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爾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對賭風險即將消除
近日,據港交所披露,瑞爾集團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士丹利、瑞銀為聯席保薦人。
瑞爾集團專注于口腔醫療服務,自成立以來得到了淡馬錫、啟明創投、高盛、高瓴資本等知名機構的加持。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人對口腔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口腔醫療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預計中國口腔市場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將按19.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將于2025年達到2998億元。
瑞爾集團曾在2021年7月1日首次遞表,但招股文件已于2022年1月1日失效。如今再度遞表后通過港交所聆訊,距離登陸資本市場又近了一步。
沖刺港股牙科第一股
成立于1999年,瑞爾集團是一家提供高端口腔醫療服務的企業,旗下擁有高端品牌瑞爾齒科和中端品牌瑞爾口腔。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爾集團在中國15個主要一二線城市運營111家醫院及診所,提供中高端口腔護理服務,擁有882名資深牙醫。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國口腔市場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757億元增加至202年的119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6%。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市場規模將按19.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將于2025年達到2998億元。
在千億的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瑞爾集團提供了包括普通牙科、正畸科及種植科等口腔醫療服務,過往10年當中,瑞爾集團服務患者約740萬人次。
此外,瑞爾集團用戶的復診率也比較客觀,在2019、2020及2021財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瑞爾集團的忠誠客戶復診率分別為42.1%、41.4%、45.8%及47.6%。
在2019、2020及2021財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瑞爾集團來自普通牙科的收入,占總收入的55.9%、54.0%、54.7%、54.2%及53.3%。來自正畸科的收入,占總收入的20.6%、22.3%、22.6%、24.6%及23.7%。來自種植科的收入,占總收入的21.4%、21.5%、19.8%、18.7%及20.7%。
招股書顯示,按2020年的總收入計,瑞爾集團是中國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最大的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且按同期的收入計,公司亦是中國整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第三大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
IPO前,鄒其芳為瑞爾集團的創始人及最大股東,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Elbrus Investments)持股10.88%,為瑞爾集團最大機構股東。同時,Total Success Investment Ltd.持股10.32%,高盛持股8.24%,KPCB(凱鵬華盈)持股6.35%,啟明創投持股5.54%,高瓴資本持股5.13%。
對賭失敗,二次遞表,瑞爾集團的憂慮
值得注意的是,瑞爾集團曾與投資人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假如公司2021年12月31日前未能實現公開上市,則優先股持有人可以要求公司贖回這部分優先股。顯而易見,瑞爾集團并未能完成這一目標。
在首份招股書失效后,瑞爾集團立即遞交了新的招股書。而今在新的招股書中,這贖回日期修改為了2023年12月31日,對賭的風險也即將消除。
在2019財年至2021財年,瑞爾齒科營收分別為10.80億元、11.00億元與15.1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3.04億元、3.26億元與5.98億元,合計虧損超12億元。
雖然瑞爾集團營收體量大,且營收增長迅速,但同時也承受著巨額虧損。
對于持續擴大的虧損,瑞爾集團表示,主要由于有關期間內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債券及權證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以及公司產生的若干一次性開支的影響。
不同于眼科醫療行業愛爾眼科一家獨大。中國口腔服務市場較為分散。縱觀口腔醫療領域,目前還未出現出現占據絕對優勢的大玩家,口腔醫療的細分賽道,還存在著諸多機會,資本的角逐也愈發激烈。
如今的瑞爾集團,一方面面臨著虧損加劇以及資不抵債的風險,另一方面還有牙博士、中國口腔醫療等競爭對手在資本市場的加速進軍,能否順利搶占“港股牙科第一股”的稱號,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猜你喜歡
全病程管理服務平臺微脈完成2億元D輪融資
本輪新增融資方為信銀投資、求是資本、余杭區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德清縣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嘉興市南湖股權投資基金,老股東源碼資本、千驥資本、元璟資本繼續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