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鐳鏌科技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經緯創投領投
近日,鐳鏌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創投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跟投,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鐳鏌科技3D打印粉末材料、打印設備核心部件研發以及智能化打印服務中心產能的進一步擴大。
談及投資邏輯,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表示:“藍馳創投是鐳鏌科技的首輪投資方,在較早的階段通過深度的行業研究發現了傳統的模具制造行業的諸多痛點,與可以用3D增材技術去重新定義這個巨大行業的機遇。鐳鏌團隊在3D金屬打印技術與模具制造的應用領域深耕多年,在模具3D打印領域已經形成了“創新材料+工藝+設備+服務”的很高的系統性核心技術壁壘和閉環價值,真正意義上的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跨越鴻溝”并體現出很強的成長性。藍馳將持續支持鐳鏌團隊通過開創性的技術革新去重新定義模具產業,我們深度看好鐳鏌在成為行業領先者的同時,也將會可以作為業界引領模具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優秀廠商向全球客戶和市場輸出高附加值的模具工業產品和解決方案。”
鐳鏌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業內領先的模具3D打印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3D打印技術在模具行業的深度產業化應用。創始人張國良,本科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于復旦大學,擁有多年的制造業經驗,自2012年進入3D打印行業開始創業以來便一直在探索3D打印在模具行業的應用。
雖然鐳鏌科技的3D金屬打印模具現在已經成功在很多行業客戶場景開始批量化投入生產和使用,但在早些年開始用3D打印制造模具時,曾遇到過一系列的技術問題,比如打印的模具表面拋光性能無法滿足用戶使用要求,打印過程中或用戶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模具開裂、隨形冷卻水路會生銹和堵塞等等問題,這些技術上的風險在當時對于模具用戶而言是無法接受的。
另一方面,當面臨模具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需求時, 3D打印模具在當時無論是從打印設備的尺寸效率、打印材料的品類性能還是打印工藝的選擇方面都顯得難以滿足用戶需求,3D打印多樣化的價值呈現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最后,成本問題一直以來是3D打印技術產業化應用的巨大障礙,相對于傳統制造工藝動輒2-3倍的高昂成本,也讓模具用戶對新技術望而卻步。總而言之,風險、價值與成本,是3D打印模具實現產業化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目前,鐳鏌科技已經率先順利走完了模具3D打印應用從0到1的技術與市場開發階段,已成功進入諸如蘋果、華為、小米、谷歌、Facebook、寶潔、歐萊雅、海天、奧克斯空調等近3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商的模具產業鏈,在TWS耳機、AR/VR眼鏡、智能音箱、電子煙等熱門電子產品以及化妝品包裝、醫療耗材產品、汽車內飾件等產品上實現了3D打印模具的批量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