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科技要放棄上市?可能只是換張臉重新再來
3 月 8 日,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京東旗下京東科技子集團可能放棄于科創板上市的計劃,但未來有可能再次提交申請。對此,京東科技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受此影響,京東股票大跌。截至當天收盤,京東港股跌幅 5.93%;京東美股跌幅 5.8%。臨近京東四季報前夕,股價有小幅回升。
距最初申請上市已經過去 5 個月,京東數科是否真要半途而廢?猶豫不決的背后還有哪些隱情?去年底以來,公司三不五時的人員和業務調整又為哪般?
01
兩度改名,上市計劃停滯不前
知情人士稱,京東科技認為撤回 IPO 計劃是合適的,因為自首次提交上市計劃以來,其公司名稱、業務和高管團隊都發生了變化。
申請上市前后,京東數科曾兩度改名。
2013 年,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拆分出來獨立運營,成立初期主要為京東電商的商家及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隨著公司數字科技能力不斷提升,京東金融服務的客戶群也不斷向外擴展。
2018 年,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客戶提供全方位數字化解決方案,由京東集團首任 CFO 陳生強擔任 CEO。
2020 年 9 月 11 日,京東數科以數字科技公司身份在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上市招股書,擬融資 200 億元。在 2020 年 10 月 16 日的首輪問詢中,京東數科回復了上交所上市委對于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京東白條業務、與京東集團的關聯交易、合規經營、商譽等問題。
隨著螞蟻集團上市觸礁,京東數科內部也發生多次調整。
2020 年 12 月,京東金融借貸廣告 “翻車” 事件后,京東數科 CEO 陳生強走入幕后,改任京東數科副董事長及京東集團幕僚長,由原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云接任 CEO。
2021 年 1 月 11 日,京東數科與京東旗下原先的云業務、AI 業務進行整合,成立京東科技子集團,作為整個京東集團對外提供技術服務的核心輸出平臺,由京東數科 CEO 李婭云繼續出任子集團 CEO。
彼時,這兩步操作被解讀為適應監管環境變化,對公司業務和戰略做出進一步調整,增加公司科技屬性、提高合規性,為后續進一步上市做準備。
京東數科的上市曾被認為有望沖擊國內數字科技第一股,但截至目前,京東數科在上交所科創板的上市狀態仍停留在 “已問詢” 階段。
02
未雨綢繆,謹防估值下降
對于京東科技放棄上市的傳聞,業內人士表示并不意外。監管對螞蟻集團 IPO 的強烈關注和干預調查足以說明金融屬性較強、金融業務占比較大的公司難以在科創板上市。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分析稱,螞蟻集團上市中止標志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走向正軌。而隨著平臺經濟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市場對主業為互聯網金融的公司重新估值,在喪失優勢之后,這類公司的估值將對標傳統金融大打折扣。
京東科技的前身是京東金融,其業務類別和螞蟻、微信支付可以劃為一類。王赤坤認為,相比于螞蟻集團和微信支付的市場基數,京東科技的業務還在京東集團內循環的小生態中,三者市場體量差別非常明顯。
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20 年上半年,京東數科各期營收分別為 90.70 億元、136.16 億元、182.03 億元及 103.27 億元,保持高速增長;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20 億元、1.30 億元、7.90 億元及-6.70 億元,存在較大幅度波動。
同期,螞蟻集團各期營收分別為 653.96 億元、857.22 億元、1206.18 億元和 725.28 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 69.5 億元、6.67 億元、169.57 億元和 212.34 億元。
二者差距一目了然。“如同螞蟻拿了一個 10000 分的考卷,及格了,能考 6000 分,而京東科技拿了一個 100 分的考卷,滿分也才 100 分。因此在經營業績上,京東科技差強人意屬意料之中。”
2020 年 9 月,京東數科估值一度達到 2000 億元,比當今科創板市值第一的金山辦公還要高出 579 億元。但在經歷了監管風暴和業務重組之后,京東科技的總體估值是升是降尚且無從知曉。此前慘遭監管暴打的螞蟻集團估值的確有所流失,京東科技不能不防。
2016 年以來,京東數科完成 6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國太平、嘉實投資、紅杉資本、中信建投等機構,已知的融資額累計達 344.3 億元。專家分析,估值下降或將觸發京東數科與某些投資方的對賭條款,京東科技選擇放棄科創板上市計劃,應該是想減少其估值下降的風險。
03
戰略調整,為科技上市鋪路
此前,京東集團各板塊業務的發展曾嚴重依賴京東購物的流量,而如今傳統電商已成存量市場。從達達集團到京東健康再到京東物流…… 京東集團把各板塊上市,目的是建立戰略防線,并通過資本市場解決經營市場戰略升級問題。
理論上,整合了云和 AI 兩塊新業務之后的京東科技確實不適合再以京東數科為主體上市了。未來,京東科技極有可能以新的主體上市。一個明顯的跡象是,繼換帥、業務重組后,京東科技的又一輪人事大調整。
據報道,京東科技子集團日前首現核心高管輪崗:京東白條掌舵人——金融科技群機構負責人許凌將任職京東集團戰略規劃部負責人,原崗位將由金融業務部機構負責人李波接任。
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曾分析指出,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科技的概念也不斷拓展,覆蓋了產業科技等外延領域,科技為金融賦能,金融又為實體經濟服務,“科技+金融+產業” 具有廣闊前景,通過實體產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科技產生金融生態,進而達成協同發展狀態。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京東數科還保留了少量的自營金融業務,包括小貸、保理、融資租賃等,主要目的是 “用于小微普惠金融創新試點,測試風險模型,加速金融科技迭代,為更好地向金融機構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奠定基礎”,看得出其自營金融業務也是為科技這條主線服務的,科技業務才是京東數科的主業。而今京東科技也有意繼續發力技術研發,趕上這波產業互聯網的紅利。
企查查顯示,3 月 9 日,京東科技公開一項 “信貸回款數據的處理方法、裝置、系統、介質及電子設備” 專利,提升了信貸回款數據的處理精度。2019 年 5 月,京東數科曾首次對外披露專利申請情況,其已申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近 200 件,相關技術的創新應用已經在品質溯源、數字存證、信用網絡、價值創新等場景實際落地。
和螞蟻一樣,京東作為大型科技公司中力爭合規的先行者,其一舉一動具有風向標意義。與之前改名和重組的思路一樣,最近的人員調整可能還是為了助推京東科技的 IPO 計劃:在監管的重錘落到身上之前,先夯實自身科技實力,理順公司框架及業務條線,進一步提升科技業務占比,為未來的科技上市鋪平道路。
猜你喜歡
中高端理財東東有魚app將停運,用戶可續用京東金融操作
7月6日消息,據IT之家報道,近期有網友收到了東東有魚的短信通知,稱由于品牌升級,東東有魚App將于2022年7月29日起正式停止運營和服務,后續將通過京東金融App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京東物流將出售子公司,買方也在劉強東旗下
買方將收購京東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目標公司)100%股權,代價為3000萬美元相當于約人民幣2.026億元,目標公司主要從事飛機租賃業務。京東科技投資,城市微場景數據運營服務商全景智聯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資金將重點應用于全國范圍內的智慧社區項目運營以及技術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