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BAT必將誕生再這里,80%的長尾金融需求從未被滿足
科技,正在讓普惠金融從食之無味的“雞肋”,變成催生下一個BAT的“機會”。
9月26日,為期三天的首屆外灘大會正式落幕,本次大會的兩大關鍵詞是“科技”和“普惠”。與會者們討論的核心,就是如何用科技賦能,讓普惠金融變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普惠金融存在高成本、高風險、低收益的問題。傳統金融機構處理這些長尾金融需求,往往是響應金融扶貧政策號召和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公益大于商業實質。
而金融科技的應用,正在改變這種尷尬的狀況:大數據的使用,讓金融機構可以在傳統征信體系之外,建立更加穩健、更加多維度的風控模型;區塊鏈的出現,則大幅度降低金融交易過程中的流轉成本和信用成本;而衛星遙感、AI助理等技術的應用,則不斷解決農村金融、私人財富管理等細分場景中出現的痛點問題……
這之中醞釀著巨大的產業機會。當下金融行業的兩端,供給側和資產側均存在嚴重的需求缺口。金融機構缺少優質投資標的,而受風控、收益等因素的制約,80%的長尾金融需求始終未能得到滿足。這也意味著長尾金融市場中,任何一個場景的痛點得到解決,資金涌入后隨時會催生出一個堪比數字支付、網貸的風口。
就像互聯網教父、《連線》創始人凱文·凱利做客外灘大會時所說:智能手機、二維碼這些移動支付,僅僅只是個開始。金融科技的“超能力”(Super Power)尚未用足,未來有機會成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破壁機”
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發布了四個新產品,解決了四個場景下的金融痛點,向全世界展示金融科技可能性的冰山一角。
大山雀:農村金融的“衛星”審計師
農村金融是整個金融產業鏈上最長尾的一環,解決農村金融的痛點,對于扶貧攻堅和保障糧食安全兩大重要國家戰略都有重大意義。
外灘大會第二天,網商銀行在外灘大會上公布內部代號為“大山雀”的農村金融風控新系統,其中首次運用衛星遙感技術。中國也將成為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于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
農戶貸款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其最大的痛點是,銀行很難知道農戶有多少資產,他們的耕地到底產量多少,價值多少。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風險總監顧欣欣介紹說:“通過人工勘查肯定不現實,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僅人力勘查成本就達到幾百上千元?!?
大山雀使用的衛星遙感技術就是這一難題的解決方案。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首席算法專家王劍解釋稱:“農戶可以拿著手機,繞地走一圈,或是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衛星就可以去識別這塊地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煙草等多種作物的區別,目前準確率已達到93%以上。農戶圈出的地塊是否準確,也可以和農戶在政府機構登記的土地流轉、農業保險等數據進行交叉驗證?!?
“有了這個關鍵信息,再結合氣候、行業景氣度等情況,通過幾十個風控模型,就可以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額度與合理的還款周期。”顧欣欣介紹說。
Trusple:跨境金融的“鏈上”支付寶
農村金融之后,螞蟻希望攻克的另一個典型場景是國際貿易。
螞蟻集團在外灘大會上發布Trusple平臺,該平臺是基于螞蟻鏈技術的全新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主要解決際貿易中買賣家之間的信任難題。
如今,數字化發展使得企業貿易變得容易,但B2B國際貿易的流程復雜度并沒有降低,買家賣家間的信任問題仍然是阻礙當下跨境貿易的核心障礙。而像承兌匯票這種產品,雖然一定程度上減緩國際貿易的擔憂,但一來讓流程更加復雜,二來也對國際貿易參與者有一定門檻要求。
相比之下Trusple的優勢在于更加直接。根據螞蟻集團介紹,使用Trusple平臺的買家和賣家產生一筆貿易訂單后自動上鏈并開始流轉,銀行會基于訂單約定的付款條件自動進行支付,避免了傳統模式下賣家需督促買家去線下操作轉賬,同時也能防止屢有發生的惡意拖延付款時間現象。
此外買賣雙方也可以通過可靠地鏈上數據獲得信用資產。買家可以基于上鏈的真實訂單獲得賬期等金融服務,提升資金利用率和采購效率;而對買賣雙方來說,在Trusple上的每一次成功交易都是一次“鏈上信用”的沉淀。當企業產生融資需求時,金融機構可以向Trusple平臺提出驗證請求,來確定企業的貿易真實性。
在浙江義烏經營外貿生意的袁女士是Trusple平臺首筆交易商家,今年9月,她通過Trusple把公司主打的水晶飾品銷往墨西哥,并在次日就收到貨款,而在以前,僅交易的時間就往往需要一周?!坝辛怂?,明年生意至少能實現30%的增長”,袁女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1年,面對外貿交易中買賣雙方互相不信任的問題,阿里巴巴B2B公司曾嘗試用類似中間擔保的模式解決,但由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交易比個人之間要復雜很多,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很大差異,這種方式當時無疾而終。
直到2003年,這個模式用在了交易流程相對簡單的C2C業務淘寶中,這也是支付寶誕生的原點,并推動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蓬勃發展。
支小寶:低凈值人群的“AI”私人理財師
螞蟻的第三支箭是“支小寶”,這次他們希望用AI技術,把原來只能服務少部分高凈值人群的私人理財業務,普惠給普通民眾。
螞蟻集團財富事業群首席技術官鄧宏介紹,支小寶的升級方向是擁有更智能的對話本領,能像真人理財顧問一樣為用戶提供理財建議。為此,螞蟻的技術專家搭建了長程陪伴的智能對話系統,通過對用戶歷史服務的長期記憶,結合金融知識圖譜精準推理對話意圖,對對話結構策略自動挖掘,基于用戶反饋做決策并強化學習。
在外灘大會展示區,線下版的“支小寶”已經率先亮相,可進行語音互動。相比于市場上各類現有智能設備對金融知識的“無知”,支小寶對各類金融理財知識的掌握堪稱“滿級”?,F在股市的行情怎么看,某只基金啥情況,立刻就能答的頭頭是道。
人人都有理財需求,但普通人請不起費用昂貴的專業理財師。后者通常只服務高凈值人群,比如在銀行,通常需要50萬甚至上百萬的資產才有專屬的人工理財師服務。而未來,完成“擬人化”升級的支小寶1分鐘能同時對話千萬人,并且比真人更加理性、客觀、公平。
在財富伙伴大會現場,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總裁黃浩對支小寶總結稱,科技正逐漸讓金融變得更普惠,智能可以更好地連接用戶與機構,助力全民理財進階。
理賠大腦:保險公司的生產力“工具”
螞蟻集團展示的第四個產品,是針對保險行業的智能理賠技術“理賠大腦”。
除了理賠金之外,保險行業的成本主要是給銷售人員/渠道的提成和處理理賠等運營管理成本,理賠大腦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保險公司的核賠效能。
根據螞蟻公布的數據,“理賠大腦”能識別最多107種醫療、理賠憑證,可以將保險產品的理賠核賠效能提升70%。即便是理賠鏈路最長的線下調查案件,平均核賠周期也能從30天縮短至15天。
據了解,“理賠大腦”由螞蟻集團保險智能產品部牽頭研發,分成智能材料收集系統、智能調查系統和智能審核系統三大系統。
在重疾險理賠中,不同重疾所需的理賠材料各有差異,有些需要術中的病理檢驗結果,有些需要術后的診斷結果。這些專業的憑證差異,靠用戶自主理解、篩選、提交完成的難度非常大。數據顯示,重疾險線上報案里,用戶能夠一次性提交完整材料的占比小于30%。
“理賠大腦”的出現,讓用戶理賠報案變得更簡單。目前,“理賠大腦”能識別107種醫療憑證,用戶在提交申請時,智能材料收集系統會根據病種,全自動鑒別和指導用戶上傳報案所需的核心憑證,大大提升用戶的一次報案成功率,同時最大程度簡化用戶需要提交的材料。
對重疾這類一次性給付、且金額較大的案件,保險公司還會對案件進行面訪調查,但由于都依賴人工,無法進行數字化管理。螞蟻“理賠大腦”的智能調查系統能把線下調查的每一個環節都數字化、標準化,提高調查的效率和質量。
以視頻面訪功能為例,“理賠大腦”會刷臉認證被訪人身份,而后實時記錄整個面訪過程。通過智能語音識別引擎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理賠大腦”能對關鍵信息進行線索提示并自動形成文字版紀要。經面訪員校正修改后,由用戶在線簽字確認。
在完成材料搜集、調查取證后,“理賠大腦”的智能審核系統會自動掃描所有材料,抽取關鍵線索進行決策輔助。運行數據顯示,“理賠大腦”能直接給出20%案件的賠付結論,讓審核人員專注在復雜案件的審核上,處理案件的效率提升近70%。
螞蟻CEO:上市后繼續投資技術
雖然會上展示了多達幾十種不同的技術和產品,但這遠遠不是產業的終點,螞蟻集團也在會上表示,會繼續加大對技術的投入。
2020年全球最大的IPO發行案,螞蟻集團上市已經進入倒計時。9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委會公告稱,螞蟻集團IPO申請獲通過。而根據媒體報道,螞蟻計劃9月24日通過港交所聆訊,并于近日披露通過聆訊后的港交所招股書。
此次IPO螞蟻集團募資規模預計達到350億美元,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在外灘大會開幕式上表示:“上市后最重要的事是投技術”。胡曉明強調,螞蟻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科技是推動螞蟻業務每一次進化的最核心動力。
根據胡曉明的說法,螞蟻集團未來重點投入研發人工智能、風險管理、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五大技術領域。并基于在五大技術領域中的深度自研,為各類金融科技應用提供計算、可信、隱私、智能和物聯等基本要素。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螞蟻集團看好的未來金融+科技的技術方向。而將這些技術與具體場景結合,解決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解決的痛點問題,也將成為金融科技未來數年最有價值的投資和創業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