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ClubHouse有戲嗎?朱嘯虎周亞輝等大佬們給出了答案

        獵云網湯圓圓2021-02-22 09:43 大公司
        我們不用討論中國會不會有ClubHouse,一定會有的,關鍵是誰做成。

        此前,ClubHouse一夜爆火、一碼難求,可謂是賺足了眼球。與此同時,人們也開始討論復刻一個中國版ClubHouse可能性。

        春節前,映客旗下音頻社交新產品“對話吧”火速上線,并迅速在社交媒體刷屏。2月20日晚,朱嘯虎、蔣昌建、周亞輝、奉佑生、杜永波等業內大咖對話吧App上,探討“在中國能做成一個Clubhouse嗎”。

        對話吧的產品玩法和底層邏輯與Clubhouse非常相似:新用戶同樣需要驗證碼才可以注冊,語音支持技術也是來源于ClubHouse的服務商聲網。目前對話吧App還處在前端測試階段。據悉,截止2月20日,對話吧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接近三個小時,注冊用戶四千多,活躍用戶一千多。產品初期的目標人群主要定位于創投圈、科技圈、媒體圈及海外留學生等。

        映客創始人奉佑生認為,Clubhouse只是做了一些微創新,但因為誕生在疫情隔離時代,而這一產品最接近與人類原生態的溝通,重構了一個社交關系,所以得以爆發。他提到,“我看到一個大的產品的替換場景,其實是替代了我們現在中國每年幾百萬場線下的行業會議。”Clubhouse類產品有機會重構線下會議場景,能夠讓用戶以更快的速度、更低廉的成本獲取行業知識。

        昆侖萬維CEO周亞輝認為這是過去五年整個硅谷最創新的社交產品,“這個產品是面向未來的IoT時代的,面向未來整個AI時代,面向未來5G時代的產品。”他還指出Clubhouse類產品早期的運營難度是很高的。“我特別不建議創業公司做這個產品,這個產品門檻很高,留存很差,所以創業團隊會死的很難看的。”他表示1億DAU就是它的天花板。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認為,Clubhouse更偏向知識分享,更類似于知乎的模式,更適合于高舉高打,第一波就需要大V來拉流量。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杜永波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杜永波還預測,Clubhouse是介于微博和微信中間的一個產品形態,未來可能會把視頻的東西加上。

        對于這款產品在中國能否成功,周亞輝認為“能否激發中國人的表達欲”是在中國能不能有一個Clubhouse產品存在的最根本的立足點。

        以下為演講實錄:


        核心差異:有價值知識和信息分享


        馬力:有人說ClubHouse這類產品和以前的語音聊天室沒有什么不一樣的,中國30年前就有這樣的產品了,真的是這樣嗎?ClubHouse產品的本質是什么?

        蔣昌建:30多年以前所謂的語音室我接觸過,但是我自己本身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社交需求強烈的愿望當時還沒有激發起來,所謂的社交對我個人來講有多大的生產力,那個時候實際上還發現不了。

        但是我覺得用了ClubHouse以后,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幾個方面:

        第一, 主題。也就是ClubHouse上的知識和信息分享,是不是能夠滿足我的好奇心。

        第二,多元化。我在ClubHouse能夠待上一個多小時,主要的原因是可以聽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聲音,尤其是來自年輕人的。一般來講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會比較高。同樣的一個問題,你發現這些不同區域的華人他們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我覺得相當有趣。有的甚至改變了過去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觀念。

        第三,主題覆蓋面廣,選擇性很強。無論是生物科技、還是年輕人的婚戀觀,在ClubHouse上都能找到你就想要的。當然我們這里面肯定要講要服從國家有關的監管,但是監管并不代表著說主題的廣泛性沒有它的張力,我覺得還是有的。

        第四,用戶約定俗成非常禮貌,而且非常有序的談話和對話的文化。這個是讓我出乎意料的。很多年輕人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望、對信息的渴望,他們把這些知識和信息轉換成為自己改變工作、學習、生活能力的機會。如果持續地能夠提供這些價值的話,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講有非常大的幫助。

        朱嘯虎:ClubHouse用戶經常是和中國傳統語音房間是不一樣的,中國語音聊天室以前更偏社交型的,主播拉觀眾聊一聊。ClubHouse更偏向于知識分享,偏向于知乎的模式,高起高打,第一波就需要大V來拉流量。

        ClubHouse前幾個月也是默默無聞的,埃隆·馬斯克進來之后迅速拉了一波流量,后面需要一波忠實用戶,很多年輕人在各個行業剛剛嶄露頭角,他們需要這樣的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跟知乎早期很像,在文字方面其實是可以走通的,在語音聊天這條路是可以走通的,一定要做內容沉淀,做錄播的回放。

        杜永波:原來中國語音聊天室可能是以消磨時間和社交為主,我在2月2號他兩天在朋友圈里大家在轉Clubhouse的事,后來有同事轉了一個邀請碼給我進去。后來我給周源(知乎創始人兼CEO)發了微信,問有沒有考慮做類似的產品。反過來以當下Clubhouse的形態,大家是以有一定的內容主題的大V為主,下面更多的人以聽眾為主的方式,這個形式可能跟知乎的組織形態是有點像的,只不過一個是文字,一個是語音的形態。

        當然我覺得Clubhouse可能可以做的更加扁平化。假設以微博來說,微博是更加中心化的,大V在上面很活躍,下面都是聽眾。但是微信里面是更加扁平化,大家基本上是扁平化在交流。Clubhouse更多是處在這兩種中間的一個形態,可能不像微博那么一個金字塔型或大V為主,或者像微信的完全平等,可能是呈中間的結構,有一部分中等,長期來講相對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為主在里面把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出來,在里面有一系列的聽眾。當然在過程中,就跟現在每個聊天室一樣,可以平等地邀請下面的聽眾上來交流你的想法、看法,形成一定的討論,可能是這樣一個中間的形態。

        我覺得最后像當年在語音聊天室沒有像以這樣的形式使用,像今天這樣的方式分享,或者在Clubhouse上面去交流,還是比較高質量的有內容的產出,確實在使用的場景上有蠻大的差別。

        周亞輝:ClubHouse出來的時候我用了一下,也跟灣區大廠里的華人高管聊過,聊完之后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ClubHouse是美國灣區過去5年甚至是8年之內,在社交領域甚至移動互聯網領域最有創新力的產品。中國肯定也會出來一個這樣的產品,但是關鍵是看誰做出來。現階段看,除了映客有先發優勢,微博也有很強的優勢,另外還有知乎,但知乎團隊一直走得比較慢。

        我們不用討論中國會不會有ClubHouse,一定會有的,關鍵是誰做成。

        奉佑生:我們年前就討論過這個產品,討論做不做,當時思考巨頭肯定會去做,這個產品還是偏重運營的,高開高打的一個產品。我們很多年前,包括一直做音頻產品,原來的音頻產品做出來只能偏向于娛樂賽道,這個工具本身有多大的創新?沒有。這是基于疫情時代的一個產品,大家在家里待瘋了,這個產品是最接近于人類原生態的產品,有新的模式,新的體驗,又重構了一次生物價值的社交關系。

        我們當時也沒有決定怎么做這個產品,我們小團隊說試試,映客一直在做產品矩陣模型,下面有很多小團隊,看哪個小團隊看到哪個模式,一溝通就干吧,這個團隊執行力還可以,通過4-5天連續加班,春節大年初一就上線了,一直到今天,我們認為可以勉強對外。我們認為首先跑的是速度,這種產品其實是指數級傳播的產品,如果我們能有半個月、一個月提前的指數級的傳播速度傳播出來,所以要求速度。

        這個產品在中國能不能成?肯定能成,但是首先要考慮到監管問題,原來做直播,大幾十萬個直播房間也是24小時人肉監管,我認為可以克服這個問題。另外要比拼速度,比誰勤快。另外,在0到1的階段要考慮到商業邏輯,因為音頻消耗實時流量其實很貴,而且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的承載體,那這個商業生態能不能有動力持續貢獻內容,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須形成一個好的閉環。

        另外對話吧可以替代很多場景,比如行業類的大會,我們買門票,聽大佬的講話,不僅耗時間,還耗成本,現在通過這種工具載體在全世界邀請嘉賓做一個一小時的短暫分享,用戶也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來獲取行業知識,所以我認為互動吧是有機會重構線下會議的場景。另外也會重構微信群的關系鏈,我們加了很多群,但很多人是不在里面交流的,那么通過對話吧高頻度的溝通,會重構這個關系鏈條。

        現在很多產品是娛樂導向,唯獨像知乎這種產品是針對精英群體,精英答題,那除了娛樂價值更應該有一些精神價值、社會價值的事情。


        在未來對話吧還會有哪些應用的場景?


        周亞輝:我覺得利用場景是取決于這個產品未來怎么分級。從做產品的思路來講,創始人對產品未來3-5年的map想得基本比較明白了,對于ClubHouse這類產品來說我感覺下一步會上視頻,這樣就能在教育、醫療等各種各樣的垂直領域重構學習和交流的社群關系。

        朱嘯虎:我覺得視頻倒不是一定需要的,關鍵還是看用戶場景,上視頻之后就容易回到傳統的直播那里去了。如果知識分享的話,對顏值要求不那么高,語音是更方便的。而且ClubHouse的模式比如說開車的時候聽,跑步的時候聽,都是音頻。所以音頻和視頻不是關鍵,做ClubHouse核心還是內容質量,而且一定要做內容沉淀。

        周亞輝:我覺得上視頻并不是要倒回到原來的社交關系,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產品的形態是希望人們在交流時,能夠把交流的內容跟線下工作技能、商業世界聯系在一起。以前的社交產品都是以娛樂為主的,很多時候都是匿名的,和人的真實世界不會有很強的關聯關系。但是我覺得這個產品,如果堅持按照實名制的方向往下做的話,它的用戶群體不一定比娛樂場景更大,但是商業價值有可能比娛樂社交的產品更大,因為它會把人的真實世界和線上的社交世界聯系在一起。

        蔣昌建:我分三個層次考慮這個問題:

        第一,ClubHouse這類產品可以進行知識分享和信息傳遞,其實很多平臺里,流量會往大咖或者在某個層次的意見領袖集中,我相信ClubHouse、對話吧也一樣。

        第二,這個生態中自然會演化出信息分享、知識分享的KOL和意見領袖。演化這個功能的時候,開發者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強烈需求。因為用不用這個APP,對于很多人處在邊緣化的角度,這也是一種模式。但對于積極使用這個APP的人來講,是希望從邊緣往中心過渡,所以產品有一個過渡機制,無疑對用戶使用這個APP是有強烈的吸引力的。

        第三個層次是關于內容的結構層次。剛才朱嘯虎兄講到了以知識分享為主,主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我一開始也講到,吸引我的地方是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當然周亞輝兄也談到,將來也有可能向娛樂板塊去發展。但是我更愿意用結構性的來考慮這個問題,在這個生態里面包括我剛才講的嚴肅的內容,能夠給你實現價值增值的內容,甚至包括休閑、娛樂的內容,可能同時都會存在。即便是在一個主題的房間內,這些內容可能也都會存在,我倒不覺得說我們要刻意往哪個內容當中發展。相反讓這個生態自我來演化,如果說我們撇開這個問題考慮,而是考慮更多流量集中在這個平臺上的話,我覺得給出這樣的多種可能性的空間可能更好一點。

        還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其實在這里面,不論是大咖以真面目出現,還是穿馬甲的方式進行知識分享,兩種需求都有的。真實內容以虛擬身份出現可能會交疊在一起,很多人之所以在這里面進行分享,倒不愿意以真實的身份出現,更多愿意以虛擬的身份出現的話,我們對這樣的需求也要充分的加以考慮。

        至于說產品會往哪一個方向走,我認為,ClubHouse把微信群的功能做了一個轉化,把會議的功能做了一個轉化,甚至會把現在很多不同場景的集中模式也會做一個轉化。所以現在斷定它具體往哪個路徑上走真的是很難,視頻的模式也可能是一個方向,不過如何區隔過去的視頻直播,這是要大傷腦筋的問題。總而言之我覺得還是要讓它自我演化來看,這個是最重要的。

        杜永波:我倒是傾向于未來ClubHouse這樣一些產品,會把視頻的東西給加上,最開始的時候它還是差異化的,用音頻的方式去做。畢竟很多時候還有很多事,你完全沒有必要用視頻的方式做。包括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疫情期間ZOOM里開會,很多人不愿意打開視頻,還是語音溝通。當然有人打開視頻,有人不打開,那也不禮貌,但是打開之后可能有不方便的地方,當然有視頻可能更生動,更直觀全面一些,我倒是傾向于打開視頻的。

        進一步往下發展可能還要解決一些問題,因為語音的效率相對是比較低的,我們做了一個小時的對話,如果形成文字,可能很快就看完了,如果是音頻,重新錄播,重新聽的話,那就不知道了。當這個房間越來越多的時候,雖然你對某些話題感興趣,但是不同房間的對話質量也是不一樣的,怎么作為聽眾的角度在當中找到感興趣的高質量的內容,這是接下來不管是ClubHouse還是對話吧,未來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蔣昌建:我問朱嘯虎兄一個問題,剛才主張在音頻對話過程當中,對話內容能夠沉淀下來回放。我不曉得,你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什么?因為回放可能會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有一部分的參與者來進行知識和信息的分享,本身就不希望回放。就像閱后即焚一樣。還有音頻回放過程當中,很多是無效信息或噪音,是不是后臺進行所謂的清洗之后,沉淀出來相對比較精華的內容,把它變成一種回放的來反饋給受眾或者是讀者,這樣更好些。第三個,如果是這種方式的話,本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像閱后即焚一樣的,如果沉淀下來回放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一個商業模式,一般的權限沒有辦法聽回放,需要交一個費用才可以聽回放。

        朱嘯虎:這個是必然的商業模式,而且是比較適合中國的商業模式。

        馬力:Clubhouse平臺上面不僅是沒有回放,甚至也不支持去錄音或錄屏。如果你去錄屏的話就會彈出提示框警告。但是到了國內,我們就有新的形式去做了。

        奉佑生:我補充一下,這個產品未來想要更大的DAU,是要所有人的群體化分層去發展的。我們一直思考線上和線下的生態關系,線下一個同樣的五星級酒店,有人用去做傳銷,有人用去搞投資者會議,一定是不同的主題對應不同的人群。最終可能這個軟件一天同時在線有幾萬個會議同時召開的時候。

        剛才周亞輝堅持的是社交,朱嘯虎堅持的是內容為核心。我反而認為以社交為核心、以內容為紐帶,因為最終在這里面是社交關系本身在重構的過程中,它是需要的,無論你是高雅的內容或低俗的內容總是內容的一部分。如果基于音頻全部倒向高雅內容是難度不小,類似于AI的做法,類似于做會議記錄的方式,今天一個小時的會議,通過AI全部文字化,消費者就可以用10分鐘把文字消耗完。


        Clubhouse類產品能否激發中國人的表達欲?


        馬力: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人是不太愿意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但是從ClubHouse看到剛好相反,一個房間里動不動幾十個人在排隊,在這個方面,包括對話吧在內一些國內產品有什么其他的機會嗎?

        周亞輝:中國人到底是不是有很強的表達欲,我覺得在這個產品上是不是能激發中國人的表達欲,在中國能不能有一個ClubHouse產品存在,這是最根本的立足點。原來我也比較擔心,在美國這個產品肯定是能成功的,我們當時比較一致的觀點,ClubHouse肯定未來市值不會比推特低,四五百億美金的公司。但是在中國,中國人的表達欲,在這個產品上能不能得到激發?

        杜永波:我覺得中國人這么多,一句話就把中國人是不是善于表達定性,我覺得太簡單了。中國這么多的人,肯定有相當多的同志們非常希望表達,但是我反過來也覺得,也未見得這個產品就真的能把一個不喜歡表達的人,在這個場景下就變成喜歡表達的人了。

        朱嘯虎:必須利益驅動,靠個人興趣是沒用的,給他賺錢的機會,要不為名,要不為利,很多年輕人愿意為了出名來表達,要不是能有粉絲,靠這個來牟利,也會愿意表達。

        周亞輝:我覺得忽略了多巴胺的作用,我覺得表達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

        朱嘯虎:那是話癆、麥霸。

        周亞輝:中國人長期以來表達欲望是沒有得到發揮,如果說在愛表達這件事情,美國是73分,中國就是37分,那這個產品在中國就比在美國少70%的群體,如果能把這一點解決,整個用戶基數就大很多了。

        蔣昌建:我覺得嘯虎講的利益有硬利益和軟利益兩種,一種是你成為房間的霸主,平臺上跟你產生利益相分的關系,我們稱之為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的利益。還有軟利益,我得到了很多人認同,哪怕你給我一兩分鐘時間說出來,我覺得自我實現了。當然這個不能用貨幣來衡量,但是一兩分鐘的自我價值實現,是軟利益的實現。

        很多人羞于表達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不愿意在熟人社會里表達,這個社區我都很熟,我不愿意表達,如果給他一個陌生的社區,他表達的沖動就來了,因為跟我沒有利益關聯,我沒有戒備,所以我愿意來說這件事。所以為什么老奉做這個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部分人的需求,就是我要表達,但是我不愿意在一個熟人社區里表達。我面對的這些東西跟我沒有任何利益瓜葛,我可以放下心房,能滿足我這樣軟利益的實現。

        ClubHouse里面有很多人這樣,包括參加對話吧,我們也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人也是這樣的參與方式。我覺得從滿足表達欲的角度來講,我們這個產品要為這部分人服務,這一點我覺得一定要考慮充足。當然我不是說唯一的為他們服務,我就講這些。

        周亞輝: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通過社交網絡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更能夠讓你表達,它是介于熟人和純娛樂之間的,大家志同道合,有共同興趣取向的。所以這個產品可以把一個個垂直行業打開,這也是這個產品很大的魔力。

        馬力:我也幫幾位老師補充一下,我整個春節前一直在觀察這個產品,也在深度使用。我發現這里面超過60%以上的用戶是半實名的,有點像知乎的早期,沒有真實姓名,下面也有領英的賬號,可以對應到真實的人。

        蔣昌建:如果我們在物理形態上,我能看到你,你能看到我的陌生人的環境中,這個表達欲望會比在純粹漆黑的環境,我們做過試驗,如果把所有燈關起來,讓你去講影響你這一生感人的事情,你會發現講的沖動要比燈開起來面對這些人,盡管他們都是陌生面孔,講得沖動會更大一些。所以在對話吧中要保持相互虛擬的身份,這樣的場景和感受,激勵他們有表達的愿望,而且他們也愿意表達,我把這個再細分一下。

        馬力:所以大家會傾向于認為未來以對話吧為主,是比較偏實名制的,還是偏匿名化的社區,這其實是兩種形態。

        蔣昌建:我個人偏向匿名化。

        奉佑生:從產品形態來看,我們剛開始做映客的時候是實名,后來還是關了。當一個人在這個平臺上內容是陽光的,可以給大家公開,沒什么隱私的時候,大家可能會偏向于實名一點,半實名一點,這是一個方向。

        上一個問題,中國的內容貢獻者,無論是哪個垂類,微博也好,抖音視頻也好,有價值的內容貢獻者可能就那萬一,對于音頻產品來講,這樣的產品更碎片化一點,最終能長期有貢獻的可能也是萬一,大部分人還是把它當成學習和參與閑聊、閑逛的產品吧。所以我倒覺得通過一個產品能把中國人的表達欲給提升,我倒不認為能做到這樣。但是我也認同亞輝說的,志同道合,同圈子的人,大家就更愿意表達一點,如果這個話題不對,大家可能就不說話了。


        Clubhouse是一款面向未來的產品?


        馬力:那追問一個問題,怎么能夠把這些志同道合的人組織起來呢?比如說話在ClubHouse這方面更弱一點,通過社交關系關注,其實我們把很多人又重新拉回到了微信群,微信關系里。

        奉佑生:大家重構微信群組關系,很多人微信群死掉了,但是不好意思退出,現在在這里面形成新的圈子,可以閑逛,進入到不同的主題房間里,會接觸到新的不同的人。通過音頻可以組建一些更密的線性關系,更志同道合,更密切的關系。

        蔣昌建:我認為是把比較固定的微信群動態化了,這個動態可能是根據三個因素,第一個是跟著志同道合的人走的;第二個是跟著這個主題走的;第三個跟今天的情況是一樣的,比如今天幾位大咖討論中國能否做一個CH,跟著走。微信群相對來說固定,很多人在里面基本上不發言,退群也不好意思,但是在對話吧里這樣動態的特征更鮮明。

        馬力:如果對話吧的形式對標微信群的形式,不知道幾位老師怎么看?

        周亞輝:我完全同意昌建的觀點,這個產品是滿足人的交流的微信升級版本,肯定有它的用戶群體且用戶群體會比較高端。而隨著5G的到來,這個產品將會有更大的作用。因為我覺得未來20年之后,AI社會和5G社會很大的特點是所有的元素都會是動態化的。

        杜永波:根據大家使用的情況來講,像ClubHouse或者像對話吧,至少當下我覺得是一種比較輕社交的產品形態,大家在ClubHouse上聊完后可能會把覺得有意思的人,想結識的人可以轉轉到微信上。

        不過ClubHouse確實比微信的群好的一點是,因為它是個動態的,我有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和感興趣的話題在不斷的變化。

        朱嘯虎:我覺得還是要看定位吧,關系群和微信群不太一樣,微信群更緊密一點,這個更松散一點,像微博、推特這樣,向上45度的關系,確實定位會不太一樣。

        馬力:類似像知乎這樣的產品,在最早期的時候的用戶,和咱們現在不管是在ClubHouse還是對話吧里,有什么差異性和相似性?

        朱嘯虎:知乎開始是精英圈子的群,慢慢往外擴,到今天已經非常水化了,這是一個路徑,也是個權衡。最終水化的結果,也是公司運營的結果,如果太水的話你商業價值會很低,這是很重要的權衡,到底該怎么控制這個路徑演化,用戶的比例,怎么把高質量用戶能吸引過來,讓他保持在這上面,說實話這是很難的。

        奉佑生:最好的肯定是實現話題的千人千面,高質量的群看到感興趣的話題,肯定是有考驗的。每個用戶我們背后要考慮到了解和推薦的準確性,你求小眾質量規模,那你就控制到小眾的圈子。但是互聯網指數級傳播很快,很多人對高質量的話題感興趣,也有對個性化話題感興趣,看能不能用推薦的技術做到更好的控制。

        我覺得這個產品是有史以來最符合人自然狀態,在移動互聯網里的狀態,因為大家都用語音講話,這是人性的天性。有點像逛到哪個房間我感興趣就聊,不感興趣就退了,沒這么大的壓力。

        蔣昌建:表達約束性條件松很多,這是一個,第二個解放雙手,這一點也非常好,就是無處不在的H and T,就是無所不在的聽和說。剛才老奉講的,如果我們覺得自我表達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假命題,是個需要的話,表達的約束性條件是有的,除了剛才講的人群的約束性條件之外,還有場景的約束或者技術的約束,比如說剛才老奉講的,如果要直播的話還需要很多直播的設備和條件,還有形象的約束等等,各種各樣的約束條件。

        對于我們使用的這樣一個對話吧也好,ClubHouse也好,你要表達的約束性條件就要寬松很多,你在拖地板的時候,吸塵的時候,澆花的時候,練瑜珈的時候都可以說。因為約束條件比較少,特別現在會發現,無論是智能出行的時候解放手和腳,很多東西都在解放自己的肢體,其實這個東西只要用腦和嘴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所以你會發現你無所不在的可以聽,無所不在的可以說,恰恰是這個產品生命力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解放你的雙手很重要,直播要有雙手,微信聊天如果不是語音聊天的話,文字也要用雙手,我就細化這些。


        產品定位:大眾化還是職業化?


        馬力:比如說現在在ClubHouse上,因為我自己最近做了很多的給海外留學生,包括給海外公司工作的人談一些職業發展相關的,包括告訴他們國內的公司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樣的機會。我發現特別大量的人,他們以往不管是在國外的社交媒體還是國內的,按理說他們已經有很多渠道去解答這些問題了,但是其實并沒有,他們現在仍然會通過ClubHouse這樣的渠道,希望能尋找一些幫助,答疑解惑。未來這些上面,在專業人群的服務也好,以及相關拓展社交也好,這會不會是未來的一個機會呢?換句話說,因為我記得以前知乎也面臨過這樣的時候,知乎以前是走領英的路,還是走類似微博這樣的路,是大眾化的還是職業化的,這上面不知道幾位老師會怎么看呢?

        朱嘯虎:我覺得做成一個大的平臺,做成微博這樣的話,水化是必然的,關鍵是怎么水化,節奏控制我覺得都非常重要。

        周亞輝:做互聯網平臺最難的一個能力就是怎么擴圈,擴圈能成功嗎?這是很大的難題。我覺得CH這個產品,天然就帶了擴圈的能力,但是我相信所有社交產品都是隨著內部用戶留存變高的,在早期這個產品難度門檻是非常高的。我特別不建議創業公司去創業做這個產品,因為這個產品我相信剛開始運營門檻太高,創業團隊會死得很難看。除非由美國產品經理那樣的天賦,中國創業都抄美國嘛,從抄的角度來講,創業團隊門檻太高了。

        你現在不是光腳的,你是穿鞋的,其實挺適合你做的,你賬戶里40億,要做點有價值的東西出來,但是這個門檻非常高。它天然帶有擴圈的能力,在產品結構上,所以我覺得要熬過一定的密度之后。老奉早就出來一個產品,在抖音出來半年之前,他拖拖拉拉的老不做,等他要做抖音就上線了。抖音剛上線的時候,留存只有25%—30%,后來用戶越來越多,留存越來越高,這個產品我覺得也會這樣。老奉把這個產品認認真真堅持下去,我覺得至少要把40億人民幣花光,再來討論這個事成不成吧。

        蔣昌建:我借著亞輝說的出圈說兩句話,第一個客觀來講上CH大陸的朋友,我相信他們已經把微信上一部分時間分解到ClubHouse里了,刷抖音、快手的一部分時間分解到ClubHouse里了,現在在拔河,ClubHouse里面黏住他們,保持新鮮感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如果能夠持續拔下去的話,對話吧本身,跟ClubHouse本身在拔河過程中不斷迭代,不斷增加黏性的話,我個人覺得亞輝的觀點是對的,它本身有出圈的可能性,你把這個可能性變成它的現實性我覺得就非常好。實際上現在就有點開始拔河了,當然抖音和快手一定是巨無霸在那一端,你們是若干個螞蟻在這一端,你要變成綠巨人的話就看你迭代的速度。

        杜永波:現在產品的一個問題,確實對用戶時間消耗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現在在座很多人去ClubHouse還是希望從里面獲取一些高質量的,有價值的內容,但是這個東西就像今天晚上咱們的討論一個多小時,相對來講對大家時間的占用還是挺長的。反過來講,長期下去之后它到底能占到多少?因為抖音、快手是相對短的,一些碎片時間。比如說睡覺之前隨便刷個十幾二十分鐘是有可能的,但是你不大可能用一個小時,包括視頻號現在也看一看,但是這種很長時間的聽,聽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才可能聽到想聽的內容的時候,就不愿意聽了。

        所以長期來講把內容沉淀下來一個好的索引,會讓產品更加有生命力。當然從主持人提的問題的角度來講,我還是更加傾向于,覺得它是比較泛化的產品,不一定是集中到比較專業的產品。


        對話吧的天花板在哪兒?


        馬力:大家覺得這個項目的天花板在哪兒呢?跟剛剛的問題是接在一起的,如果大眾化,大家覺得能夠泛化的話。

        周亞輝:這個問題我在公司內部群里問過大家,我說這個產品在美國能不能過1DAU,我覺得1DAU就是天花板。我自己的觀點,在美國肯定能過1DAU,ClubHouse未來市值肯定能超過推特。但是在中國,我們自己覺得大概率是過不了1DAU的,這個還是取決于人里面有多少百分比有強烈的表達欲望,而且是這種實時的表達欲望,到底中國的悶騷型比例有多高,悶騷型能不能通過這個產品得到很強的表達快感,我覺得這些都是未知數,所以1DAU這個天花板可能在中國夠不到,在歐美能做1DAU。

        馬力:周老師認為我們使用產品的用戶主要是以悶騷型特質為主是嗎?

        周亞輝:我的意思是悶騷型是最主要的轉化人群,這個百分比提高了,轉化率就高了。

        朱嘯虎:初始沉淀人群是知識分享的人群,第一個破圈的是悶騷人群,我同意在中國1DAU很難,中國類似ClubHouse的產品很少,看它后面能不能像B站一樣反復的破圈,我覺得非常依賴于它的團隊運營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蔣昌建:我補充一點,不僅僅是有表達欲的這部分人是主要的客戶,我覺得愿意聽的人也是非常主要的客戶。我記得小時候我躲在被子里聽成人的感情電臺,我根本沒辦法參與,但是愿意聽,怕父母知道我收音機里播什么,就用被子捂著。很多年輕人的狀態是一樣的,他們也是這樣產品的積極擁護者,有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從speaker的角度考慮,當然他們是第一批急先鋒。

        周亞輝:在激發speaker這個領域這個產品沒有競爭對手,是無敵的,但是對于聽眾的話,有很多競爭對手,比如說QQ音樂、喜馬拉雅,可以聽很多東西,也可以聽B站,我覺得聽者還有很多競品,但是針對speaker它真的是無敵的。

        蔣昌建:因為這個平臺是比較綜合性和集中化的平臺,你剛才講的也對,我要聽音樂到音樂臺,有不同的平臺。但是在這個平臺中更加容易找到,或者更加集中化、綜合化的服務可以找到,就省得到其他平臺去了。這個平臺的特點是通過語音,語音的重要特點是什么呢?聽完就焚的話,很多人愿意交流真實的產品,這一點非常重要。

        周亞輝:這一點我百分之百贊同,這一點是在其他地方聽不到的我在喜馬拉雅、QQ音樂、B站都聽不到的,這個是能吸引大量聽眾的。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日产2021三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