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本賺吆喝的VC/PE越來越多,2021最慘IPO誕生
2021年,IPO盛宴在繼續。
2021年上半年,美股市場共有35家中國企業IPO,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較2020年同期增長119%和373%;香港市場共有47宗IPO,比2020年同期翻倍;A股市場上半年共有245只新股上市,比2020年同期增長108%。
IPO的數量之多,用一位LP的話來說:“這一年的業績能頂過去三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IPO盛宴中,賠本賺吆喝的VC/PE也越來越多了。日前,有“泡沫預言家”之稱的傳奇投資人格蘭瑟姆接受采訪再次發出“寒冬警告”,稱史上最長牛市瀕臨終結。話音未落,中概股開啟了兩日暴跌。
不知不覺間,2021年以來上市的中概股破發率已經超過60%,流血上市也又一次重現江湖。周期,又要開始輪回了嗎?
破發潮來襲,美國韭菜也學乖了?
“腦袋嗡嗡的!”2021年7月6日、7日,中概股集體打出一波連跌COMBO,讓某球上的股民直蒙圈。
在這輪集體大跌中,今年上市的新股淪為重災區。知乎兩天跌去20.7%,叮咚買菜跌去9.1%,怪獸充電跌去8.8%,滴滴、滿幫、Boss直聘,更是分別跌去了23.3%、10.6%、11.8%。
2021年是中國VC們“前所未有發財的一年”(某VC大佬語),IPO數量多、行情好。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7月5日止,今年有36家中概股IPO。而經過連日大跌,它們破發率已經在60%以上。
這份破發名單上有滴滴、滿幫、水滴、怪獸充電、知乎、每日優鮮等一眾獨角獸和“第一股”。其中破發幅度最大的是水滴籌,股價已經腰斬;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上市兩周來股價較發行價已經下跌38.6%。
一句話:美國韭菜也開始抗拒被割了。
不僅是美股市場,在港股,嗶哩嗶哩、京東物流、奈雪的茶、小鵬汽車等明星股也盡數破發。很多股民被“打新二連跪”、“三連跪”虐的死去活來。
2021年的中概股,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陰晴不定。年初的中概股股災,曾極大的打擊IPO熱情。3月29日B站港股二次上市首日即破發,陳睿回應稱:“能夠順利上市已經算成功了,大的形勢比較差。”沒想到,緊接著就是兩個多月的強勢上漲,直到進入7月份之后崩盤式下跌。
流血上市再現江湖,部分VC虧掉一半本金
經過7月的大跌,好久不見的流血上市,再次來到VC/PE們面前。
上一次的流血上市潮還要追溯到2018-2019年,以小米的流血上市為標志。當時金融壹賬通、優信二手車等眾多獨角獸都是以估值腰斬的方式完成上市的,場面慘不忍睹。如今,類似的情景開始再一次出現。截至7月8日,每日優鮮、滴滴、怪獸充電等公司股價均已低于上市前在一級市場融資的價格,也就是出現了估值倒掛。
6月25日,每日優鮮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3美元/ADS,市值約30億美元。作為“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的IPO備受關注,據稱認購火爆。但上市首日,每日優鮮即暴跌25%。兩周過去,每日優鮮股價已下跌至8美元,僅相當于發行價的60%。
每日優鮮的發行價定的并不高——與上市前融資的價格相比的話。早在2018年每日優鮮的E輪融資中,騰訊參與跟投,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E輪融資的價格約折合12.8美元/ADS,與IPO時的發行價相當。2019年-2021年的三年間,每日優鮮進行了7次融資,均為F輪。曾有報道稱每日優鮮的F輪估值超過30億美元,這一數字應是準確的。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F輪融資價格約合15.8美元/ADS。也就是說,每日優鮮IPO的發行價明顯低于2019年F輪融資的價格,是典型的流血上市。
按每日優鮮目前8美元的股價,E輪之后的投資者全部處于浮虧狀態(E輪之前的融資數據未披露),F輪投資者虧損幅度更是高達49%,幾近腰斬。每日優鮮當屬2021年到目前為止的最慘IPO。
另外兩只估值倒掛股,滴滴的最后一輪投資者軟銀愿景基金浮虧約6%;怪獸充電的最后一輪投資者淘寶中國,浮虧約5%。
盛宴何時散場?
流血上市的出現,說明二級市場又一次看不懂一級市場給獨角獸的估值了。實際上,即便剔除估值倒掛的公司,對于投資階段偏后的機構來說,2021年以來上市的獨角獸帶來的收益率整體而言也并不太高,很多機構的收益率只是個位數而已。
2021年IPO的獨角獸股價表現(部分)
在以上7只今年IPO的獨角獸中,三家估值倒掛,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回報倍數達到1倍。
在每日優鮮破發之后,緊接著上市的叮咚買菜縮減了融資規模,力保上市首日未破發。但叮咚買菜23.5美元的發行價,與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23.3美元的價格相差無幾。這樣的IPO恐怕很難令后期投資者興奮。二級市場的不買賬,會傳導至一級市場嗎?
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一級市場幾乎人人都在喊貴,表示“中后期項目已經不敢下手”,但估值水平還是像脫韁野馬一般蹭蹭往上漲。一位關注消費賽道的投資人向投中網形容市場的瘋狂:有些項目報出的價格讓人覺得看不懂,大家都說太貴了,但一兩個月之后它還是很順利的拿到錢了。在2020年,一二級市場的行情是聯動的,而到了2021年之后,二級市場上消費股普遍從高點腰斬了,這并沒有讓一級市場的熱情有所冷卻。
不光是消費,半導體、生物醫藥、IoT、新能源、自動駕駛等等幾乎所有熱門賽道均是如此。謹慎的投資人開始關注安全邊際。一位生物醫藥領域老牌機構的合伙人向投中網表示,他在內部的要求是“打五折”,然后再看值不值得投。
在資本催化下,獨角獸的數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根據CBInsights的數據。截至6月24日,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為729家。較一年前的478家激增了53%。長城戰略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則顯示,2020年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再創高峰,達到425家,增加248家。進入2021年,截至5月31日新晉潛在獨角獸企業70家。
問題來了,這些獨角獸將來能否被二級市場接得住?流血上市的冒頭,不是一個好消息。
猜你喜歡
奧克斯沖IPO:38億分紅掏空利潤池,能否擺脫低端鎖定魔咒?
奧克斯需要的不只是IPO募資的資本助力,更需要一場從價格顛覆者到技術引領者的基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