沒有具體統計過。剛才報的那幾家單位,門店就上萬了,還沒有說其他的小客戶呢。”
據悠絡客公司何經理介紹:“也有幾十萬、上百萬個(安裝)吧。”
據雅量科技公司黃經理介紹,該公司實際服務了2353個門店。
此外,據萬店掌公司薛經理介紹,目前擁有的人臉數據量,“肯定上億了,累計到現在肯定上億了?!?
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法定代表人為HERBERT V. KOHLER JR,注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食品經營;協助或代理其所投資企業從國內外采購該企業自用的機器設備;在中國境內收購不涉及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出口;智能家庭消費設備等。該公司由科勒亞洲有限公司100%持股。
截止獵云網發稿,科勒衛浴回應門店裝監控收集人臉數據:已知曉,將盡快反饋。
涉事公司蘇州萬店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法定代表人及最大股東為周圣強,持股比例約53.5%。該公司注冊資本約673萬人民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嘯虎本人為萬店掌董事,最終持股比例為0.0362%。而朱嘯虎的金沙江創投也是萬店掌的第四大股東。
涉事公司上海悠絡客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沈修平,注冊資本為7946萬人民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子科技領域內的技術研究;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公共安全防范設備;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上市信息顯示,該公司現已終止上市。在此前已完成的多輪融資中,交易金額累計超1億人民幣,資方有騰訊、尖晶資本、紅豆電信等身影。
涉事公司廣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李偉橋,注冊資本為2081.63萬人民幣,該公司最大股東為時仲波,持股比例約81%。
此外,該公司有5家對外投資公司,包括廣州雅量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南昌雅小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鼓樓區雅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數據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保障信息安全是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很多人就覺得刷臉是一個非??孔V、非常方便,也非常安全的方式,甚至比設置密碼還要更加的安全。其實在很多的時候,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有些商家已經偷偷地把你的臉偷走了。
今年315晚會,數據販賣首當其沖,受到極大關注。
2、出錢即可購買求職者簡歷
智聯招聘等遭點名,前程無憂盤前跌2%。
據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網等多個招聘平臺存在泄露求職者簡歷的現象,并已經形成了“黑色產業鏈”。
以智聯招聘為例,只要在智聯招聘上注冊企業智聯賬號,就可以輕易買到個人簡歷,這些個人簡歷信息大量流入黑市,被不法分子用于交易。
具體而言,在智聯招聘上,根據求職者的學歷、工作經驗、薪資水平等條件,簡歷的下載價格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40元、60元和100元。簡歷上,求職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郵箱、電話、地址、工作經歷、教育經歷等信息一應俱全。
此外,市場上還有人兜售智聯招聘的企業賬戶,企業賬戶的注冊,偽造的資質申請也可以通過。個人簡歷遭到泄露、買賣后,犯罪團伙實施精準詐騙,用于不法交易。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智聯招聘向公安機關報案,員工向外部盜賣大量個人簡歷,最終犯罪嫌疑人申某被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事實上,此類簡歷泄露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1年第3批,總第12批)。其中,前程無憂開發的名稱為“應屆生求職”的APP在騰訊旗下開發的應用寶中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
去年11月,有媒體曝光10萬余條帶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logo的簡歷被泄露事件,10萬余份簡歷打包價僅售40元。
當時,前程無憂回應稱,泄露簡歷為“沉默簡歷”,為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并對外否認前程無憂簡歷存在泄露情況,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簡歷泄露來自前程無憂”。
智聯招聘當時則對外表示,將進行內部調查。
截至發稿,此次3·15招聘網站涉事企業尚未對此公開回應。
3、老人手機里的安全陷阱
“手機管家Pro”等App被點名
據315晚會曝光,手機清理軟件黑手伸向爸媽,它們正將老人推向詐騙深淵。涉及軟件包括手機管家Pro等APP。
晚會顯示,70多歲的李女士通過智能手機看新聞、小說時,手機屏幕總會自動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內存嚴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機,但她發現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機越用越慢。
央視測試人員進行測試后發現,“手機管家PRO”App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清理手機垃圾,背地里實則在不斷偷偷大量獲取手機里的信息。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介紹,更大的危害在于,這類App駐扎在老人的手機里,不斷在后臺發送用戶數據信息,對老人們進行用戶畫像,打上“容易被誤導和誘導”的群體標簽。于是,各種低俗、劣質,甚至帶有欺騙套路的廣告和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機上。
日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的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監測,在一款小說閱讀軟件里,正常閱讀過程中出現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員點擊后,下載安裝了一款叫“內存優化大師”的App,自動清理過程中又繼續蹦出“清理手機緩存”提醒。不斷“提醒、下載、清理”,同樣路徑接力重復,手機上接著又安裝了“智能清理大師”和“手機管家PRO”。
然而測試人員對“手機管家PRO”進行測試后發現,這款APP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清理手機垃圾,背地里實則在不斷偷偷大量獲取手機里的信息。
工作人員提示:這些數據信息對老人們進行用戶畫像,給他們被打上“容易被誤導和誘導”的群體標簽。于是,各種低俗、劣質,甚至帶有欺騙套路的廣告和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機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當受騙。
4、醫藥廣告造假鏈條
UC瀏覽器、360搜索等企業被曝光
在《搜索之“病”》中,3·15晚會曝光,揭秘360搜索醫藥廣告造假鏈條,UC瀏覽器涉及為無資質公司投虛假醫藥廣告。
針對此事,UC瀏覽器方面回應澎湃新聞稱,有相關人員關注此事并進行優化。360搜索通過官方微博針對虛假醫療廣告致歉:我司高度重視,并在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對涉事代理商及相關賬號進行查。對于違法違規行徑,我們必將嚴肅處理。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記者在UC瀏覽器上搜索“減肥”“降血糖”等關鍵詞,搜索結果的前幾條都是網友分享治好疾病經歷,下方標注著廣告字樣。廣告里網友自稱,自從認識某老師,按照老師給的方子,血糖恢復穩定,胰島素都停用了。
在這種以自述式文章發布的廣告中,文章中并沒有提及任何藥物,只是多次推薦老師的微信號。記者通過添加文章中推薦的微信號購買產品。號稱兩個月內全效解決各種更年期癥狀的“御櫞膏”,其實是普通食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近年來,3·15晚會針對互聯網中的虛假廣告問題進行過多次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也曾印發通知,強調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醫療、藥品等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財產安全的虛假違法廣告。
在這樣的嚴厲打擊下,這些虛假廣告“不能直接進行投放,而是需要轉換技巧”,而是通過“落地頁(H5頁面)——加微信、吸粉——微信售賣產品”這樣的操作模式逃避監管。謹慎的銷售經理還表示,“他們只為大客戶量身定做。”
而對于沒有資質的廣告,也可以借助“套戶”被投放出去。“套戶”就是將審核過但不再運營的閑置賬戶利用起來,給到沒有資質的廣告主。這些代理公司還有大量的類似賬戶,隨時應對被查封的風險。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代理公司方面表示,他們可以為客戶提供從廣告的資質到內容、網頁設計、賬戶維護,一條龍服務。記者只提供了一個微信號和產品類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了一篇內容為減肥、降血糖的自述廣告,和一篇有問必答、快速問醫師的專家答疑廣告。專家子虛烏有,療效神乎其神,評論也是事先寫好的,就連點贊數量也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設定。
除了關鍵詞搜索,這些代理公司還向記者推薦了另一種精準的廣告投放方式——信息流推廣。不需要用戶主動搜索,通過分析用戶上網的行為習慣,就能將這樣的廣告推送到用戶手中。
2016年,一些民營醫院借用知名公立醫院名稱進行廣告推廣的現象,搜索引擎的廣告競價排名機制被推到風口浪尖,對此各家搜索引擎接連表示進行整改。
然而事隔五年,UC瀏覽器、360搜索仍然可以借公立醫院之名進行競價排名。除了利用簡稱,為了幫助其他醫院借公立醫院之名投放廣告,代理公司可為費盡心思。在公立醫院全稱中間打空格,竟然也可以作為關鍵詞為其他醫院進行廣告推廣。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