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捧背后,拆解商湯科技的底層發展邏輯
守得云開見月明,在美國的多番制裁下,商湯科技終成功上市。
上市后,二級市場的反饋比較積極,2021年12月30日,商湯開盤一度飆升23%,12月31日,商湯科技漲幅超30%,2022年1月3日,商湯再度大漲41%,收盤報收7.75港元/股,1月4日市場趨于冷靜,漲幅5.81%,報收8.2港元/股,1月5日,受港股大盤影響,商湯股價稍有回落,報收于6.97港元/股,總市值2319.78億港元。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戰勝微軟、谷歌奪得多項冠軍
二度被制裁堅持上市
商湯科技上市前夕被美國加入制裁名單已不是新鮮事,所幸的是,兩度被制裁,商湯科技兩度突圍,終于成功踏上資本市場,拿下“AI第一股”。
所謂二度制裁,先是2019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依圖科技、美亞柏科以及頤信科技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限制從美國購買零部件。
當天商湯公開發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并呼吁美國政府重新進行審視。”隨后商湯科技對《證券日報》表示,“列入管制清單,對我們日常經營沒有重大影響。公司堅持原創技術,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微
而2021年12月10日,美國財政部以所謂“侵犯人權”為借口,狙擊商湯IPO,將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實施投資限制。
投資限制使得商湯科技上市短暫推遲,但僅經過一周,商湯科技就迅速反應,再次成功推動上市進程,終于在2021年12月30日成功在港交所掛牌。
業內認為,美國兩度制裁商湯科技,意在限制其發展,或許與其深厚的科研實力與香港、內地兩岸共同合作的背景相關。
2014年6月,商湯科技還未正式成立之前,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湯曉鷗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DeepID系列人臉識別算法,以高達98.52%的準確率,超越Facebook同期發表的DeepFace算法,創下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準確率,突破工業化應用紅線的記錄。
這次技術突破讓湯曉鷗及其團隊一戰成名,而在這之前,團隊也早已有了一定的積累。2011年–2013年,該團隊在全球計算機視覺ICCV/CVPR頂級會議中發表有關深度學習的論文共計14篇,而當時類似的頂級論文總數也不過區區29篇。
也是在此次技術突破之后,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注意到了這支團隊,并即刻趕赴香港,拜訪湯曉鷗。這次見面后,IDG資本于同年11月7日豪擲數千萬美元助力湯曉鷗團隊走出實驗室,這便是商湯科技的A輪融資與開端。
2015年12月,年僅1歲的商湯科技在“ImageNet 2015國際計算機視覺挑戰賽”中獲得檢測數量、檢測準確率兩項世界第一,成為首個奪冠的中國企業。
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標桿,“ImageNet計算機視覺挑戰賽”最早誕生于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李飛飛的一篇論文中,ImageNet作為業內頂級賽事,選手均是來自世界頂尖級別,如微軟、谷歌、Facebook、百度等,商湯的勝出絕非易事。
例如,物體檢測是ImageNet視覺挑戰中最難的任務,它要求AI從四萬張圖像中準確檢測出200類物體的具體位置。
2014年時,該項任務湯曉鷗團隊的檢測率為40.7%,谷歌為43.9%,2015年湯曉鷗團隊將此項成績大幅提高至50.3%,超越谷歌,達到全球最高檢測率。而這一成果也是目前世界上在ImageNet挑戰中所獲得的最高記錄。
一年后,商湯科技在ImageNet 2016挑戰賽中續延輝煌,一舉攬下物體檢測、視頻物體檢測和場景分析三項冠軍,奠定行業地位。
自成立以來,商湯科技已在各項全球競賽中獲得70多項冠軍,發表了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商湯科技也隨之一路飛馳,成為全球最大AI獨角獸。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博士在上市致辭中表示,“商湯人始終堅信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帶來增量價值,必將推動普惠和公平的智能時代到來。”
13輪融資52億美元
人工智能專利及專利申請8000+
頻頻在頂級賽事中嶄露頭角,給商湯科技帶來的不僅是知名度的提升,還有各路資本的青睞。
愛企查顯示,自2014年10月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先后完成了13輪融資,除公開招股認購外,IPO前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億美元(約合331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融資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
其中,IDG資本、高通創投、阿里巴巴為商湯科技“常駐”投資方,多次參與商湯科技融資。
先是2016年4月,由明星任泉、李冰冰、章子怡、黃渤、黃曉明等聯合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Star VC。對商湯科技進行了獨家A輪投資。
緊接著半年后,總計1.2億美元的B輪融資也順利完成。IDG、Star VC跟投,鼎暉和萬達加入。這一融資額當時超過了1億元B+輪融資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風頭一時無兩。
此后的B+輪融資,賽領資本、中金公司等十幾家著名投資機構加入,融資總計2.9億美元。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又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融資記錄。伴隨著這筆融資,商湯科技成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還被稱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
僅僅一個月后,公司就又獲得了老虎基金、銀湖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的6.2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9月,再次獲得軟銀中國的10億美元投資。
讓商湯科技獲得資本青睞的原因當然不止于此,事實上,作為AI企業,商湯科技的原創能力也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自成立以來,商湯科技在全球競中已獲得70多項冠軍,發表了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并擁有8000多項人工智能專利及專利申請。
(來源:商湯科技《招股書》)
所布局專利涉及的技術領域也十分廣泛,包括圖像處理、目標識別、模型訓練、智慧醫療、智能駕駛、智能硬件、智慧交通等。
除了在國內布局,截至2021年8月底,商湯科技海外專利資產累計也達4471件,涉及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迪拜、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地區。
通過大量的專利技術,商湯科技不僅擁有高價值的專利資產組合,還能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商湯科技知識產權執行總監高琛顥表示,“從知識產權層面看一個高速發展的AI企業,它呈現出來的典型趨勢和指標之一是‘每年專利申請量翻番’。在商湯,高度重視圍繞算法、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全面知識產權布局。”
智慧城市賦能國內外119座城市
說到“AI第一股”,往往講研發、講投入,可是被資本、專業人士等人掛在嘴邊的AI概念到底是什么?
實際上,AI概念的火熱與其人們生活的接近性息息相關。例如在機場找不到方向、在景區、在商場找不到想去的地點,打開AR掃描周圍環境,通過虛擬與現實結合的地圖指引,就可以輕松找到想去的目的地。
這便是商湯科技的AR新應用之一,沉浸式高精度導航,應用在景區、公園、商場、醫院等眾多場景。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業務涉足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慧生活以及智能汽車四大領域。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6億元、34.46億元、16.51億元。其中,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28.6%上升至2020年的39.7%。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所謂智慧城市,便是讓城市管理更智慧、更科學。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管理者面臨著人口變多但資源有限的挑戰,除了需要維護公共安全,還需要努力滿足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望。例如,人、城市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空間之間如何交互會更合理。
商湯科技為此面向智慧城市開發設計了SenseFoundry(商湯方舟城市開放平臺),城市方舟首先可用于公共設施的管理,如路邊的消防栓、井蓋、電線桿及道路標志,亦可用于公共事件的追蹤,如交通事故、火災及煙霧、緊急出口障礙、垃圾滿溢、道路損壞及亂停亂放等,以及自然災害如洪水及颶風等,對城市造成的影響分析及后續救災措施。
2021年10月,SenseFoundry商湯方舟城市開放平臺的行業產品還助力成都12條地鐵線路、287個站點、8500+個閘機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千萬級客流無感通行。
截至 2021年6月30日,商湯SenseFoundry方舟城市開放平臺已經在國內外119個城市部署和提供服務,其中包括11座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
在智慧商業方面,商湯SenseFoundry-Enterprise(商湯方舟企業開放平臺)可應用于實現互聯、高效及可擴展的企業運營,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業務成果。該平臺能夠以免代碼、模塊化、靈活及可擴展的方式部署,可應用于包括制造、基礎設施、交通、商業空間管理、住宅物業管理及金融服務等大量行業中。2021年上半年,這一平臺已經服務635個智慧商業客戶。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例如: 在中國一汽集團。金屬沖壓工藝中,質量控制檢查員難以識別多種不同金屬零件中發現的小缺陷。傳統的檢測過程耗時且缺乏一致性。商湯企業方舟能使客戶在6到12秒內自動檢測超過34種缺陷,檢測率超過99%。并且,企業方舟集成于現有生產在線,能夠高穩定性地全天候運行。商湯的實時檢測功能進一步幫助客戶實時識別裝配線的缺陷或故障,避免生產流程中斷及產品缺陷帶來的潛在損失。
在制糖廠,廣西泛糖科技經營1060萬畝的甘蔗田及67家糖廠。傳統檢查員主要依靠個人經驗來檢測甘蔗中的雜質,如甘蔗皮、葉、根。為實現自動檢查,商湯通過部署企業方舟來規范質量控制流程。可以自動檢測各種雜質,能夠實現90%以上的檢測率。商湯的軟件平臺將之前的人工檢測變革為自動檢測,檢測效率大幅提高67%。
此外,商湯科技還將方舟企業開放平臺應用到了自己的辦公大廈里,開發了“新洲之窗”,讓辦公樓變身“聰明的樓”,做到有求必應的同時,實現了主動的智能服務。
舉例來講,大廈的食堂每天為2000人左右的員工提供餐飲服務,就餐排隊的問題就成了影響就餐體驗的最大問題。
而新洲之窗就可利用自身技術,對排長隊和餐桌空余數量進行實時的檢測,預測接下來的排隊長度和取餐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同時為員工推薦合適的就餐時間。以此實現錯峰就餐,提升就餐體驗。
除了食堂,“新洲之窗”已經落地的智能化服務還包括衛生間、報事報修、智慧零售、智慧通行、掌上停車、綜合安全、萬物檢測、綜合導航等場景。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這聽上去似乎很日常,感受很細微,常人也很難察覺到其中的商業價值。但套用視頻博主“何同學”所說,“人對未來的預測都跳脫不出當下技術和思維的限制,5年前,大多數文章都沒預測到,4G栽培出了移動互聯網這棵參天大樹,那么5G這片更肥沃的土壤里,會開出什么樣的花,我相信還是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我現在最大的期望,就是當他5年后再打開這個視頻會發現,速度,其實是5G最無聊的應用。”
AI行業也是如此,通過AI對百業進行賦能,使其更方便、更快捷似乎是當下最直觀的感受,但在這之后會培育出何種行業和場景還無人能知。
猜你喜歡
“多核驅動”,阿里巴巴正組成史上最強高管陣容
從當前管理層狀況可以看出,當下的阿里巴巴集團相較張勇時代的最大變化,是從“單核驅動”走向了強有力的“多核驅動”。阿里2025:財年收入超9963億、凈利潤同增77%!張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