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早期科技投資,聯想之星完成8億元四期基金募資
2020年10月26日,聯想之星宣布已于9月30日完成四期人民幣基金的募集,總規模達8億元。
在募資市場低迷和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聯想之星依舊逆勢實現超募。投中網獲悉,約90%的三期基金LP本輪持續跟投。四期基金LP構成質量非常高,有國家隊、科創母基金、民營資本等等,幾乎全部是市場上的頭部機構。
自三期基金首次引入外部資本以來,聯想之星繼續提升市場化資金的比例。在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看來,一只基金擁有獨立的募資能力,才是真正成熟,真正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對于脫胎于聯想控股的聯想之星來說,這一關必須過。
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伙人 王明耀
截至四期基金募集完成,聯想之星目前共管理7支、總額近35億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基金,已投資項目超過300個。接下來,聯想之星仍將專注于早期階段,聚焦于前沿科技、醫療健康和TMT三大領域。
自2015年獨立市場化運作以來,聯想之星完滿走過了第一個五年。而今四期基金正式完成募資,對聯想之星而言,意味著進入一個新征程。
抗壓堅守市場化,9成LP繼續加持
2019年啟動新一輪融資的時候,王明耀切身感受到募資市場“確實很冷”。
“市場上摸一遍就會發現,相對活躍的幾乎只有政府引導基金,除此之外都不投或者沒有資金。有數據顯示,2019年募資水平幾乎跌到2014年水平,對此我們是切身感受的。”王明耀向投中網表示。
在募資市場低迷和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聯想之星本期基金卻逆勢實現了超募。
與此同時,聯想之星也根據外部變化靈活調整了募集節奏。據悉,本期資金采取分批募集的方式,分別于2019年12月31日首輪關閉和2020年9月30日實現最終關閉。
過程雖略顯曲折,但分批募集也讓聯想之星更好抓住了投資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疫情的曲折是一個小‘利好’”,王明耀表示,“2019年底第一輪募集關閉之后,我們就開始系統布局項目,投出了一批好項目。如果由于種種原因去年年底沒有關閉首輪募資,沒有彈藥在手,我們就會錯過今年的這波項目,某種意義而言,那就是錯過了一個時代。”
成功的募資結果也離不開背后LP的大力加持。王明耀向投中網透露,約有90%的老LP在本期基金繼續跟投。
在王明耀看來,本次基金的LP陣容“非常漂亮”。“聯想之星從上百家機構進行了反復篩選,最終鎖定這些非常知名并具備持續出資能力的優質機構,機構多位于北京、上海、蘇州等創業‘富礦區’,可以與我們的基金投向完美地匹配。”王明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資環境遇冷的環境下,聯想之星依然堅持持續提升LP的市場化比例。在本次基金中,聯想控股的出資比例進一步下降,從50%降至25%,與此同時市場化LP占比升至75%。
敢于放棄“安全牌”的背后,是聯想之星對獨立募資能力的看重。在王明耀看來,一只基金擁有獨立的募資能力,才是真正成熟,真正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對于脫胎于聯想控股的聯想之星來說,這一關必須過。
“如果募資只靠某一家供給,就是‘孩子離不開娘’的感覺,根本談不上獨立和成熟。對于聯想之星而言,不僅現在要把錢募到,今后相對困難的年代里也要把錢募到,這樣才稱得上聯想之星已經成長起來了。”王明耀表示。
科技投資的“好年份”,聯想之星快速出手
從募資規模來看,聯想之星的風格依舊穩健。四期人民幣基金規模約在8億元左右,與三期基金持平。
本期基金也將繼續秉持聯想之星一貫的投資風格。就投資階段而言,早期和天使階段仍是聯想之星的主陣地。從投資方向來看,本期基金仍瞄準三大投向:一是以芯片、半導體、5G相關、人工智能相關的前沿科技方向,二是以生物技術和新藥研發為主的醫療健康方向,第三是包括互聯網及消費的泛TMT方向。
在王明耀看來,2020年資本市場迎來科創板注冊制、新進口替代、5G、人工智能全面落地等多個利好,正是科技投資“非常好的年份”。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二八效應”日益顯著,聯想之星本期基金的投資策略也有一定微調。
一是單筆投資金額上升。王明耀回憶道,早些年做投資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前,平均投資金額尚只有幾百萬元。“我們關注的都是硬科技項目,單筆融資通常都比較大,頭部項目的融資可能要到大幾千萬。現在如果還是幾百萬的投資,根本沒辦法投到一些頭部的項目,因此投資金額肯定要上升。”
二是投資標準的變化。在出手的風格上,聯想之星選擇緊跟行業發展,逐步迭代以往嚴格考量單筆額度和估值的投資打法。“以前會拼命從某些標準考量,比如單筆投資不能超過幾百萬,或是估值不能超過一個億等等,這種思路適用于整體市場估值偏低、行業比較早期的情況。如果現在還守著這個思路是一定不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迎來“好年份”的四期基金,已經實現了快速出手,截至9月30日已投項目多達16個。
投中網獲悉,已經出手的項目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一是新進口替代大背景下的芯片、半導體項目以及航天等前沿科技項目,二是隨著人工智能不斷深入落地的相關技術項目和5G落地相關項目,三是醫療類項目,主要包括新藥研發及基因技術等。
在王明耀看來,聯想之星此次的快速出手,實則是聯想之星在隊伍建設、行業研究等多年深耕的結果。“新進口替代、5G相關、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醫療健康等,這幾個主題跟我們當初的預期一模一樣。今年我們的出手比往年都要快,這就是我們前期做了準備,現在得到驗證的結果。”
五年市場化成果頗豐,做早期科技投資的堅守者
經過了積累和試煉的聯想之星,已經開始迎來收獲的季節。
聯想之星的三期基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三期基金投資的約50個項目中,多達70%的項目在第二年獲得下一輪融資,基金整體的IRR達到近30%的水平。
更加亮眼的是,盡管三期基金的投資期限還不算長,但已經跑出了一系列優質的“明星項目”,如單光子傳感器芯片公司靈明光子、基因編輯醫療公司啟函生物,骨科技人工智能公司長木谷、啟蒙教育服務商唱唱啟蒙英語等。
對于剛剛完成募資的四期基金,王明耀期待著更多的明星項目和更快的回報速度,同時表示“信心滿滿”。
拋開“好年份”的外部環境,聯想之星的底氣來自日益扎實的隊伍和充足的彈藥加持。脫胎于聯想控股的聯想之星,開展投資業務至今已十余年時間。從“千頭萬緒”的從0到1,到逐步積累起優秀的投資隊伍和日益雄厚的“家底”,王明耀直言:“聯想之星經歷了所有的陣痛,但走到今年開始真正有了信心。”
“歷史上投資的很多項目都收到了回報,這些資金可以馬上變現,使得我們手頭有足夠的資源和資本把優秀的投資人才更好地留下來,并作出更加長遠的打算,這就是我們信心底層的原因。”王明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獨立市場化運作之際,聯想之星開始制定為期五年的中期戰略,2020年正是該戰略的收官之年。從“草創階段”的探索,到逐步實現的“穩固”,聯想之星的中期戰略已經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目前,聯想之星已經成長為擁有7支基金,管理規模近35億人民幣的早期投資基金,已投資項目數量超過300個。
而對于下一個五年,王明耀期待著聯想之星可以實現“騰飛”。
“希望在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能更好、更系統地提升募資水平,基金規模可以適當擴大和延伸,從而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循環”,王明耀表示,“尤其在偏早期科技投資的領域,可以把影響力和地位夯得更實,對優秀的投資人才以及優質的創業者和LP形成吸引。”
身處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資本市場,面對著比以往更大的機會和挑戰,聯想之星依舊堅守早期投資的陣地。
“如今,優秀的創業者越來越多了,現在比十年前更應該做早期”,王明耀直言,“聯想之星的市場在特定的領域里,我們有自己的根據地,有自己的觸角,有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日后會不斷提煉我們的打法,提升我們的認知,把自己的事做得最專業,堅持做早期科技投資的堅守者。”
猜你喜歡
打造消費級AI機器人,“X-ORIGIN-AI”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
由東方富海領投,聯想之星、金鼎資本跟投。ENSEM完成A+輪融資,專注AI科技賦能創新藥研發
本輪所籌資金將會持續用于 Kinetic Ensemble? 平臺發展及管線推進。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廠商莒納科技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聯想之星領投
目前,莒納科技正在與產業基礎條件優秀的地區合作設立運營中心和區域機構,助力地方氫能科技產業發展并積極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