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將迎量子科技第二個IPO,高瓴IDG等押注
合肥,又一家量子科技公司啟動IPO。
9月27日,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儀量子)上市輔導備案獲安徽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此前,從合肥高新區“量子大道”走出的國盾量子,登陸科創板成為“量子科技第一股”,也是目前唯一的量子科技上市公司。
如今,伴隨國儀量子開始籌備IPO,也意味著,這條“量子大道”即將迎來第二家量子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
源自中科大獲高瓴等押注,去年成交訂單超5億
與國盾量子、本源量子等多數量子剋公司一樣,國儀量子同樣源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
國儀量子聯合創始人兼CEO賀羽,200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本碩博連讀。2010年,他如愿進入杜江峰院士的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工作,主要負責量子精密測量儀器設備的搭建。杜江峰院士正是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及其應用的實驗研究,并在量子物理實驗技術和先進儀器裝備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有消息稱,在杜江峰院士借出的14平米辦公室中,賀羽開啟了“為國造儀”的逐夢之路,并于2016年正式注冊成立國儀量子,致力于為全球范圍內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提供以增強型量子傳感器為代表的核心關鍵器件、用于分析測試的科學儀器裝備、賦能行業應用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2018年,國儀量子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成立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相繼發布中國首臺商用“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EPR100”和全球首款面向大眾的“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
其中,EPR100具有國際領先的微波脈沖產生技術,實現了多種復雜的脈沖實驗,為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而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則推動了量子計算教育的普及,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這一前沿科技。
2019年,國儀量子發布國內首臺“量子鉆石原子力顯微鏡(QDAFM)”,為高密度磁存儲、自旋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同年,公司還推出了國產自主研發的“全數字化掃描電子顯微鏡”。
需要注意的是,科研和技術上的蒙眼狂奔還遠遠不夠。賀羽就曾提到,“做企業和做科研不同,不僅要有最先進的技術,還要考慮市場化、產業化等各種問題。”
轉變發生在2020年,作為國家級試點,中國科大在安徽省率先啟動賦權改革,將科技成果所有權通過“先賦權、再轉讓”的方式,完全讓渡給科研團隊,科研人員成為成果的主人。
也正是在這一年,此前已經獲得科大控股、科大國創、科大訊飛等“科大”系資金支持的國儀量子,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大放異彩。
2021年1月,國儀量子官宣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同創偉業、基石資本、招商證券跟投,這也是高瓴首次布局量子技術賽道;2021年12月,國儀量子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國風投基金、中科院資本、IDG資本、合肥產投、松禾資本、前海母基金等入股,多數老股東繼續跟投。
天眼查App股東持股穿透圖顯示,合肥司坤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作為控股股東,持有國儀量子約27.20%股份;杜江峰院士持股約14.75%;高瓴創投通過珠海著恒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約6.12%,同時通過北京高瓴裕潤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約0.30%;IDG資本持股約1.48%。
此外,“科大”系的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約14.75%;科大國創持股約2.75%;科大訊飛持股約1.40%;訊飛創投持股約0.30%
在雄厚資金的支持下,國儀量子也迎來了發展的又一個高潮。
以2023年為例,國儀量子聚焦離子束電子束雙束電鏡、超高分辨場發射電鏡、高速掃描電鏡等多款國產高端科學儀器上新發布;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國內市占率第一,并超過其他進口品牌總和;電子顯微鏡年成交量近200臺,國內市占率前三,超過其他國產品牌總和;石油近鉆頭隨鉆測量儀器在頁巖氣、常規煤層氣、深層煤層氣等地區完成超過200口井作業服務,業務細分市場領先。
憑借于此,2023年國儀量子成交訂單超5億元,實現連年翻番,量子精密測量儀器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領先。
目前,國儀量子產品已經交付到科研機構、醫院、企業等上千家客戶,并出口至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海外發達國家。
合肥有“量子大道”,更是“量子中心”
作為中國量子技術的搖籃和發源地,合肥匯聚了中國量子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合肥高新區僅有幾百米的云飛路,憑借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國盛量子等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聚集,被稱為“量子大道”。
成立于2009年的國盾量子,無疑是這條“量子大道”跑出來的明星企業。作為國內第一家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該公司于2020年7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量子科技領域首家A股上市企業。上市首日,其股價盤中一度暴漲1002.82%,刷新A股首日漲幅新紀錄。
2021年11月,出自“量子大道”的國儀量子與本源量子,更是雙雙獲評2021年度合肥高新區“獨角獸企業”。其中,本源量子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只量子計算獨角獸;國儀量子則邁出IPO第一步,有望成為國盾量子后,第二家量子科技領域上市公司。
上述三家公司,均背靠中國科大科研團隊。確切來說,這三家公司背后,又恰好分別背靠?中國科大量子三巨頭——潘建偉、杜江峰、郭光燦三位院士,他們都是中國科大的教授,并且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中,郭光燦院士是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奠基人,從1998年開始申請國家973項目,最終成功獲得了在量子信息領域的973項目,為量子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潘建偉院士則帶領中國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領域作出了一系列成果,如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地表量子態傳輸新紀錄,并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國盾量子側重量子通信;國儀量子側重量子測量;本源量子側重量子計算。當下,這種界限已經被打破,上述三位院士團隊的業務正在交叉,這三家公司也都有開展量子計算業務。與此同時,由郭光燦院士擔任公司創始人的問天量子,也在深耕量子通信。
人才扎堆之外,作為安徽“三大科創高地”的頭號工程,合肥高新區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經前瞻布局。
經過十多年的培育、發展,該區已聚集量子科技產業鏈企業60余家(合肥市66家,安徽則有70余家),讓合肥量子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城市之首。在量子信息產業相關專利數量,合肥亦居全國前列。另據最新全球未來產業指數報告,合肥量子信息領域排名全球第2位(僅次紐約)、全國第1位。
合肥,終成“量子中心”。如今,合肥和安徽也仍在加速向前。
9月27日,在合肥開幕的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相關報告就提到,安徽省努力搶占量子信息科技制高點,謀劃打造全球量子科學中心、國家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建設國際首個規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國際規模最大的量子比特糾纏態制備,國際首次百公里級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達到世界最優水平。
具體而言,在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方面:建設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等12個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
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設立省級量子科技儀器專項,系統開展量子科技上游儀器設備研發攻關……
在加快量子未來產業培育方面:建設國盾量子科技園、國儀量子科儀谷等專業園區,掛牌首個國家級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區;成立量子科技產業研究院,推動合肥實驗室前沿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可以預見的是,緊隨國盾量子、國儀量子之后,未來,安徽合肥“量子大道”上的量子科技IPO,有望扎堆涌現。
猜你喜歡
奧克斯沖IPO:38億分紅掏空利潤池,能否擺脫低端鎖定魔咒?
奧克斯需要的不只是IPO募資的資本助力,更需要一場從價格顛覆者到技術引領者的基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