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第一股保殼戰:110億負債待解欲重整自救
在“白銀第一股”*ST金貴頭上懸了一年的一把“大刀”終于有了要被放下的跡象。
8月23日晚間,*ST金貴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控股股東通過債權人簽訂了附條件生效的《債務轉移暨股東代償協議》,各方同意,自法院裁定受理公司司法重整之日,公司對債權人的標的債務轉移由控股股東代為清償,用以抵消控股股東欠付公司的等額占用資金。
據公告顯示,截至8月23日,公司及控股股東曹永貴已經與19家銀行或非銀行債權人達成了合計10.139億元的債務轉移協議,這就意味著,曹永貴非經營性占用的10.138億元上市公司資金已經全部達成解決方案。
受此消息影響,8月24日,*ST金貴開盤即漲停,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1.95元/股,漲幅為4.84%,總市值18.73億元。而在此之前,*ST金貴股價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不過在法院裁定前,公司能否進入司法重整程序仍具有不確定性。
(圖源:金貴銀業官網)
靠“白銀第一股”登頂郴州首富
公開資料顯示,*ST金貴全稱為郴州市金貴銀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貴銀業”),是一家以生產經營高純銀及銀深加工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曾是當地的稅收大戶,后于2014年登陸深交所,被外界稱為“白銀第一股”。
*ST金貴的故事與其實控人曹永貴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成也曹永貴,敗也曹永貴”。
公開資料顯示,曹永貴出生于1962年,他的家鄉郴州市永興縣是外界公認的“中國銀都”。
據悉,永興縣的白銀產量約占全國的1/4,曾連續十余年穩居全國第一大白銀生產縣,但該縣境內沒有銀礦,全靠一門傳承300多年的金銀回收冶煉工藝“無中生有”,從廢氣、廢渣、廢液中提煉金、銀、鉛、鉍等貴重金屬。
1994年,時年32歲的曹永貴進入到永興縣金銀冶煉廠工作,開始了與白銀的緣分。僅短短兩年后,他就成功當上了郴州另一個區——蘇仙區一家金銀冶煉廠的廠長,并在此后幾年間歷任郴州市有色金屬加工廠廠長、郴州市金貴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現名為“郴州市金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2004年,在進入冶煉行業十年后,曹永貴正式創立金貴銀業,并在第二個十年的分水嶺,即2014年成功將金貴銀業推向資本市場,使其一舉奪下“白銀第一股”稱號。
曹永貴自己也獲得了實打實的財富。數據顯示,金貴銀業上市當年,曹永貴夫婦就以21億元身家首次登上胡潤百富榜,排在榜單第1104名,此后更是連續多年盤踞于各類富豪榜上,并在2017年以41億元身家登頂郴州首富寶座。
對于金貴銀業之后的發展目標,曹永貴曾不止一次放言,要“打造百年企業,創建白銀帝國”。然而,在近幾年的故事中,曹永貴顯然正在與這個目標漸行漸遠。
(圖源:金貴銀業官方微信公眾號)
實控人違規占用10億資金被限制消費
上市后,金貴銀業也曾迎來營收規模的“大爆發”,2014年至2017年,其營收規模節節攀升,一路從開始時的42.97億元,增長至了最高113.03億元,營收增速始終保持在20%到40%左右的高水平。
自2017年達到歷史最好業績后,金貴銀業的業績就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2018年至2019年,其分別實現營收106.57億元、61.99億元,同比下降5.71%、41.83%,而歸母凈利潤在2018年同比減少53.27%,變為了1.18億元,2019年更是直接巨虧43.49億元,將以往年度實現的凈利潤虧了個精光。
(圖源:金貴銀業官網)
急轉直下的業績背后,是金貴銀業接連不斷的“暴雷”。實際上,早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金貴銀業就陷入了大股東質押危機,但真正壓倒“駱駝”的,還是曹永貴大規模違規占用金貴銀業資金的“暴雷”。
據2019年中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金貴銀業賬面僅有12.10億元貨幣資金,而曹永貴占用的資金就高達10.14億元,約為貨幣資金的83.3%。
這個“大雷”一經點燃,便迅速引發金貴銀業資金流動性承壓、債務違約、訴訟纏身、慘遭重組、被立案調查等連環炸彈,金貴銀業股票也因此在2019年10月9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由“金貴銀業”變為了“ST金貴”。
但更糟糕的顯然還在后面。2019年12月,因不能清償3069.30萬元的到期債務,金貴銀業被債權方湖南福騰建設有限公司申請重整。2020年4月,金貴銀業又因2019年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由“ST金貴”變為“*ST 金貴”。
最為關鍵的是,如果金貴銀業2020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繼續為負值,其股票將自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之日起暫停上市。而一旦重整失敗,金貴銀業將面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股票也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公司岌岌可危,曹永貴本人更是深陷窘境。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中,其還以22億元身家排在榜單第1644位,到2020年,其已經是擁有約50條被執行信息的“失信被執行人”和“被限制消費人員”。
與此同時,據金貴銀業8月21日的公告顯示,曹永貴所持有的股份已經再次被100%輪候凍結,凍結時間36個月,約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1.37%。
110億元負債欲靠重整自救
金貴銀業仍然在嘗試“自救”。
就目前來看,曹永貴違規占用的10.14億元資金已經通過債務轉移找到了解決方法。與此同時,金貴銀業也在試圖通過出租廠房等資產來盤活閑置資產,回籠資金。
據金貴銀業7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董事會已經在6月2日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同意金貴銀業將廠房、土地使用權、生產設備、相關配套設施、注冊商標、生產工藝和專利技術等生產相關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出租給湖南立業貴金屬有限公司使用,租賃期限5年。
但這些相比起金貴銀業的巨額債務,仍然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據2020年一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金貴銀業的負債為110.56億元,較之2019年12月底減少2.85億元。
也因此,重整或許是金貴銀業的一個機會。金貴銀業相關人士告訴AI財經社,“接下來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重整上面,因為公司債務比較多,可能還是需要靠重整解決”。
不過,據該人士透露,目前,法院還未受理債權人對金貴銀業提起的重整申請,公司能否進入司法重整程序尚具有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未解的債務,證監會于7月4日下發的對金貴銀業及其曹永貴的立案調查通知也為金貴銀業的“保殼之戰”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如公司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且違法行為構成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金貴銀業在公告中表示。
受此消息影響,金貴銀業股價曾一度下挫,跌至近三個月最低點1.26元/股,較一年前的8元左右一股跌去84.25%,市值縮水約60億元。不過,就目前來看,雖然其股價已經緩慢回升至了最新1.95元一股,但較之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仍然有較大差距。
此外,在業績上,據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金貴銀業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0億元到15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3795萬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猜你喜歡
湖南郴州前首富身陷債務泥沼,名下資產遭拍賣
6月22日,據阿里拍賣消息,7月19日10時至7月20日10時,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在阿里拍賣平臺公開拍賣ST金貴(002716.SZ)約9860.88萬股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