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習室還好好的活著,沒有資本介入的這一年
去年此時風頭正盛的共享自習室,今年過的咋樣了?
共享自習室爆火一年后,有人關店轉讓離場,有人在加速跑步進場。
拿最熱的北京市場來看,今年下半年開始,北京自習室市場再次進入紅海混戰。截止目前,北京的共享自習室已經遍布各個城區,總量共有140多家。其中,超過六成的自習室開業時間晚于2020年7月份,有70多家自習室的開業時間還不足4個月。
一年前,我們曾實地走訪了10多家自習室,并發布了《親測10家共享自習室后,我們發現了一些不能說的秘密》、《自習室開店攻略:800%收益率,選址最最最重要 | 沙龍筆記》、《學霸的時間生意:北京每天新開三家,自習室半年就成紅海》等一系列文章。
近日,為了解共享自習室生存現狀,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再次走訪,跟自習室的老板們聊了聊。
關于年初的疫情,不同時間段進場的自習室創業者對此秉承不同的態度。
一位疫情前進場的自習室創業者選擇了退出。在他看來,上半年因為疫情,加上北京疫情二次復發,當時自習室開的門店越多虧損越厲害。
也有外地的自習室創業者表示,自習室絕對是從疫情當中受利的行業。青島的正壹自習室,四月份人流量還一般,五月份人就很多了,老板緊接著在六月份開了第二家店,九月份開了第三家分店。
但無論是資深玩家還是新手小白,大部分的自習室創業者已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明年自習室行業將會迎來大洗牌。
有一位自習室創業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自習室只是投資門檻低,不代表運營門檻低。”在他看來,一些入場前沒有冷靜測算過的自習室,以及一些兼職做的自習室可能會逐漸退出。
01
新選手跑步進場 ,自習室再陷紅海混戰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風頭正盛的自習室瞬間跌入低谷。
在疫情期間,自習室屬于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創業者拿不到補貼,申請貸款又不夠格,開門更是遙遙無期。(參考研習社此前報道《「被迫營業」的自習室:補貼拿不到、貸款不夠格,再不開門就撐不下去了》)
彼時自習室還處于“再不開門就會死”的危險處境。然而,半年后,共享自習室不但沒有死,反而像雨后春筍一樣在繼續冒出來。
“疫情期間關掉了大半部分的自習室,但短短幾個月,北京的自習室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量,現在基本上是每周新開3家。”學霸時間創始人吳云觀察到。
我們發現,目前北京的自習室可謂是遍地開花,很多非核心商圈也開起了共享自習室。
根據大眾點評數據,北京目前的自習室數量已達到149家。從開業時間來看,有71家自習室是今年9月份以后開業的,超過六成的自習室開業時間晚于今年7月份。
圖:北京各城區自習室分布情況
(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制圖)
從城區來看,目前北京的自習室已經遍布各個區,朝陽區和海淀區的自習室數量最多,兩大城區的自習室數量接近全北京的六成。
除了自習室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自習室扎堆現象愈發明顯。早在去年,位于大望路的SOHO現代城就匯集了5家自習室。這一現象,在2020年得到了延續。
目前,位于東直門的宇飛大廈一棟樓匯集了阿蒙自習室、蝸牛自習室、守約共享自習室3家自習室,其中有2家是同一個老板(新入場),另外還有一家是蝸牛自習室的分店。
老玩家時分自習室所在的藝海大廈,下半年又新開了兩家自習室,競爭愈發激烈。
“最近有些人在盲目開自習室,不知道為何他們扎堆,可能是覺得生意好吧。”共享自習室創業者王蒙稱。
連鎖店自習室的數量也在悄然增加。
一年前,北京的連鎖自習室屈指可數,彼時肆閱空間有3家門店,圈子空間有2家門店。到了今年,連鎖自習室數量驟增,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擁有2家以上分店的自習室至少有17家。
一群新入場的選手正在從數量上趕超前一批的從業者。
麥芒自習室憑借4家門店,趕超肆閱空間,成為北京門店數量最多的自習室品牌。而麥芒自習室還有兩家自習室尚處于籌建過程中。
圖:麥芒自習室晚九點的預約情況
麥芒自習室4家門店的開業時間均在今年7月份以后。而坐擁3家自習室的藍鯨24H自習室第一家門店的開業時間是今年8月。
剛開業就趕上疫情的DayDayUp自習室合伙人劉聰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很多比我們開業晚的或者和我們開的時間差不多的自習室現在已經有兩三家門店。”
據了解,DayDayUp自習室近期也在做市場調研,計劃開第二家自習室。“由于疫情形勢一直不明朗,加上沒有找到合適的房源,所以我們遲遲沒有下手。”
圖:DayDayUp自習室
然而,在新玩家跑步入場之際,上一批入場的選手并非都能熬過這次疫情。
前喜鵲自習室創始人劉瀟表示,上半年因為疫情,加上北京疫情二次復發,當時自習室開的門店越多虧損越厲害。“學生回不來,哪有人去。”
今年3月,去年底才開業的“一起自習吧”選擇了關門。創始人覺得,原本營收就不是很好,也在艱難地堅持,疫情直接讓他們失去了堅持的理由。
還有一些自習室選擇了轉讓。劉瀟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自己在今年5月把自習室轉給了一位朋友。“他經營的還不錯,現在應該是大眾點評排名第一的自習室,因為他自己親力親為的能在那盯著。”
此外,飛躍島、斯是陋室自習室等自習室雖挺過了疫情,但也經歷了搬家。
圖:斯是陋室自習室
由于疫情期間無法正常運作,飛躍島自習室關掉了中關村店和太陽宮店,搬到了望京。而斯是陋室自習室此前承租的是聯合辦公,由于這家聯合辦公也在經歷行業動蕩,所以他們今年干脆搬進了正兒八經的寫字樓。
02
新玩家已實現盈利,老玩家如何破局?
隨著自習室越來越多,資歷較老的自習室老板們也坐不住了。
有趣的是,資歷較老的肆閱空間和圈子空間今年選擇了“按兵不動”,反倒是新手玩家蠢蠢欲動大肆擴張。
對于新入場玩家瘋狂拓店的現象,共享自習室創業者王蒙表示,他們太盲目了,現在大家都在打價格戰,沒啥意義。
“那些開了好幾家分店的自習室,我很好奇他們真的賺錢嗎?”
王蒙跟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透露,“我們成本控制的不錯,結果運營成本也不低。目前也就是微賺,每月差不多能實現動態平衡,對于開分店的自習室,我們也是很羨慕。”
王蒙補充道,“我們每月下單客戶量排名應該在前5%,都沒感覺多掙錢,很好奇他們為啥開那么多連鎖。”
正在籌備第二家分店的DayDayUp自習室合伙人劉聰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隨著疫情的平穩,DayDayUp自習室開始有了比較穩定的客流和收入,也逐步開始盈利。之所以考慮開第二家店是想在現有模式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安靜的學習氛圍,把DayDayUp Plus版本推出來。
今年7月才剛開業的元氣滿滿自習室創始人王弋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自己的自習室已經提前收回成本了。“由于前期投入小,自習室規模也比較小(94平方米),我之前預期一年回本,但是現在來看,基本上半年就已經回本了,因為下半年都是處于盈利的狀態。”
圖:元氣滿滿自習室
先入場的玩家在這次疫情中遭受了巨大的沖擊,顯得格外謹慎,后入場的幸運兒不僅躲過一劫,而且還享受了租金下滑的紅利,部分玩家已經實現了盈利。
在自習室這個賽道,先入場的玩家們還具有先發優勢嗎?
在DayDayUp自習室合伙人劉聰看來,自習室開的早有先發優勢,一方面自習室差異化不明顯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思想,另一方面存在已經在其他單位辦卡,即使非常喜歡一個新店也短時間內不能變更的情況。
先開起來意味著先開始積累用戶,先開始裂變,每個區域雖然都會一定的市場,但市場規模終究有限。
一位自習室忠實用戶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自己考試之前,如果找到了一個自習室,輕易不會換地兒。
但飛躍島自習室創始人榮富國持反對意見。
在榮富國看來,自習室的用戶跟圖書館用戶區別還是很大的,大部分自習室用戶是談不上什么粘性的,因為他們都是階段性的用戶,來到自習室的目的性很直接,都是為了應試,應試需求一過,就沒有自習室這方面的需求了。
目前北京自習室月卡的價格基本在1000元上下,這個價格著實不算便宜,如果沒有特別剛性緊迫的考試需求,用戶大可退而求其次選擇免費的圖書館,或者收費低一些的星巴克或者西西弗書店。
“自習室與那些頻次高、復購率高的行業比起來要艱難很多,所以自習室的運營難度更高,更需要突破這種現狀。”榮富國稱。
榮富國指出,現在很多自習室服務做的很溫馨,很個性化,但是卻不能標準化,不夠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對運營團隊中的重要角色就要求極高。未來這個角色一旦離開,就會對產品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這種頻次低、復購率低的行業中,標準化就顯得尤其重要。
為了解決產品標準化的問題,榮富國正在拿飛躍島望京新店進行試水。
據了解,飛躍島望京新店面積225平米,但只做了50個座位,而此前飛躍島中關村店125平米面積就做了50個座位。
圖:飛躍島自習室望京店
“因為行業門檻低,今年自習室是開的比較多,但是大家的產品參差不齊。我們還是想做有調性的產品,而且本身學習就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它就應該享有更好的環境和服務。”
“產品上,有的自習室就是隨便找幾張桌子外加桌面臺燈就開店了,也有的是定制化產品,那我們這次就是在定制化產品的基礎上再次做了環保、技術、交互上的升級。我們定制化桌椅的成本還挺高的,這次用的板材都是露水河板材,這種板材在國內都是標準非常高的了。”榮富國稱。
據了解,飛躍島望京店整個門店的固定資產(桌椅)加上裝修開支超過30萬元,這一成本遠高于飛躍島中關村店。后者當時裝修加上一年的房租,整體也就20多萬。
圖:飛躍島自習室望京店
榮富國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這次“下血本”目的是為了做品質,也是為了把產品標準化,為以后的發展做好模式測算。
03
明年將迎來大洗牌,繼續堅持還是轉型?
近日,去年開業的海綿自習室正在尋求轉讓。轉讓原因在于“人不在北京,所以就想出了”。
一位共享自習室創業者鄒明感慨道,“尋求轉讓的自習室又何止一家呢。”
今年這一波自習室浪潮和去年極為相似,均是在下半年啟動。然而,2020年的考試季已進入尾聲 ,自習室馬上就要進入淡季了,這些新進場的選手們能耐得住寂寞嗎?
DayDayUp合伙人劉聰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如果你想賺大錢就不要開自習室。綜合考慮房租、人力成本以及獲客成本,自習室實際回報率并不算高。獲得部分‘睡后收入'只是我們開自習室的一個很小的驅動因素,主要還是想趁年輕多做些自己感興趣并且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的青春有處安放。接下來的每家自習室我們都計劃引入一些青年投資人,把自習室做成一個交朋友的平臺、找資源的平臺。”
雖然各家自習室情況均不太一樣,但多家自習室創始人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點,最近新增用戶少了,60%左右的上座率已經是非常高的。
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近日探訪肆閱空間大望路店,前臺表示最近來店里了解的人有幾百人,然而辦卡的只有20-30人。
在沒有持續客源的情況下,壓倒自習室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房租。
自習室終歸是個小空間的運營生意,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而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房租。從本質上來說,自習室都是在為房東打工,本質上做的還是“二房東”的生意。
前述共享自習室創業者鄒明甚至戲稱,“我們都考慮集資買一套房子,這樣就不用給房東打工了。”據了解,其自習室面積在140平米左右,每個月的房租支出達1.8萬元。
除了租金問題,自習室選址也非常關鍵。能不能搶到自己喜歡的房子也看緣分。
“能不能拿到自己喜歡的房子是一個問題,可能因為我們要求比較高,看了好幾處地址總有覺得不滿意的地方。”DayDayUp自習室合伙人劉聰稱。
除了創業派系,以聯合辦公、孵化器等空間運營方為代表的聯辦派系也紛紛上線了自習室。與創業派系不同,聯辦派系具有先天的場地優勢,布局自習室可謂順水推舟。
今年以來,創富港、夢想加、易得商務中心、景大空間等聯合辦公運營商均布局自習室,不過他們大部分只是在聯合辦公的基礎上增設了自習室業務。
圖:夢想加辦公空間增設了單人共享工位
圖:創業公社旗下的默耕自習室
創業公社總裁助理蘇炳清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公司盤活空間的戰略目標已經實現了,8、9月份上座率好一些,10月份以后進入淡季就會差一些,目前日均大概有30~60個人次的學習,坪效比單純租房子要好。
一年前,我們曾組織了一次自習室沙龍《自習室沙龍:學霸的時間生意》探討聯合辦公和自習室是否會開展合作。
榮富國表示去年有聯合辦公跟自己談合作,今年就沒有了。“聯合辦公也只是尋求一部分的額外收益,而且也有自己的運營團隊,他們更傾向于用現有團隊學習去嘗試增加這塊業務。”
至于教育培訓機構,榮富國稱今年也有找上門的,但是沒有特別合適的合作機會。
這一年,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資本最終也沒有進來。
“自習室不足以吸引資本進來,資本在這個賽道跑馬圈地的貢獻不大,核心還是空間的運營能力。”蘇炳清稱。
自習室創業者王蒙也認為,“自習室確實不是暴利行業,不然為啥好多開自習室的,都轉行做品牌輸出或者軟件輸出了。”
據了解,荔枝學室、去k書自習室等多家自習室已經進行了業務轉型。其中,荔枝學室轉型做設計,賣系統,賣桌椅,賣門禁。
但是,王蒙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自己暫時沒有轉型的打算,一方面是沒有轉型的資本,另一方面,轉型也不一定掙錢。以轉行軟件輸出為例,現在業內的自習室系統挺多的,一般一年3000-4000元。
多位自習室創業者均表示,明年才是行業大浪淘沙的階段。
在一位早期自習室創業者眼中看來,“自習室市場也是一個‘圍城’。為啥這么說呢%3F因為都沒做出差異化,并且沒有資本推動,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升級。”
榮富國指出,自習室只是投資門檻低,不代表運營門檻低。今年受大環境影響,租金都有些讓步,所以新開的自習室也是非常多。每家的初衷也不一樣,有夫妻店、有閨蜜店、有情侶店,甚至還有兼職無人管理的店,其實這對行業來講不是好事,對那些一頭扎進來的個人投資者更是隱患重重。
還有一個現象是,北京大部分自習室的老板都是兼職開店。
對此,榮富國表示,員工兼職還是可以理解的,降低人工成本,但缺點就是運營模式的梳理會受到影響,未來就更別談輸出了。老板兼職的才是最可怕的,早期大家覺得能賺錢,個人投資兼職做了個自習室,怎樣都可以賺到錢。現在各種層次的自習室不斷涌現,兼職做自習室的老板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的。
榮富國推測,明年行業應該會洗刷掉一批自習室,主要是那些入場前沒有冷靜測算過的,再加上一些兼職的,可能會都逐漸退出。
(文中王蒙、王弋、劉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