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只權益類產品僅3只正收益,平安基金股債失衡日益嚴重
受內外諸多因素擾動,2022年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備受考驗和壓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募基金2022年年報披露完畢。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公募基金整體虧損達1.45萬億元左右,其中權益類產品占比較高的頭部基金公司成為“重災區”,銀行系基金公司則走到臺前,成為公募的盈利擔當。
然而,與頭部基金公司相比,平安基金在權益類產品的業績正面臨諸多考驗。近年來雖然平安基金的投研團隊中也涌現出如李化松、神愛前等名將,但李化松的業績也并不理想,而且筆者發現,平安基金仍存在基金經理一拖多以及基金清盤的問題。
01
李化松旗下基金曾被指風格漂移
作為保險系或者信托系基金公司,一般這類公司都帶有輕權益重固收的特點,從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上看,平安基金這種傾向越來越明顯。值得關注的是,業績好壞與基金經理有直接關系,特別是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的變動更是牽動人心,年初以來,不斷傳出基金經理變更,基金經理的每一次變動都是基民關注的焦點。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今年以來,已有來自58家基金公司的81位基金經理出現變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資管規模持續壯大,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大幅增加,基金經理也自然頻繁流動。一些頂流離任后的基金產業業績是變好,還是變差?
筆者發現,3月16日平安基金曾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李化松離任平安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501099)。據基金合同的約定,該基金于2023年4月9日封閉運作期屆滿,自2023年4月10日起轉為開放式運作,接受場內、場外申購贖回,基金名稱變更為“平安新興產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本基金更名后,基金簡稱變更為“平安新興產業混合(LOF)”,場內證券簡稱為“新興平安”,擴位證券簡稱為“平安新興產業LOF”,基金代碼仍為“501099”。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筆者發現,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4月10日,基金初始期由張俊生發起創立,張俊生主導時基金業績收益大增,但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8月25日增聘翟森后業績出現下降,到了2021年8月26日至2023年3月14日,李化松和翟森共同管理時,該基金收益率卻是-28.81%。最神奇的是李化松卸任后,由翟森單獨管理,該基金的收益率卻是14.28%,那到底又是誰導致了業績下降呢?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然而,此次平安新興產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并不是筆者關注的對象,談到平安基金,李化松一直是基民關注的焦點,然而,2022年的業績表現不太理想,除了平安科技創新混合A/C維持正收益外,其他7只基金都處于虧損狀態,近三月來基金7只基金均跌超13%,平安興鑫回報一年定開混合收益率-14.32%。
如果把時間周期拉長,近兩年來基金的業績也全部處于虧損狀態,有5只基金出現大幅下跌,平安研究睿選混合A/C收益率分別為-27.52%、-28.295;業績落后,基民排名也處于殿后的位置;平安高端制造混合A/C收益率也分別為-26.81%、-27.98%。
除了基金業績下降外,今年2月份,李化松旗下有基金被第三方機構評定為“風格漂移”。據了解,第三方專業基金評級機構濟安金信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基金產品評級結果。其中,有213只基金產品,在2022年第四季度未給予評級。其中,李化旗下的平安智慧中國靈活配置混合和平安高端制造混合都被評定為“風格漂移”而未給予評級。
據基金合同顯示,平安智慧中國混合投資行業是高端裝備制造、工業4.0、互聯網主題相關的證券,且投資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然而,筆者通過觀察各季度持倉明細發現,持股的風格與基金合同有所區別。尤其2022年四季報前十大重倉股為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個股,白酒和銀行持倉占基金凈資產比重達23.65%。
可以看出,該基金的實際持倉與合同中列明的持股相差較大,這對于基民極為不利。值得關注的是,或許是由于長期被外界指責基金風格漂移,2023年一季度前十大重倉股又出現了變化,該基金拋掉了長期持有的銀行和白酒股,加倉了三一重工、朗新科技、江海股份等個股。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基金風格多變,基金業績也較為波動。據天天基金網顯示,平安智慧中國混合成立于2015年6月9日,截至2023年3月31日資產規模為3.81億元。截至4月21日基金凈值0.8420,自基金成立來一直在虧損收益率為-15.80%;今年來基金收益率-7.57%,近3月來收益率-13.73%,近一年來收益率-8.18%,近2年來收益率-23.52%,業績差基金排名也較為殿后。
除了平安只會中國混合外,李化松旗下基金平安高端制造也被指存在風格漂移現象。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只投資范圍為高端制造的基金產品,但與平安智慧中國混合持股類似。據2022年四季報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瀘州老窖、山西汾酒4只個股,市值共占基金凈資產22.02%。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值得關注的是,平安高端制造今年一季報的持倉也出現了變化,筆者隨機選了李化松旗下4只基金一季度前十大重倉股明細,通過對比發現,平安智慧中國混合基金與平安高端制造混合A的持倉是一致,而平安穩健增長混合A與平安均衡優選1年持有混合A的持倉也有趨同性。如此選股策略,還是較為令人擔憂,如果一些個股業績暴雷,那會對基金業績會造成影響。
02
股債失衡的問題日趨嚴重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1月7日,是平安集團的旗下成員,距今已經成立了12年。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4年平安基金的規模都只有一百多億,總規模排名也都在50名開外。到了2017年二季度平安基金總規模沖高至1266.56億元
此后平安基金規模持續上升,直到2022年9月30日平安基金規模創出5543.52億元,平安基金規模有所下降。2022年12月31日基金規模下降至5077.52億元,然而,截至2023年3月31日平安基金的整體規模又回升至5390.99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平安基金規模下降與業績差有關,特別是權益基金產品的業績虧損。根據Wind數據,平安基金在管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有118只,其中僅有3只在2022年取得了正收益,其余115只產品均給基民虧了錢。
值得關注的是,平安基金股債失衡的問題也較為嚴重。除了業績,規模上的股債失衡,也是平安基金長期存在的嚴重問題。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底,平安基金在管規模5064.89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加起來僅有424.83億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固收的占比則高達九成!2022年底平安基金有84只債券型基金在管,規模高達1,556.15億元。除此之外,4只貨幣市場型基金的總規模高達2922.16億元。其實,平安基金股債失衡的問題一直存在。不論在業績上還是規模上,平安基金都存在著長期的股債失衡,這對平安基金影響較大。
除了股債失衡的問題外,平安基金還存在“一拖多”的問題。據了解,一拖多的問題不僅會導致基金經理負擔加重,還會進一步導致基金經理無法顧及每一個產品的管理,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據了解,近年基金數量迅速擴容、公募人才相對短缺,導致基金經理普遍“一拖多”。權益基金的基金經理“一拖多”造成的主要影響,是持倉高度同質化會給持有人帶來風險,在基金經理跟上市場節奏的情況下,一拖多權益產品有望給持有人帶來較好收益。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成鈞于2017年2月加入平安基金,現任資產配置事業部ETF指數部指數投資總監。在平安基金任職長達5年多時間,他的這些指數型產品以特定指數為投資對象,回報較為穩定,半數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超過6%。雖然成鈞近年來基金業績還算不錯,但旗下基金的數量過多,截至4月23日,成均旗下基金多達13只。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然而,近期有一只基金被清盤引發投資者關注,今年以來金價一路上漲,不過,在金價連續大漲的同時,也有黃金類ETF選擇退場。3月23日,平安基金公告稱,平安金ETF(159832)已于2023年3月22日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情形,根據有關規定,本基金《基金合同》將終止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本基金最后運作日為2023年3月22日,自2023年3月23日起進入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盤前,該基金單位凈值曾于3月20日創歷史最高值。從目標指數SHAU(上海金)的走勢來看,平安上海金ETF凈值突增或是由跟蹤指數的大幅增長帶來的,SHAU(上海金)同日漲至每克446.46元,創歷史新高。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清盤的原因或許與缺乏客戶有關,即便金價上漲得再好,沒有足夠的客戶進場,也難以扭轉基金清盤局面。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平安上海金ETF成立于2022年3月2日,首募資金2.36億元。此前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該基金持有人中,機構與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占比基本持平。此后,該基金個人持有比例持續下滑,從50%降至8.37%,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基金機構持有比例卻高達91.63%。
從平安上海金ETF規模上來看,該基金成立時募集份額為2.36億份,募集資金為2.36億元。截至2022年末,該基金剩余份額為1233.6萬份,剩余資產為5088.4萬元,已經非常接近清盤的紅線了。對此,有基民表示,這個基金發行期怎么要三個月久?有必要這樣嗎?也有基民跟帖產品賣不掉,募集期自然長,這種同質化產品就沒必要發,看好的買市面上交易的就可以、
有基民表示,在金價走高的帶動下,多只黃金類ETF漲幅超過10%,黃金板塊個股表現出較強走勢。對于近期金價的大幅上漲,不少觀點認為,背后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是社會避險情緒的提升。黃金正是通脹避險利器,該基金上市短短數月又匆忙清算,那發行新基金的目的又是什么?年底沖業績?業界往往認為,權益投資更能體現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基民也需要實實在在的看到業績才會愿意持有。因此,平安基金在權益方面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興證全球換帥,引發興業系萬億金融帝國的戰略深水區博弈?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是“興業系”金融版圖內部治理調整的縮影,更折射出這家深耕福建30余年的金融集團在行業變局中的戰略抉擇。信達澳亞馮明遠基金規模遭腰斬,高位持有贛鋒鋰業被質疑
信達澳亞基金業績“滑鐵盧”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信達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